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偷說女友壞話! 研究:無論年齡,女性聽力天生「比男性更敏銳」

《Scientific Reports》研究指出,女性的耳蝸敏感度平均高出男性2分貝,為影響聽力差異最顯著因素。研究團隊使用TEOAE技術,分析448位來自五國受試者,發現影響聽力的因素依序為性別、環境、族群、語言、年齡與耳側。女性聽力敏感與外毛細胞結構、中樞聽覺功能較強有關。領銜研究者Patricia Balaresque解釋,高海拔地區環境亦可能使居民聽力表現不同,但強調樣本仍有限,未來需持續追蹤與擴大研究。

閱讀更多 »

一看盤就胸悶、冒冷汗? 恐是大腦「撐太久」扛不住了! 醫教4招關掉焦慮情緒

股市震盪易誘發「中樞敏化症候群」,臺北榮總張家銘醫師提醒,胸悶、冒冷汗、失眠等症狀可能來自大腦過度警覺,並非單純自律神經失調。神經系統過度靈敏,使身體誤以為處於危機中。張醫師建議:固定睡眠、遠離焦慮資訊、營造安全感、練習正向對話,可協助大腦重設「安全閾值」,恢復神經平衡。若症狀持續,應盡早就醫。

閱讀更多 »

股市動盪害心情超「Emo」? 快吃「15種快樂食物」重拾好心情,喝水竟也有奇效

股市動盪讓人情緒低落?高敏敏營養師建議,可多攝取雞胸肉、魚類、香蕉、黑巧克力等15種「快樂食物」,幫助穩定情緒、提升快樂感。此外,水分補充也能促進血液循環與情緒調節。她提醒,排解情緒還應找出壓力源、學會放下、持續運動,若憂鬱情緒持續,務必尋求專業協助,避免心理壓力累積影響生活與健康。

閱讀更多 »

肌膚暗沉不只與黑斑有關! 營養師示警:常吃這2食物,更容易加速肌膚老化

夏天來臨,紫外線增強恐導致黑斑與肌膚暗沉。營養師張語希指出,除了防曬,飲食也關鍵。建議攝取富含維生素C、E、A、B群、蛋白質、多酚、類胡蘿蔔素、麩胺酸與花青素的食物,有助抗氧化、抑制黑色素與促進代謝。反之,蛋糕、手搖杯等高糖精緻食物,會加速老化,應減量攝取。搭配均衡飲食、防曬與良好作息,才能真正養出透亮肌膚。

閱讀更多 »

《人工生殖法》修法頻卡關,正式脫鉤代理孕母! 民調:5成國人贊同合法化

《人工生殖法》修法確定與代理孕母脫鉤處理,未來將擴大單身女性與同婚伴侶適用範圍,保障更多族群生育選擇。黃建榮婦產科診所黃珽琦副院長指出,國人赴海外求子的代價高昂,台灣應順應民意與技術實力,健全法規與監管制度,讓更多人受益。根據民調,五成國人支持代理孕母合法化,然而倫理與文化爭議仍待共識,後續是否另立專法,衛福部尚未定案。

閱讀更多 »

上班族10大健康困擾,「腸胃問題」穩居王座! 醫籲:4種壞習慣別再做

2024年上班族十大健康困擾中,腸胃問題穩居第一,症狀如胃酸逆流、便秘多與壓力與壞習慣有關。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醫師指出,用餐過快、久坐、重口味飲食等行為應避免。其他常見困擾還包括頭痛、背痛、疲倦、耳鳴等,甚至因壓力導致自律神經失調。洪醫師建議企業從飲食、運動、心理支持與健康檢查著手,建立健康職場,改善員工身心健康與工作效率。

閱讀更多 »

過敏高峰期來臨! 一發作恐使工作效率「大崩盤」,醫呼籲:做3件事助安全下莊

台灣進入過敏高峰期,過敏症狀如鼻塞、打噴嚏、嗜睡等恐導致注意力下降、疲勞增加、效率變差、請假頻繁。美兆健檢診所耳鼻喉科成和平醫師建議從三方面改善:環境上保持清潔、使用空氣清淨機;飲食避免乳製品與高糖,多補充維生素C與抗發炎食物;藥物方面選擇不嗜睡的第二代抗組織胺,避免過量使用鼻收縮噴劑,幫助上班族穩定健康與工作表現。

閱讀更多 »

對抗三高隱形殺手!糖尿病學會攜手公私發表T-CaReMe台北宣言 8年內8成患者達控制三高護腎目標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攜手各界發表T-CaReMe台北宣言,提出三高防治888計畫,盼8年內8成患者控制三高並護腎。理事長黃建寧指出,建構資料庫並整合數據是提升個人化照護關鍵。陳志鴻教授強調精準管理可降低死亡率,呼應政府即將上線的AI衛教助理與風險預測制度,協助民眾早期識別慢病風險並改善健康管理。

閱讀更多 »

慎防清明連假空汙肆虐! 國健署:記得戴口罩,否則4種致癌物恐「吸好吸滿」

清明連假恐爆空汙危機,國健署提醒北部空品紅爆、臭氧濃度升高,民眾應減少室外活動並配戴口罩。焚香燒金紙恐釋放苯、甲苯、甲醛、多環芳香烴等致癌物,長期吸入恐致白血病、肝病。呼籲改用環保香品與金爐,並下載健康氣象APP掌握空品變化,避免吸入高濃度有害物質加重氣喘、肺病症狀。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