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時間運動? 研究曝「快餐式運動」優點:不流汗、不用器材、不用花5分鐘!
現代人事業繁忙、工作壓力大,即使想運動減肥也難以擠出時間執行。不過,近期發表於《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的論文指出,即使在飯後採取10分鐘的「快餐式運動」(Exercise Snacks),也有助於保持人體的肌肉質量,對於忙碌的上班族而言無疑是一大利多。
現代人事業繁忙、工作壓力大,即使想運動減肥也難以擠出時間執行。不過,近期發表於《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的論文指出,即使在飯後採取10分鐘的「快餐式運動」(Exercise Snacks),也有助於保持人體的肌肉質量,對於忙碌的上班族而言無疑是一大利多。
被普遍認為上手度高的「跑步」運動,也可能導致嚴重的運動傷害?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吳易澄醫師受訪表示,對跑步的熟捻度不同,受傷的程度也會有所差異。不少初階跑者在跑量增加後,大腿後側肌肉會出現反覆拉傷的狀況。若訓練量沒有隨之調整,可能導致肌群「一拉再拉」,甚至有少數案例在大腿部位出現明顯的挫傷與肌肉撕裂傷。因此,初階跑者更需注意訓練量的調控,避免過度訓練導致肌肉損傷。
「跑步」可近性高、費用低廉,是國人散步以外最常做的運動。不過,也有不少民眾擔憂膝蓋退化或受傷,因此對跑步敬而遠之。人一博愛復健科診所院長李炎諭醫師於社群貼文表示,適度的跑步行為不僅不會造成膝蓋退化,甚至能減少膝蓋退化開刀的機率,呼籲民眾勿抱持錯誤迷思。
跑步對於剛接觸運動的民眾而言,是較容易上手的項目之一,不過許多人也擔心跑步的運動傷害。常見因「跑步」發生的運動傷害有哪些情況?一般而言,跑步造成的運動傷害以「下肢傷害」為主,從各種大小腿肌肉肌腱炎、關節炎、筋膜炎到壓力性骨折(疲勞性骨折)都有可能。若出現後腳腳跟疼痛,較常見的可能是足底筋膜炎和阿基里斯腱肌腱炎。
隨著防疫政策鬆綁,不少民眾打滿3劑疫苗後重拾健身運動的習慣。不過,若訓練過度「操過頭」,恐將導致嚴重的運動傷害。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復健部主任蕭安芳醫師表示,診間有一60歲男子因新冠疫情,不久前才重回健身房運動,卻因為訓練過度而罹患「髂脛束症候群」,膝蓋痛到只能跛行就醫。
不少女性害怕投入訓練後,會練成「虎背熊腰」,穿衣服會不美觀。健身是否會對女性的體態造成負面影響?World Gym專業教練官林佳欣教練表示,女性若沒有運動或重訓的習慣,不好的體態再加上體脂肪過高,才會導致所謂的「虎背熊腰」。因女性的荷爾蒙影響,相較於男性較不易生成肌肉。除非投入大量訓練、佐以服用大量營養素,長期下來才有機會,否則不需擔心投入重訓後會練成「金剛芭比」。
不少年輕上班族因缺乏運動,導致上下樓梯時如同6、70歲的長者,膝蓋、腿部肌群會特別痠痛。World Gym專業教官鄭志威(Jacko)教練表示,膝蓋無力表示周邊肌群並沒有發揮該有的作用,在該情況下又過度使用,易導致膝關節周邊肌群的壓力失衡。
運動後是補充營養的最佳時機?哪些食物能幫助肌肉修復?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表示,適度運動有提高代謝力、減脂、心肺提升等諸多好處。但運動後身體會流失能量、感到疲累;不僅成年人,成長期中的孩童更要注意,孩子們跑跳、打球也會消耗大量體力。而運動後即為補充營養的最佳時機。
不少民眾存有「每天走萬步有助身體健康」的既有觀念。事實是,年輕族群事業、學業繁忙且分秒必爭,難以空出時間養成萬步走的習慣;老年族群更可能因慢性疾病、關節退化,單純步行已實屬困難,更遑論走到萬步之多。好消息是,權威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刊載的研究表明,比起走滿一萬步,僅透過「強力步行」(Power Walking)的方式走滿2,000步就對身體有明顯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