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運動

工作太忙、太累沒時間運動? 醫教7招養成運動習慣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身體活動不足是全球死亡率第四大危險因子。聯安診所家醫科陳采汎醫師強調,運動可降低疾病風險、改善情緒和強化身體功能。建議每週150分鐘中度運動,如健走和慢跑。為養成運動習慣,設立實際計畫、彈性安排時間、量化目標和尋求社交支持。不過,運動可提升自信和成就感,仍需注意身體狀況避免過度訓練。

閱讀更多 »
慢跑量過高恐傷肌肉、心血管? 醫親揭訓練秘訣:用「1公式」秒算最大心率

慢跑量過高恐傷肌肉、心血管? 醫親揭訓練秘訣:用「1公式」秒算最大心率

隨著運動風氣逐漸盛行,門檻相對較低、無須準備過多器材的「跑步」運動成為不少民眾的心頭好。不過,跑步並不是跑得越遠、越久就越健康,訓練過度反而會造成反效果?聯安診所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施奕仲醫師表示,若想得知自己的訓練計畫是否達標,可先了解「最大心率」數值後再隨之調整。

閱讀更多 »
16蹲挑戰別亂跟風!  骨科醫示警:膝蓋彎超過「XX度」就有受傷風險

16蹲挑戰別亂跟風! 骨科醫示警:膝蓋彎超過「XX度」就有受傷風險

台灣男子團體Energy在新曲〈星期五晚上〉中的舞蹈動作「16蹲」,展示了強大的核心力量,吸引了眾多偶像明星紛紛模仿挑戰。更有一名消防員在訓練後,穿著25公斤裝備,輕鬆完成了「16蹲」。不過,日常生活中的錯誤使用膝蓋,會不斷加劇膝關節損傷,我們應重新正視膝關節保健的重要性。

閱讀更多 »
PTT網友熱議:馬拉松跑一半,乳頭竟「激凸流血」? 醫師教3秒自測「男性女乳症」

PTT網友熱議:馬拉松跑一半,乳頭竟「激凸流血」? 醫師教3秒自測「男性女乳症」

運動健身風氣興盛,各地馬拉松賽事如火如荼展開,但長時間的跑步竟會造成男性意想不到的困擾?就有網友在PTT發文詢問,練跑過程中發現胸前乳腺太大造成激凸,導致摩擦紅腫,想切除整個乳腺備戰全馬,因而引發熱議。有熱心網友建議去檢查看看有沒有「女乳症」,讓「男性女乳症」再度成為話題。

閱讀更多 »
夜間運動效益比早上、下午更好? 研究:有望降低「2族群」死亡風險

夜間運動效益比早上、下午更好? 研究:有望降低「2族群」死亡風險

究竟在一天中的哪個時段運動,對身體健康的效益最大?雖尚未有一致的科學定論,但刊載於《Diabetes Care》的研究認為,糖尿病患者若能於夜間採取「中高強度運動」,相較於早晨或下午運動,能有更顯著的健康益處,包括全因死亡風險降低,以及心血管或微血管事件的機率下降。

閱讀更多 »
出現「運動傷害」的根本原因為何?  醫解答:沒暖身、一鞋到底都是大地雷

出現「運動傷害」的根本原因? 醫詳解:沒暖身、一鞋到底都是大地雷

近年運動風氣日漸提升,路跑、單車、重訓健身成為許多人的休閒嗜好,根據教育部體育署111年《運動現況調查》報告,宣稱自己平時有運動習慣的國人比例高達 81.8%,而足部是容易累積運動傷害的部位, 部分民眾在運動傷害後運動意願下降,反而變得不願意運動,陷入「越動越不健康」的迷思。

亞東紀念醫院骨科部吳凱文醫師提醒,任何族群、年齡的國人都應維持適度運動量,才可維持身體健康。更重要的是,民眾在運動前應做暖身,運動後應適當伸展,如果運動時伴隨足部疼痛,應及早接受如動態足壓檢測等專業評估,瞭解自己的足壓、步態與重心,或及早詢求專科醫師檢查診斷,減少運動傷害的風險。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