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芒果竟有助控制「三高」? 研究證實:膽固醇、血壓數字變低,對1族群好處最大
研究發現,連續兩週每日攝取一包芒果,有助於降低血壓、總膽固醇、LDL與餐後血糖,尤其對停經後女性效果明顯。相較白麵包,芒果引起的血糖與胰島素升幅更小,顯示其具代謝調節作用。芒果富含多酚與抗氧化物,對心血管代謝健康具潛在益處。專家提醒,雖可作為點心替代精製澱粉,但仍須控制攝取量並依個人健康狀況諮詢專業建議。
研究發現,連續兩週每日攝取一包芒果,有助於降低血壓、總膽固醇、LDL與餐後血糖,尤其對停經後女性效果明顯。相較白麵包,芒果引起的血糖與胰島素升幅更小,顯示其具代謝調節作用。芒果富含多酚與抗氧化物,對心血管代謝健康具潛在益處。專家提醒,雖可作為點心替代精製澱粉,但仍須控制攝取量並依個人健康狀況諮詢專業建議。
高BRI與睡眠障礙風險顯著相關,BRI每升高1單位,睡眠障礙盛行率增13%,BRI值高者風險比低者高出五成。研究指出,憂鬱症為中介因子之一,BRI對睡眠障礙的影響約14%與憂鬱有關。機轉可能與瘦素阻抗、慢性發炎、腸道菌群失衡及HPA軸失調有關。相較BMI,BRI似乎更能反映脂肪分布與預測睡眠障礙,但研究仍需進一步驗證因果關係及多族群適用性。
液態糖比固態糖更易引發糖尿病!《Advances in Nutrition》彙整25項研究指出,每天多喝一杯含糖飲料,糖尿病風險升高25%;即使果汁也可能提高風險。反觀從水果、全穀等天然來源攝取的糖分,則可能與糖尿病風險下降有關。液態糖缺乏營養、吸收快速,對胰島素與血糖衝擊較大;而固態食物富含纖維與營養素,代謝效應更穩定。研究提醒,不是所有糖都等同於健康威脅,關鍵在於攝取形式與食物本身的營養價值。
睡眠不足不只讓人疲倦,還會提升與心血管疾病有關的生物標誌物,即使運動也難以彌補。《Biomarker Research》研究顯示,僅3晚睡眠限制就可能讓16種心血管風險指標上升。正常睡眠可使運動產生較多抗發炎蛋白質反應,睡眠不足則以壓力與發炎蛋白為主。研究者強調,睡眠是維持心血管、內分泌與免疫健康的重要基石,建議遵循哈佛醫學院6項建議改善睡眠,包括建立良好作息、調整飲食與尋求專業協助。
新冠病毒變異株JN.1與KP.2傳播力更強、症狀低調,確診者常無發燒,反而以疲倦、頭痛、腹瀉為主,與腸胃炎相似。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提醒,「沒發燒不代表沒染疫」,若症狀加劇應及早就醫並暫時自我隔離。提升免疫力應從作息、運動、壓力管理與均衡飲食做起。建議民眾仍應配戴口罩,並儘速接種新版JN.1疫苗,以強化防護、降低重症與再感染風險。
國內近期高齡駕駛連環車禍引發關注,研究顯示70歲以上長者反應時間明顯下降,視力與認知退化更易導致誤判交通號誌。萬芳醫院高齡醫學科主任黃怡臻醫師指出,高齡者容易高估自身健康、拒絕健檢,可能導致駕駛風險升高。建議推動70歲起換照制度並納入健康與認知篩檢,搭配交通安全課程,加強反應與規則認知。她也提醒,不只高齡者,中壯年慢性病與失智症風險同樣不容忽視,宜提早預防以保行車安全。
北部粽與南部粽製作方式、口感與營養成分大異其趣,鹼粽則為熱量相對低的甜粽選項。張語希營養師表示,北部粽熱量較高,脂肪與鈉含量也較多;南部粽較清爽,鹼粽適合血糖控制者適量食用。營養師建議端午節吃粽子時應控量、選餡、搭配青菜與散步助消化。提醒慢性病患者與牙口不佳者食用前宜諮詢專業建議,以避免健康負擔。
台灣健保邁入三十年,面臨總額制度僵化、醫師過勞、五大科人力流失等結構問題,導致薪資與付出失衡,醫護人員流失嚴重。兒科與急診等高負荷專科難以留才,反觀牙醫因可跳脫健保限制吸引更多青年投入。健保改革若欲實踐「不同工不同酬」,恐需調漲保費或改為部分自費申請補助,改革挑戰政治與社會共識。唯有改善勞動條件、合理反映醫療價值,才能維持制度永續與全民健康保障。
長期鼻塞不一定是過敏,可能與鼻中膈彎曲或下鼻甲肥大有關,嚴重時恐引發打鼾、鼻出血、口臭等問題。奇美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沈至軒醫師指出,藥物僅能暫時緩解,若為結構性問題,需靠微創鼻中膈成型手術處理。該手術透過內視鏡進行,安全性高、恢復快,能有效改善鼻塞與呼吸障礙。若鼻塞長期未癒,應及早檢查找出根本原因。
《JAMA》最新研究顯示,中年攝取高品質碳水(全穀物、水果、蔬菜、豆類)可提升健康老化勝算31%。若以優質碳水取代精製碳水、動物蛋白或脂肪,勝算最高增至16%。膳食纖維攝取也與降低慢性發炎、延長壽命有關。專家強調,健康老化與「碳水化合物的品質」息息相關,本研究雖以女性為主,仍具飲食建議參考價值。
春季氣溫忽冷忽熱、濕度變化劇烈,正是頭皮問題的高發期,有些人早上起床一梳頭,肩膀就落滿細小白屑,不僅影響儀容,也常讓人尷尬難受。其實,「頭皮屑」不只是洗髮不乾淨,而是頭皮正在釋放的健康訊號,若長期出現屑屑困擾,除了使用適合自己的洗髮產品,更應從日常生活與清潔習慣調整做起,才是有效改善之道。
近期梅雨季節悶熱潮濕,加上台灣以機車通勤為主的生活方式,讓頭皮長時間處於高溫、高濕、高摩擦的環境中,成為頭皮痘痘與發炎問題的高發季。許多民眾在社群平台詢問:「為什麼天天洗頭還是一直長痘?」成為皮膚科門診常見的困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