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健康副總編輯 昱彣 - 潮健康

溺水急救別再倒掛「控水」!急診醫揭正確救援SOP:做好1件事存活率高9成

溺水致命主因為缺氧而非肺積水,急救須把握「黃金6分鐘」,每延遲1分鐘心肺復甦術,存活率下降10%。臺北市立萬芳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徐士昌醫師指出,切勿倒掛控水,應立即給予人工呼吸與CPR;若無意識也無心跳,應持續施救直到救援到場。不同水質會造成肺損與感染風險,淡水恐溶血、海水引發肺水腫、游泳池則含氯刺激。民眾應優先呼救、避免貿然下水,岸上救援後讓清醒者側躺,避免嘔吐物堵塞呼吸道。

閱讀更多 »

暴雨後雙腳發癢、脫皮? 醫揭關鍵4步驟幫助鞋襪快乾

暴雨後鞋襪濕透易引發足癬、細菌感染、皮炎與滑倒傷口感染等問題。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建議,應立即脫鞋襪、清潔雙腳、擦乾與檢查傷口,再換穿乾爽透氣鞋襪。加快鞋襪乾燥可輔以報紙吸濕、吹風機冷風等。防雨裝備上,建議選擇防水透氣運動鞋、高筒雨靴搭配快乾襪或防水襪,並備妥替換用乾鞋襪及毛巾,以防足部長時間悶濕導致病變。

閱讀更多 »

橫跨29年緣分! 接生、凍卵皆由同一醫師操刀,她吐真實心聲:像被捧在手心上照顧

29歲林小姐赴美前選擇凍卵,由29年前為她接生的黃建榮婦產科診所黃建榮院長操刀,成功凍存24顆卵子。醫師說明凍卵流程須依AMH與荷爾蒙指數調整療程,卵巢庫存不足者也可透過「養卵加速計畫」提升成功率。若35歲前AMH低於2即為警訊,建議及早凍卵保存生育力。45歲後試管成功率僅2%,使用年輕卵子可達50%。高壓職場女性應提前規劃,並於療程中配合作息與營養調整以提升卵子品質。

閱讀更多 »

乳清蛋白泡熱水是錯的? 喝多會傷腎是真的嗎? 專家:不建議當成正餐替代品

乳清蛋白屬優質蛋白來源,含豐富胺基酸且吸收快,適合健身族與營養補充者,但不宜作為正餐替代品。衛福部食藥署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陳泰源教授表示,泡熱水不會破壞其營養,但高溫會影響口感與溶解度,建議以冷水或60-70℃溫水沖泡。對腎功能正常者不會傷腎,但應注意保存方式,避免高溫潮濕導致變質。購買時須確認標示清楚、依期限食用,以保障食品安全。

閱讀更多 »

7成乳癌患者的惡夢!「最溫柔乳癌」卻也最容易復發,醫籲:快介入1藥物降低風險

荷爾蒙陽性乳癌雖被稱為「最溫柔的乳癌」,但復發風險可長達20年,第二、三期的高風險者尤其受關注。高雄市立大同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王皓平醫師說明,若腫瘤大、Ki-67值偏高、淋巴結轉移,術後輔助治療更顯重要。除荷爾蒙療法,最新的「CDK 4/6 抑制劑」已證實可降低25–30%復發風險,提供早期高風險乳癌更完善的控制方案,讓更多患者有機會減少復發、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閱讀更多 »

好處不只解脹氣、控血糖! 研究:每天走路2小時,可降低24%腰痛風險

研究發現,每天步行78分鐘以上,能有效降低慢性下背痛的發生風險,尤其是每日步行101–124分鐘者,風險減少約23%;若達125分鐘以上,效果趨於平緩,降幅約24%。研究強調,步行不僅能強化核心肌群、改善脊椎活動,更有助於體重控制及促進血液循環,對預防和管理慢性下背痛具有重要意義。

閱讀更多 »

不是滑手機!「2原因」讓眼疾人口暴增,醫坦言:民眾有警覺性卻選擇無「視」 

國際研究揭示,雖9成國人關注視力問題,卻普遍缺乏對黃斑部退化、糖尿病黃斑部水腫及靜脈阻塞等眼疾的正確認知,更有7成以上民眾缺乏定期檢查及早發現的觀念,讓老化、糖尿病等風險導致視力問題成倍增加。基隆長庚紀念醫院院長暨眼科部教授賴旗俊醫師提醒,高達9成眼疾問題可預防及治療,若及早檢查、搭配新型雙機轉藥物,能有效穩定疾病、減輕對生活及照護者的衝擊。

閱讀更多 »

終結肺癌「同病不同命」! 第一線「免疫+標靶」治療納給付,每年替癌友省2百萬藥費

肺癌連續多年居十大死因之首,死亡與發生率均為第一。為強化治療資源,健保署自2025年6月起放寬給付,針對無基因突變之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提供PD-L1抑制劑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的第一線治療,無需檢附PD-L1表現量即可申請。專家指出,此合併療法可顯著提高控制率並延長存活期,為健保接軌國際、補足治療缺口帶來重大進展。

閱讀更多 »

O型腿該不該矯正?  醫揭真相:並沒有「非治不可」,小心被誤導淪為冤大頭

O型腿並非一定需要矯正,多數為自然發育現象。台中行健骨科診所院長朱家宏醫師指出,嬰幼兒常歷經「鐘擺現象」,腿型會隨年齡從O型轉X型再趨於正常,僅有極少數因發育異常或症狀明顯者才需治療。許多民眾因網路資訊誤信療程,花大錢卻無實質效果。醫師建議,觀察是否有疼痛、走路不穩或雙腳不對稱等情況,再尋求足踝專科判斷;平時透過運動、控制體重與改善扁平足等方式,更有助於足部功能強化。

閱讀更多 »

夏天吃生食注意「腸胃炎」爆發! 營養師點名:生魚片、生蠔、生蛋都有危險

夏天氣溫高,生食保存不當易導致細菌滋生、引發腸胃炎。高敏敏營養師提醒,生魚片、生蠔、生蛋等食材應盡快食用,避免放置常溫超過2小時;同時應避免空腹食用刺激性食物、生熟食器具需分開處理。若出現腹瀉、脫水等症狀,可補充水分與電解質,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必要時應盡快就醫,避免延誤病情。

閱讀更多 »

3成不孕問題與男性有關! 有「寡精症」只能做試管? 醫:1狀況恐需借精生子

男性因素約占不孕成因的3成,常見原因包括精索靜脈曲張、抽菸、壓力與環境暴露。黃建榮婦產科黃珽琦醫師指出,輕度寡精症可透過生活調整改善,重度者則可能需試管嬰兒或顯微取精。若精液分析異常,建議每2日同房一次以維持精子品質。精子數過低或無精症者,若睪丸切片無法取得精子,恐須考慮捐精。性能力正常並不代表無不孕風險,備孕應由夫妻共同檢查。

閱讀更多 »

麻疹使「免疫系統失憶」,新冠病毒恐趁虛而入? 醫示警:重建保護力至少要2年

麻疹不僅引發高燒與紅疹,更可能造成「免疫失憶」,導致體內抗體大幅減少、保護力需耗時兩年以上重建。雙和醫院施秉翊醫師提醒,感染後數年內罹患肺炎、腦膜炎等風險升高,若再遇上新冠病毒,重症機率恐增加。建議1981年後出生、無病史或未接種者,可自費補打MMR疫苗,避免免疫力空窗期造成健康危機。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