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院、建案指定抗菌板材 第三方實驗室台美檢驗認證抗菌率大於99.99%
自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後,民眾更加注重環境的清潔衛生及個人消毒習慣,根據調查,高達94%的民眾會使用抗菌清潔用品或空氣清淨產品,個人清潔用品的普及率或使用頻率也都產生顯著的提升,而市面上的抗菌、抗病毒等相關產品更是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在各大通路,擴及到了家電、紡織、板材等產業。
自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後,民眾更加注重環境的清潔衛生及個人消毒習慣,根據調查,高達94%的民眾會使用抗菌清潔用品或空氣清淨產品,個人清潔用品的普及率或使用頻率也都產生顯著的提升,而市面上的抗菌、抗病毒等相關產品更是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在各大通路,擴及到了家電、紡織、板材等產業。
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政府推動長照2.0已屆滿六年,全台目前約有1,800家居服單位及1,000家日間照顧中心,提供近44萬人社區式長照服務,服務量能占總需求量45%。面對逐漸擴大的高齡服務需求,不僅是企業新的發展機會,同時解決社會問題。
台灣艾伯維藥品與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等家寶寶社會福利協會和華山基金會合作,今年舉辦北中南四場志工日活動,以響應艾伯維第八度的全球志工週(Week of Possibilities)。
AstraZeneca阿斯特捷利康(AZ)打造的「A.Catalyst Network國際生醫創新鏈結網路計畫」結合新創與永續,成為2023年遠見「企業永續公民獎」唯一獲獎的外商藥廠。A.Catalyst Network集結了全球20多個實體與虛擬的醫療創新中心站點,透過AZ充實深厚的研發能量,以及對全球醫藥市場的深刻洞察,成功協助包括台灣在內全球各地區在地醫療產業,找出更多新創可能與解決方案,幫助世界邁向聯合國制定的永續發展目標。
疫情期間一名於鄰近診所出生的早產兒,出生後發生低溫、低血糖、呼吸費力、血色素低下(僅2.9 g/dL,正常為14 g/dL以上)等問題,為縮短搶救時間,外接團隊事前先請診所完成病人COVID-19 PCR,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沈仲敏主任指出,病人到院後診斷為「胎兒母體輸血症」,即病人9成以上血液(209.5 mL)倒輸回流母體,為嚴重貧血(80-150mL以上屬嚴重),發生率約萬分之三,若未及時搶救,延遲輸血治療,嚴重可能出現低血容性休克、多重器官衰竭的情形,死亡率高達6成以上,即使存活也多留下後遺症。
進入資訊化與AI時代,如何將醫療資訊整合雲端技術與資訊庫,達到快速有效的數據分析,進而提出新的醫療研究構想,將是下一代智慧醫療的發展關鍵。目前臺灣許多雲端醫療資料庫,採取非結構化的方式保存,然而,龐大數據難以被有效的擷取分析,尚未能發揮醫療應用、學術研究、預測與診斷輔助等用途。
高醫長期發展尖端特色醫療,展現出諸多績效與成果,這次合作將導入輝瑞在基因治療領域的資源,未來有機會促成更多學術交流,培育專業人才之外,更希望未來能夠導入來自學界的知識與意見,高醫設有血友病中心及肌肉萎縮症的整合醫療門診,長期關注罕見疾病治療與研究,隨著科技與醫療發展的趨勢,高醫期許自身前進的腳步不停歇,將進一步投入基因治療領域,導入國際藥廠資源,期盼透過基因治療這一塊重要的拼圖,
為幫助健康知識向下紮根,澄清醫院舉辦「小小醫護體驗營」,讓小學生親身體驗開刀房和嬰兒房,參觀寶寶洗澡和餵奶,也跟醫師叔叔體驗看診、開刀的情境。將30位小學生分為四組,採取小班制大接觸的做法,每一站都有護理長或護理師親自帶領,並進行刷手標準做法,教導小朋友如何正確遞交手術剪、手術鑷子,感受開刀房的情境。
2030 年的全球失智人數將突破7,500萬人。在台灣,2022年的失智症人口預估將突破30萬 ,9成以上屬於高齡長者。一旦腦部病變引起認知功能障礙,將對失智症家庭造成生活上的巨大衝擊,為減少失智家庭重擔,南山人壽致力實踐「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領先壽險業推動全方位保險賦能服務,長照險更為國內市佔名列前茅,已累計照顧全臺近30萬個家庭,並與全臺210家醫院合作「南山慈善基金醫療關懷計畫」,長期投入義工人力協助進行門診就醫、日照中心課程及喘息活動,累計幫助超過21,000名失智病患與家屬人次
台灣透析治療的盛行率高居世界首位,被稱為「洗腎王國」,瞭解腎臟衛教知識幫助預防及早期介入,對國人腎臟健康至關重要。根據統計,台灣20歲以上慢性腎臟病比例高達12%,約每8個人就有一個屬於腎功能異常族群。進入成年階段之前的兒童及青少年肥胖,也被證明與將來的腎臟病風險有關。
「大腸癌」連年高居臺灣十大癌症發生率首位,每年約有17,000例新發生個案,如何透過有效篩檢,提早發現大腸瘜肉與癌前病變,對大腸癌防治影響重大,而影響篩檢品質的關鍵,正是醫師施作大腸鏡時的「腺瘤偵測率」。研究指出腺瘤偵測率每提升1%,可降低篩檢後大腸癌風險3%,死亡率更可降低5%。
再生醫療在台推行近十年,由於沒有足夠的法源依據,讓幹細胞產業大多停滯在實驗性階段,細胞療法目前也僅應用於個人化疾病的小眾治療,大多應用為幹細胞移植及癌症輔助治療、血液和免疫系統疾病、退化性關節炎及膝關節軟骨缺損等。預計2022年底將公告的再生醫療相關專法,從國家主導推動再生醫療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