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 潮健康

健康科普

NBA、中職球員都在用! 醫揭再生療法「羊膜絨毛膜」適用對象:有望不動刀促進修復

NBA、中職球員都在用! 醫揭再生療法「羊膜絨毛膜」適用對象:有望不動刀促進修復

佑立診所院長、疼痛暨復健雙專科醫師吳書毅指出,源自胎盤的「羊膜絨毛膜組織」提供豐富的生長因子外,還含有關鍵的細胞骨架,為受損組織提供更完整的修復原料,在運動醫學與慢性疼痛治療領域逐步嶄露頭角,NBA與中職球員都曾使用此療法。羊膜絨毛膜注射可用於十字韌帶部分撕裂、軟骨磨損、退化性關節炎及足底筋膜炎等,協助緩解疼痛、加速修復,還能讓運動員避免手術風險。吳書毅醫師提醒,應選擇經萃取、去細胞化與滅菌處理的認證製品,以確保安全性與效果。

閱讀更多 »
台灣50歲以上每4人有1人曾嚴重骨折,您正面臨骨鬆危險?  醫籲:及早做3件事預防

台灣50歲以上每4人有1人曾嚴重骨折,您正面臨骨鬆危險?  醫籲:及早做3件事預防

台灣神經脊椎外科醫學會理事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林志隆醫師指出,台灣50歲以上民眾每4人就有1人曾發生骨折,顯示骨質疏鬆症風險不容忽視。骨質疏鬆症初期無明顯症狀,常在體態改變時被發現。林志隆醫師建議透過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檢測早期診斷,並依醫囑使用「抗骨流失」或「促骨生成」藥物。3月上路的健保新制也讓尚未骨折的高風險族群受惠。另外,醫師也建議長者與患者日常應補充鈣質與蛋白質,搭配負重訓練維持骨密度與肌肉量。

閱讀更多 »
經常滑手機當心「姿勢性駝背」! 醫教低頭族5招:不用買矯正背架也能改善

經常滑手機當心「姿勢性駝背」! 醫教低頭族5招:不用買矯正背架也能改善

河堤復健科診所院長李炎諭醫師提醒,長時間滑手機、低頭工作易導致「姿勢性駝背」,除影響外觀,更可能引起頸椎、腰椎疼不適,心肺功能也會受到損害。李炎諭醫師建議,改善駝背不必依賴矯正背架,可透過5招運動訓練改善姿勢性駝背問題,包括肩部暖身、收下巴運動、肩胛骨與胸椎運動、趴姿W-T-Y運動、胸椎緩和運動。倘若採取以上5種運動後,駝背仍未有改善,或本身為不方便運動者(如長者、行動不便族群),則應事先諮詢復健科醫師,接受專業治療。

閱讀更多 »
睡得久 ≠ 睡得好! 營養師破解「3大睡眠迷思」:假日補眠恐越睡越累

睡得久 ≠ 睡得好! 營養師破解「3大睡眠迷思」:假日補眠恐越睡越累

「睡得久」不等於「睡得好」!張語希營養師破解三大睡眠迷思:週末補眠、睡前飲酒、睡前激烈運動,皆可能干擾睡眠結構,影響睡眠品質 。她建議,應建立固定作息、打造合適的睡眠環境(安靜、黑暗、溫度介於23-25℃)、睡前一小時避免使用3C產品、注意飲食,並建立如伸展、冥想等睡前放鬆儀式,以有效提升睡眠品質 。

閱讀更多 »
鏟子超人爆「返鄉痠痛潮」? 物理治療師示警:合併7症狀當心橫紋肌溶解

鏟子超人爆「返鄉痠痛潮」? 物理治療師示警:合併7症狀當心橫紋肌溶解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許瀚文物理治療師提醒,投入花蓮災後清理工作的「鏟子超人」返鄉後若出現持續痠痛,應警覺可能為網球肘、急性下背痛或足底筋膜炎等運動傷害。若合併尿液呈茶色、全身疲憊等症狀,恐為「橫紋肌溶解症」,須立即就醫。許瀚文物理治療師建議,若身為軍人或志工,在災區時出現痠痛,可以採取如冰敷、前臂伸展、坐姿前彎伸展等方式緩解疼痛,但若症狀仍未改善,應盡速就醫尋求專業治療。

