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專欄

健康知識分享

看牙抽神經不必再反覆回診!  醫:1療法讓人「超無感」,還能減少看診次數

根管治療不再痛苦!栢麗牙醫診所院長王柏凱醫師指出,現代根管治療已藉由電動器械與顯微技術大幅提升效率與舒適度,甚至一次看診就能完成。對於劇烈自發性牙痛、多根牙或治療失敗者,顯微根管治療更具精準優勢。術後須配戴牙套保護脆弱牙齒,推薦使用全瓷冠兼具美觀與生物相容性。醫師提醒,牙套不等於對蛀牙一勞永逸,日常清潔與定期回診仍是關鍵,避免延誤就醫導致更大的損害。

閱讀更多 »

大腦越來越遲鈍? 可能是吃錯食物害的! 醫揭「植物性飲食」護腦5大關鍵

吃錯食物恐讓腦袋越來越遲鈍!周伯翰身心醫學診所鄭佳益醫師指出,植物性飲食富含抗氧化、多酚與葉酸、B群等營養素,有助抗發炎、保護腦血管與神經功能。建議多攝取深綠蔬菜、全穀、豆類與堅果,減少加工食物與動物性油脂。若長期實行植物性飲食,應留意補充B12、Omega-3與維生素D,搭配睡眠、運動與壓力管理,有助延緩腦部老化、預防認知衰退。

閱讀更多 »

頭皮出油、紅疹、敏感怎麼辦? 健管師觀點、日常保養建議一次看懂

頭皮敏感、紅疹、出油常與現代壓力大、作息不規律及飲食油膩有關,私域圈健管師張恆恩建議從飲食調理(多蔬果、少辛辣)、作息調整與正確洗護三面著手。中醫視此為「濕熱內蘊」,建議清淡飲食。日常應使用無矽靈、草本溫和洗髮精,並避免過度搔抓與熱水沖洗。同步內外調理,有助頭皮穩定、改善髮質並提升整體髮型表現。

閱讀更多 »

「越整越假」時代將終結! 3D列印技術+AI輔助,不再讓假體「刷存在感」

3D列印搭配AI,醫美告別「越整越假」時代!萊佳形象美學診所許英哲醫師、鄭全皓醫師指出,透過電腦斷層與3D列印假體,術前可精準避開神經孔,術後達到高密合度貼合骨骼,額頭、下巴與鼻型皆可量身打造、自然無邊緣感。3D列印具可折疊性、切口小、腫脹低等優勢,並能改善傳統假體錯位與術後破壞問題。醫師提醒,術前應完整溝通、評估風險,搭配合法操作與模擬設計,才能在安全前提下實現「完形美」。

閱讀更多 »

馬拉松比賽「狂灌水」是大忌? 醫示警跑者:比賽時「2件事」恐釀低血鈉,嚴重將致命

馬拉松補水需謹慎!狂灌白開水恐致低血鈉症。台北內湖恆新復健科診所院長王思恒醫師提醒,跑者賽前不宜過度飲水,避免血鈉濃度被稀釋;一旦鈉離子補充不足,恐引發疲勞、抽筋,甚至大腦水腫導致死亡。運動飲料鈉含量不足,建議超過2小時賽事應搭配鹽錠或加鹽補充;碳水補給建議使用果膠,每45分鐘補充30克;咖啡因則有助緩解大腦疲勞,賽前60分鐘攝取較佳。

閱讀更多 »

新冠疫情將在今夏爆發? 1族群死亡風險高97倍!專家共同呼籲:盡速接種第二劑JN.1疫苗

全年齡接種JN.1新冠疫苗可降低重症與死亡風險,65歲以上長者風險更高達年輕人97倍。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吳至行、黃振國醫師與疾管署莊人祥、楊靖慧呼籲,高風險族群應超前部署、儘速接種第二劑疫苗,避免新一波疫情造成重症與死亡。截至6月底,全台約有80萬人符合接種資格。研究顯示,接種JN.1疫苗對預防重症有效率達81%、預防死亡86%,對於更新變異株仍具保護力。

閱讀更多 »

細軟髮不再是命中注定!健管師教男性3招,輕鬆破解「塌髮危機」

細軟髮常見髮根塌陷、出油與難造型問題,超過四成台灣男性受困擾。專家建議,從洗髮選控油強根配方、補足蛋白質與B群營養,到定期修剪與紋理燙造型三方面入手,打造蓬鬆有型男髮。健康管理師張恆恩提醒:頭皮健康與營養、作息息息相關,從內外調整才是改善髮型自信的關鍵。

閱讀更多 »

外泌體是什麼?從細胞快遞到健康潛力,開啟身體自我管理新思維

外泌體為細胞釋放的奈米囊泡,具傳遞訊息、調節免疫與抗老潛力,正成為保健科技關注焦點。根據《Nature Reviews》與《JEV》,外泌體含RNA、蛋白質等活性分子,來源涵蓋動植物,植物性外泌體因天然、低敏特性廣用於肌膚與頭皮產品中。健康管理師張恆恩提醒,選擇應注重來源與檢驗報告。目前應用雖仍在研究階段,未來有望成為個人化健康管理與再生醫學的重要模組。

閱讀更多 »

網購肉毒竟「住院插管」!醫揭療程風險:私自亂打恐丟掉小命

私自注射網購肉毒釀中毒插管,醫籲勿輕信非法產品與非專業施打。粹究美學診所郭日青醫師指出,合法使用的肉毒桿菌素毒性極低,重點在於劑量、純化與專業操作。常見療程如抬頭紋約10-20單位,咀嚼肌約40-60單位,遠低於致中毒劑量。非法產品未稀釋、劑量過高,恐導致全身癱瘓甚至呼吸衰竭。醫師提醒選擇合法醫療機構、由醫師施打並確認產品標示,避免一時貪便宜造成不可逆傷害。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