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染髮劑被列「三級致癌物」! 每年染超過4次就有危險? 藥師:避開這5種化學成分
蘇衣容藥師提醒,頻繁染髮可能對頭皮造成負擔。她指出,傳統染劑中的成分可能引發不適 ,建議以「三個月一次、每年不超過四次」為宜 。市場上出現「無染劑」、「成分單純」的日常型遮白產品,如髮速黑,強調溫和修飾白髮。蘇藥師也建議,除了減少化學接觸,也應注意攝取足夠的頭髮營養素,從內到外雙管齊下。
蘇衣容藥師提醒,頻繁染髮可能對頭皮造成負擔。她指出,傳統染劑中的成分可能引發不適 ,建議以「三個月一次、每年不超過四次」為宜 。市場上出現「無染劑」、「成分單純」的日常型遮白產品,如髮速黑,強調溫和修飾白髮。蘇藥師也建議,除了減少化學接觸,也應注意攝取足夠的頭髮營養素,從內到外雙管齊下。
針對致命性高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成大醫院李欣學醫師指出,「微量殘存病灶」(MRD)是影響預後的關鍵指標。研究證實,治療後若MRD仍為陽性,復發與死亡風險較陰性者高出近七成。因此,在進行幹細胞移植等治療前,可利用BiTE免疫療法等方式,盡力將MRD「陽轉陰」,以顯著提升移植成功率與長期存活機會。
夏季高溫高濕易使食物腐敗,生食類食品與冰品恐成腸胃疾病高風險來源。國泰綜合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陳柏諺提醒,食物若未經妥善保存或處理,易滋生沙門氏菌、腸炎弧菌等致病菌,引發食物中毒。為預防腸胃道感染,陳醫師建議從飲食選擇、食物保存與個人衛生三方面著手,如剩菜兩小時內冷藏、生熟食分開處理,並慎選冰品來源。
雲林宏德診所院長吳燕峻醫師指出,高達七成糖尿病友合併肥胖,形成「糖胖症」恐導致腎功能「雪崩式下滑」。他說明,GLP-1 RA腸泌素受體促效劑僅在血糖高時啟動,能有效減重並減少低血糖風險,同時具備心腎保護效益,有如「AI式控糖」。吳燕峻醫師強調,糖胖症治療應及早用藥,配合飲食與運動,有望將腎臟危機從「紅燈」拉回「綠燈」,避免走向洗腎的結局。
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強調,屈公病主要透過病媒蚊(白線斑蚊、埃及斑蚊)傳播,不會人傳人。屈公病又稱屈公熱(Chikungunya fever),由屈公病毒(CHIKV)引起,症狀與登革熱相似,但部分患者會出現長時間倦怠感、關節痛。為預防屈公病,除了發病及早就醫外,平時應落實「巡、倒、清、刷」等積水容器清除工作,並在流行地區做好防蚊措施。
栢麗牙醫診所院長王柏凱醫師針對「牛奶針」丙泊酚(Propofol)的安全性爭議表示,藥物本身安全,關鍵在於專業麻醉流程。牙科常使用「舒眠麻醉」輔助複雜手術,讓患者處於「半夢半醒」的淺眠狀態,能配合張嘴治療,既放鬆又不會感到疼痛。為確保專注與精準,舒眠麻醉需由麻醉專科醫師使用TCI儀器全程監控與精準控制劑量,避免麻醉過深,這也是麻醉醫師不可或缺的原因。
藝人沈玉琳驚傳罹患白血病 ,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指出,抽菸是已被確認的血癌風險因子 。香菸中的致癌物「苯」會經由血液直達骨髓,直接損傷細胞DNA引發癌變 ,並削弱免疫系統 。研究證實,60歲以上吸菸者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風險增加近2倍 。黃軒醫師強調,戒菸是唯一解方,能讓受損的骨髓獲得修復機會 。
每日一杯無糖豆漿有助於補充優質蛋白與維持新陳代謝 。特別適合中高齡者、女性、乳糖不耐症者、素食者及想戒含糖飲料的族群飲用 。張語希營養師表示,在選擇上,黃豆漿蛋白質較高,適合增肌;黑豆漿則富含膳食纖維與花青素,有助於腸道蠕動及抗氧化 。選購時應注意蛋白質含量並挑選無額外添加糖的產品 。
即使不常滑手機,也可能罹患黃斑部病變,導致視力模糊甚至失明。高雄榮總眼科程識霖醫師指出,濕性黃斑部病變惡化快,應定期進行單眼自我檢測,使用阿姆斯勒方格表及早發現異常。現行治療以眼內注射為主,健保最高給付單眼14次,有助控制病情。糖尿病與高血壓患者為高危險群,應配合規律作息、補充葉黃素等營養,積極預防視力退化。
「肌少型肥胖症」是肥胖與肌肉流失並存的危機,源自脂肪引發的全身性發炎與脂肪毒性,會干擾代謝、增加慢性病與死亡風險。簡鈺樺營養師指出,透過優質蛋白攝取、規律運動與補充鈣與維生素D三大策略改善,並提醒年長者減重應由營養師規劃,避免肌肉進一步流失。
高敏敏營養師指出,大暑高溫易致脫水,建議以高含水量的天然瓜類補水降溫,包括冬瓜消水腫、西瓜補鉀消暑、絲瓜助解熱、苦瓜清熱解毒、小黃瓜保濕降壓、南瓜抗氧化。相較冷飲與剉冰熱量高且易致燥熱,攝取瓜類更能兼顧清涼與健康,特別適合夏日補水與營養補充。
魚類富含DHA、EPA,有助腦部發育與心血管健康,但魚皮、魚頭、魚內臟易累積重金屬與寄生蟲,應謹慎攝取。營養師張語希提醒,孕婦與孩童應避免大型魚、生魚片等高風險料理。處理魚類時,建議去皮煎魚、選小型魚、先汆燙、挑選有檢驗標章的產品,以減少重金屬攝取、吃得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