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增加呼吸道病毒威脅!醫揭兒童流感、腸病毒差異:1情況盡快就醫
近日低溫加劇兒童感染呼吸道病毒的威脅,林口長庚朱世民醫師指出,流感、腸病毒及RSV是冬季主要病毒。流感常見高燒、肌肉痠痛及全身無力,可能引發腦部、肺部重症;腸病毒則以手足口病、口腔潰瘍為主,重症風險集中在腸病毒71型,可能導致心肺與腦部損傷。朱醫師建議,6個月以上兒童應接種流感疫苗,2個月以上嬰幼兒應接種腸病毒71型疫苗。家長應確保孩子良好衛生習慣並注意重症症狀,若症狀持續應及早就醫避免嚴重後果。
近日低溫加劇兒童感染呼吸道病毒的威脅,林口長庚朱世民醫師指出,流感、腸病毒及RSV是冬季主要病毒。流感常見高燒、肌肉痠痛及全身無力,可能引發腦部、肺部重症;腸病毒則以手足口病、口腔潰瘍為主,重症風險集中在腸病毒71型,可能導致心肺與腦部損傷。朱醫師建議,6個月以上兒童應接種流感疫苗,2個月以上嬰幼兒應接種腸病毒71型疫苗。家長應確保孩子良好衛生習慣並注意重症症狀,若症狀持續應及早就醫避免嚴重後果。
鄧晧翔院長,憑藉手工藝的天賦與對細節的追求,從美術課啟蒙踏入牙醫領域。他堅持對病患真心以待,並投入最新技術與醫材,成就了誠心牙醫在業界的卓越聲譽。鄧院長擅長以人文關懷化解患者對牙科治療的恐懼,並推動全口照護理念。他的技術不僅提升治療效果,更深刻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他以守護南台灣民眾的笑容為職志,展現了醫者仁心與專業。
美商藥廠攜手罕見疾病基金會,於12月16日在新竹罕見家園舉辦病友志工日活動,邀請約百位員工與罕病病友深度交流。活動包含罕病職人分享與患者心路歷程座談,讓員工體會患者的挑戰與勇氣。默沙東台灣總裁湯偉成表示,此次活動體現企業「病患優先」理念,並藉由MSD Gives Back全球志工計劃,確立1000小時志願服務目標,推動關懷社區及病友的持續努力,未來也將深化對罕病患者的支持與資源整合。
聖誕節期間男性「下體骨折」發生率顯著增加,德國慕尼黑大學研究指出,放鬆的節日氛圍及性行為頻率提高是主要原因,激烈動作及不當姿勢如反向女上位式尤為風險。陰莖骨折常發生於婚外情或不尋常地點,特徵包括劇痛、腫脹如茄子外觀,需立即醫療處理。同時,英國皇家事故預防協會提醒佳節期間注意酒精、聖誕燈飾及兒童玩具等常見意外源,確保節日安全愉快。
《英國醫學期刊》(BMJ)最近勘載的一則專文,幽默剖析迪士尼公主的健康隱患,引發反思。白雪公主因孤獨或憂鬱,茉莉公主的社交孤立與老虎寵物風險並存;仙杜瑞拉長期吸入灰塵,職業性肺病成隱患;寶嘉康蒂跳崖恐骨折,睡美人過度睡眠面臨心血管疾病與肌肉萎縮。花木蘭在家庭壓力下恐受心理創傷,貝兒則暴露在狂犬病的風險下、樂佩公主長髮易致牽引性脫髮。研究揭示童話幸福的隱性代價,提醒觀眾關注健康議題。
黃建榮婦產科診所黃珽琦副院長,以專業且親切的形象深受病患信賴。他專注不孕症治療超過十年,幫助無數患者實現求子夢想。在面對不孕症治療的挑戰時,他不僅堅持改進治療方法,還透過與父親合作進行臨床研究,不斷提升醫療成果。黃珽琦醫師特別注重與病患的情感聯繫,提供如朋友般的支持,讓患者在心理與生理上都能獲得力量,病患口中親切可靠的「小黃醫師」,正以全心全意的投入,陪伴患者走過不孕的坎坷旅程。
111年新發癌症人數為13萬2,931人,肺癌蟬聯第一,十大癌症依序為肺癌、大腸癌、女性乳癌、肝癌、攝護腺癌、口腔癌、甲狀腺癌、胃癌、皮膚癌與子宮體癌。國健署強調「5項防癌檢查」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包括口腔檢查、糞便潛血檢查、子宮頸抹片、乳房X光與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建議民眾定期篩檢並配合醫療指示以提高存活率。
28歲男性因乾癬併發乾癬性關節炎,無名指受損形同報廢,顯示乾癬需早期診斷與有效控制。林口長庚醫院黃毓惠醫師指出,傳統治療存在生物製劑「下車條款」限制,導致停藥後症狀復發,病友身心負擔沉重。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一天一顆即可穩定控制病情,4年臨床數據顯示62%患者達到皮膚症狀完全清除。專家強調,新藥提升生活便利性並降低復發風險,應納入治療指引以改善患者生活品質並減少長期醫療成本。
冬至吃湯圓熱量高,需控制份量並減少主食攝取。張語希營養師指出,芝麻湯圓、花生湯圓等高熱量選項應少吃,4顆湯圓熱量相當於一碗白飯。建議選擇無糖湯品搭配均衡飲食,細嚼慢嚥避免腸胃不適,並控制份量減少爆卡風險。有慢性疾病或減重需求者尤需節制,諮詢醫師或營養師可助健康管理與應景兼顧。
子宮頸癌潛伏期長達10-20年,早期無明顯症狀,國健署推動抹片與HPV篩檢,但國人發生率仍難降。東亞婦癌研究團體賴瓊慧教授指出,2030年目標包含90%女孩15歲前接種HPV疫苗及落實定期篩檢,65歲女性更需提升篩檢意願,助阻斷癌變進程。早期子宮頸癌治療五年存活率達九成,晚期患者則可藉化療、免疫治療及新型抗癌藥物,改善復發與死亡風險。防癌需重視安全性行為、疫苗接種與篩檢檢查。
台灣氣喘患者約200萬,嚴重型氣喘占3-10%,因病情控制不佳導致住院與死亡風險增高。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陳育民理事長指出,新型生物製劑能針對過敏型及嗜酸性白血球型氣喘患者進行精準治療,降低氣喘急性惡化率67-77%,有效減少類固醇副作用並改善生活品質。台中榮總傅彬貴醫師提醒,氣喘若長期誤當感冒治療,易疏於診斷,患者應透過生物指標檢測及醫師評估,適時申請健保給付的新型生物製劑以穩定病情。
眼周老化常見問題包括眼袋、淚溝、眼瞼鬆弛等,萊佳形象美學診所王劭丞醫師指出,眼袋手術合併中臉拉提及脂肪填充,可一次性去除眼袋、填平淚溝並提升中臉,改善垂墜與凹陷,讓眼周更顯年輕。年輕族群適合以去除眼袋為主,熟齡者則可結合提眼瞼肌或前額拉提。術後應冷敷減輕腫脹,避免吸菸、飲酒,術後一週改用溫敷促進修復並定期回診,確保效果持久且自然。術前需經詳細評估並與醫師充分溝通,選擇適合術式才能達到理想年輕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