閱讀更多 »
太能忍痛讓傷口更難好!「慢性疼痛」該看哪科治療? 醫揭5大增生療法選擇

太能忍痛讓傷口更難好!「慢性疼痛」該看哪科治療? 醫揭5大增生療法選擇

疼痛持續超過3個月,即為「慢性疼痛」 。佑立診所院長吳書毅醫師指出,近年興起的「增生療法」成為復健與手術外的第三選擇 。選項包含高濃度葡萄糖、PRP、生長因子凍晶(PLT)、羊膜絨毛膜萃取物及骨髓抽取濃縮液(BMAC) 。吳醫師提醒,治療並非一體適用,例如年長者使用自體血液製成的PRP效果可能打折,此時羊膜絨毛膜萃取物可能是更穩定的選擇 。

閱讀更多 »
別再只知道橄欖油! 醫揭每天吃「芝麻油」驚人好處:對1族群效果更佳

別再只知道橄欖油! 醫揭每天吃「芝麻油」驚人好處:對1族群效果更佳

基隆長庚紀念醫院肝病防治中心主任錢政弘醫師指出,芝麻油可以幫助代謝性脂肪肝(MASLD)患者控制血糖。刊載於《BMC Nutrition》的臨床試驗顯示,每日攝取30公克芝麻油搭配低卡飲食12週,在血糖控制表現上,遠優於葵花油組。芝麻油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芝麻素及維生素E,能透過代謝、荷爾蒙及抗氧化三大途徑改善胰島素敏感度,並促進葡萄糖攝取。錢政弘醫師提醒,芝麻油宜作為冷用調味料,應避免高溫烹調破壞營養。

閱讀更多 »
下班「追劇四小時」就會傷腦? 泰研究:阿茲海默症風險恐增32%,還可能引起3種疾病

下班「追劇四小時」就會傷腦? 泰研究:阿茲海默症風險恐增32%,還可能引起3種疾病

泰國研究刊登於《PLOS One》指出,每日看電視超過4小時,認知障礙風險顯著上升,長時間追劇更與阿茲海默症相關;《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研究也發現,久坐追劇超過4小時會增加血栓與靜脈栓塞風險。美國心理學會提醒,下班後不宜長時間躺平追劇,最有效的紓壓方式為運動、散步、冥想、瑜伽、按摩,或與親友互動及從事需要創意的嗜好,有效讓大腦放鬆休息。

閱讀更多 »

上市至今40年! 服用「1心血管藥」竟對人體有害?歐研究驚曝:女性死亡風險高9成

根據《歐洲心臟期刊》刊載的REBOOT試驗研究指出,廣泛用於心血管疾病的「乙型阻斷劑」,可能對特定族群有害。研究顯示,服用乙型阻斷劑的女性,死亡與心血管死亡率顯著上升,但男性卻無額外風險。研究團隊推測,此差異可能與藥物動力學、心輸出量、左心室體積等5大原因有關。此研究挑戰現行用藥指南,呼籲心血管治療應重視性別差異。

閱讀更多 »
血糖控制得好,卻忽略腎臟?你可能也在風險中!

血糖控制得好,卻忽略腎臟?你可能也在風險中!

國軍臺中總醫院腎臟內科主任張立建醫師指出,糖化血色素僅反映平均血糖,無法呈現每日血糖波動對腎臟血管的衝擊,糖尿病患也不只要控管血糖、血壓、血脂等「三高」指標,蛋白尿的監測與控制同樣不可忽視。SGLT2抑制劑(排糖藥)這類藥物能透過排糖、排鈉,減輕腎絲球壓力,達到保護腎臟的效果,甚至有望延後近26.6年進入洗腎階段。他提醒糖友應打破「吃藥傷腎」迷思,透過正確用藥與生活管理,守護腎臟健康。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