「血清素太低」非憂鬱症主因?  服藥效果有限?  研究:恐使患者「越吃越悲觀」

「血清素太低」非憂鬱症主因? 服藥效果有限? 研究:恐使患者「越吃越悲觀」


潮健康/外電編譯


長期以來,學界普遍認為大腦內「血清素」(Serotonin)的失衡與缺乏,可能是發生心理疾病的主因之一,如憂鬱症。不過,截至目前為止,卻沒有研究能證實該論點是否成立。7月甫發表於權威期刊《Nature》旗下子出版品《Molecular Psychiatry》的研究更聲稱,憂鬱症與血清素濃度「毫無關聯」,推翻大眾對憂鬱症的普遍認知。


血清素濃度與憂鬱症無關?  研究:藥物恐使患者「心情更差」


血清素濃度與憂鬱症無關?  研究:藥物恐使患者「心情更差」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團隊,搜索過往針對血清素與憂鬱症研究的361篇出版物進行薈萃分析,初步發現憂鬱症並非由大腦的「血清素失衡」所引起。他們表示,大多是抗憂鬱藥物以「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製成,但在此研究中,卻無證據能支持憂鬱症的痊癒與SSRI藥物有關。


研究首席作者Joanna Moncrieff博士表示,根據分析結果,SSRI藥物可能僅提供「安慰作用」;著名心理學期刊《Psychiatry》也指出,SSRI藥物的其中一項副作用為「情緒冷漠」,透過麻痺腦內的情感功能受器、使個人感受不到任何情緒。Moncrieff博士指出,該作用或許才是使憂鬱症患者感到痊癒的主因。


另外,研究團隊也從一項大型薈萃分析中,發現了用藥者血液中血清素水平較低的證據:長期使用抗憂鬱藥物,或許才是降低血清素濃度的成因。這代表抗憂鬱藥物不僅難以達到效果,甚至可能導致大腦的代償性變化,從長遠來看反而會使患者更加悲觀、產生相反的效果。


「多達85-90%的民眾認為憂鬱症是由血清素水平過低、或是腦內化學失衡所引起。我們的研究認為,兩者間的框架被過於簡化了。」Moncrieff博士表示,心理學界與醫界更該重新審視憂鬱症的發生主因,並找出積極治療的途徑。在此之前,血清素與憂鬱症間的關聯為何,尚需更多研究加以佐證。


憂鬱症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生活遇「6事件」需提高警覺


憂鬱症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生活遇「6事件」需提高警覺

若憂鬱症非為血清素失衡所起,那麼患者致病的可能因素有哪些?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刊載指南表明,憂鬱症的確切發生原因,至今仍無定論,可能由遺傳、生物反應、環境與心理因素共同引起。每個人引起憂鬱症的原因不盡相同,但以下每項因素,都可能使罹患憂鬱症的機率上升:


1. 直系血親曾罹患憂鬱症。

2. 經歷創傷或壓力事件,例如身體或性虐待、親人去世或財務問題。

3. 經歷重大的生活變化,如原定計畫被各種因素打斷、干擾。

4. 患有各種疾病,例如癌症、中風或慢性疼痛。

5. 服用特定藥物。若對於藥物是否引起憂鬱有所疑問,應諮詢醫師加以釐清。

6. 使用酒精或成癮物質。

美CDC表示,如近期持續感到悲傷或焦慮、對事物提不起勁、作息改變、甚至有自殺或傷害自己的想法時,應及時尋求心理治療或精神科醫師,透過心理諮商或處方加以治療。另外,患者應保持作息規律,並嘗試運動鍛鍊、避免使用酒精與尼古丁,皆有助病情好轉。與親友取得聯繫、透露想法,也對於身心狀況具有一定益處。



資料來源:
Mental Health Conditions: Depression and Anxiety
The serotonin theory of depression: a systematic umbrell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No evidence that depression is caused by low serotonin levels, finds comprehensive review





延伸閱讀:

壓力爆棚卻不自知 當心身陷「罹癌風險」! 醫師曝出現「3徵兆」要注意
她患憂鬱症吃藥無效 靠「這治療」重返職場! 醫師曝「多面向療法」優點



【喜歡《潮健康》的報導嗎?點讚及時接收最新潮流健康知識】

coolhealtheditorpeter的大頭照
潮健康編輯部-昱彣

HI!我是潮健康的「潮編」昱彣。潮健康不只讓你/妳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更要你/妳從頭到尾潮到出水!透過淺顯易懂的文章、詼諧有趣的企劃,結合最新趨勢、時事議題,讓醫學知識也能夠跟上潮流,不再難懂!

留言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