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運動

比超慢跑更健康?  醫曝:「衝刺跑」助提升運動表現、延緩老化

衝刺運動比慢跑更具健康益處!家醫科醫師李思賢指出,衝刺能在短時間內為身體提供強烈刺激,促進肌肉生長和荷爾蒙分泌,提升運動表現並延緩老化。衝刺屬於高強度訓練,能顯著增加睪固酮和生長激素的分泌,對肌肉修復和增長有極大幫助。建議循序漸進地增加訓練強度,以達到最佳效果並避免受傷。

閱讀更多 »

居家健身市場夯! 習慣健康攜手建碁,買「半坪轟菌」還送到府教學

習慣健康國際與建碁AOPEN合作推出「半坪轟菌」智能健身器材,並提供到府教練服務,讓居家健身更便捷。習慣健康國際擁有超過300位專業教練,針對消費者的體能需求設計個性化訓練計劃,透過科技結合運動指導,打破傳統健身房的限制,提供更靈活的居家健身方案。此次合作不僅強化健康產業布局,也希望推動國內運動風氣,讓更多人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閱讀更多 »

想變壯不一定要上健身房? 營養師教「不變胖增肌法」,6招培養肌肉量

想增加肌肉量不一定要上健身房。營養師建議從以下6個方面入手:補充優質蛋白質、維生素D和鈣質,保持足夠熱量攝取,進行適度運動如快走或游泳,以及保持充足睡眠。此外,注意生活習慣,避免久坐、熬夜、不當減重等行為,有助於預防肌少症。若出現如小腿圍過低、起身困難等問題,應及早尋求專業協助,以減緩肌肉流失,達到健康老化的目標。

閱讀更多 »

工作太忙、太累沒時間運動? 醫教7招養成運動習慣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身體活動不足是全球死亡率第四大危險因子。聯安診所家醫科陳采汎醫師強調,運動可降低疾病風險、改善情緒和強化身體功能。建議每週150分鐘中度運動,如健走和慢跑。為養成運動習慣,設立實際計畫、彈性安排時間、量化目標和尋求社交支持。不過,運動可提升自信和成就感,仍需注意身體狀況避免過度訓練。

閱讀更多 »
慢跑量過高恐傷肌肉、心血管? 醫親揭訓練秘訣:用「1公式」秒算最大心率

慢跑量過高恐傷肌肉、心血管? 醫親揭訓練秘訣:用「1公式」秒算最大心率

隨著運動風氣逐漸盛行,門檻相對較低、無須準備過多器材的「跑步」運動成為不少民眾的心頭好。不過,跑步並不是跑得越遠、越久就越健康,訓練過度反而會造成反效果?聯安診所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施奕仲醫師表示,若想得知自己的訓練計畫是否達標,可先了解「最大心率」數值後再隨之調整。

閱讀更多 »
16蹲挑戰別亂跟風!  骨科醫示警:膝蓋彎超過「XX度」就有受傷風險

16蹲挑戰別亂跟風! 骨科醫示警:膝蓋彎超過「XX度」就有受傷風險

台灣男子團體Energy在新曲〈星期五晚上〉中的舞蹈動作「16蹲」,展示了強大的核心力量,吸引了眾多偶像明星紛紛模仿挑戰。更有一名消防員在訓練後,穿著25公斤裝備,輕鬆完成了「16蹲」。不過,日常生活中的錯誤使用膝蓋,會不斷加劇膝關節損傷,我們應重新正視膝關節保健的重要性。

閱讀更多 »
PTT網友熱議:馬拉松跑一半,乳頭竟「激凸流血」? 醫師教3秒自測「男性女乳症」

PTT網友熱議:馬拉松跑一半,乳頭竟「激凸流血」? 醫師教3秒自測「男性女乳症」

運動健身風氣興盛,各地馬拉松賽事如火如荼展開,但長時間的跑步竟會造成男性意想不到的困擾?就有網友在PTT發文詢問,練跑過程中發現胸前乳腺太大造成激凸,導致摩擦紅腫,想切除整個乳腺備戰全馬,因而引發熱議。有熱心網友建議去檢查看看有沒有「女乳症」,讓「男性女乳症」再度成為話題。

閱讀更多 »
夜間運動效益比早上、下午更好? 研究:有望降低「2族群」死亡風險

夜間運動效益比早上、下午更好? 研究:有望降低「2族群」死亡風險

究竟在一天中的哪個時段運動,對身體健康的效益最大?雖尚未有一致的科學定論,但刊載於《Diabetes Care》的研究認為,糖尿病患者若能於夜間採取「中高強度運動」,相較於早晨或下午運動,能有更顯著的健康益處,包括全因死亡風險降低,以及心血管或微血管事件的機率下降。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