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密碼

壓力大是因為「吃錯食物」?  哈佛建議:多攝取「5大營養來源」緩解焦慮

壓力大是因為「吃錯食物」? 哈佛建議:多攝取「5大營養來源」緩解焦慮

焦慮、壓力、失眠等問題時常困擾著現代人,而心理問題不僅源於工作、人際關係,也和日常的飲食習慣有關?事實上,若在生活中適時攝取特定營養成分,可能對個人的焦慮問題產生正面作用。美國哈佛大學直屬機構《哈佛健康出版社》即點出常見的5種天然營養來源,有助緩解焦慮問題,與生活中的緊張不安感。

閱讀更多 »
不想回公司上班? 疫情期間出現「辦公焦鬱症」 專家提4妙招緩解

不想回公司上班? 疫情期間出現「辦公焦鬱症」 專家提4妙招緩解

新冠疫情睽違2年,全球各地需「在家上班」的工作者紛紛回到崗位,但不少人對於公司政策感到不解與擔憂,深怕在公司辦公,可能將再次面臨確診新冠肺炎的陰影。有些人甚至認為在居家辦公時,工作與生活之間取得了完美平衡,如今返回公司後這樣的平衡將從此不復存在。縱然重返公司後的工作型態,將與疫情大流行期間不盡相同,勞工或雇主仍可採以下4種措施,提高辦公時的安全性,並減輕焦慮感和恐慌感。

閱讀更多 »
抗憂鬱、降發炎、還能刺激大腦產生「快樂反應」!  泡冷水真有這麼神?

抗憂鬱、降發炎、還能刺激大腦產生「快樂反應」! 泡冷水真有這麼神?

心情鬱悶洗「冷水澡」,能凍結多餘的煩惱?溫度對生理狀態與心理狀態的影響,也許確實有其道理。《英國醫學期刊》曾報導一名受試者因對氟西汀、西酞普蘭等抗憂鬱藥物產生抗藥性,須每週接受「冷水療法」讓情緒獲得穩定。該療程不僅使受試者的憂鬱症狀明顯改善,甚至一年間逐步減藥,治療效果獲得大幅進展。《英國醫學期刊》在病例報導中表明,冷水療法並非適用於所有憂鬱症患者。不過,英國樸茨茅斯大學的研究同樣宣稱,寒冷的水溫可能有助抒緩解壓力、減輕焦慮。

閱讀更多 »
回到小孩那份單純自在「這就是我,喜不喜歡隨你」。這就是自信,也是高自我價值的表現。

真正能激勵自己的只有自己:對自己說正確的話,重新建立「自我價值感」

任何人都可以給你評價,惟有我們自己,能決定自己的價值。自我價值感是小時候就有,你可能已經記憶模糊或遺忘了。仔細觀察小孩,特別是當他們正在玩樂時,你會發現,小孩很單純自在,不會想太多,不會扭捏或不安,而且真誠無畏地表達自己,展現自己,一點也不會在意他人的眼光和評價。

閱讀更多 »
工作加班、社交障礙讓人超焦慮?  吃9種食物舒緩情緒

工作加班、社交障礙讓人超焦慮? 吃9種食物舒緩情緒

別輕忽「長期焦慮」對身心靈造成的影響!若因工作、人際關係等因素導致長達6個月以上的焦慮情緒,可能要擔心「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包括容易恐懼緊張、過度擔心日常問題、易怒、注意力難以集中、心跳加快、肌肉緊繃、胸悶、社交障礙等等。

閱讀更多 »
每天喝含糖飲料  當心「類成癮」惡性循環?  源頭可能是壓力情緒?

每天喝含糖飲料 當心「類成癮」惡性循環? 源頭可能是壓力情緒?

每天總是忍不住訂手搖杯,辦公桌上一定有含糖飲料不喝就難受,算是成癮行為嗎?四季心心理諮商所所長蘇琮祺心理師解釋,「成癮行為」在心理學有嚴格定義,必須具備四種特徵:不用不行(強迫性)、越用越多(耐受性)、不用會痛苦(戒斷性)、會影響正常生活(傷害性)。

閱讀更多 »
用意志力減肥注定失敗?  心理師揭3招助體重管理

用意志力減肥注定失敗? 心理師揭3招助體重管理

每當興起減肥念頭,準備好好控制體重,卻總是實行一半就放棄?只用意志力減肥為何難逃失敗收場?四季心心理諮商所所長蘇琮祺心理師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多數人對意志力的想像「過於美好」。有限的寶貴資源,使用過度會引發疲勞。當意志力耗用殆盡時,容易重拾過去的飲食習慣,辛苦減重的成果可能又回到原點。「意志力在心理學上的定義,其實是自我控制的歷程,所以會愈用愈累,因為身體每天面臨各種選擇、判斷,都是在消耗意志力!」

閱讀更多 »
45歲以下青壯年最苦:「通貨膨脹」增加憂鬱症、躁鬱症風險

45歲以下青壯年最苦:「通貨膨脹」增加憂鬱症、躁鬱症風險

常聽上班族抱怨「什麼都在漲、但薪水卻沒漲」,反映了通貨膨脹帶給民眾的經濟壓力。尤其歷經新冠肺炎大流行,全球各地裁員、失業潮屢見不鮮,可謂自金融海嘯後的另一波「經濟災難」。生活成本的提升、加上新冠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結果可能導致更多的精神壓力、焦慮與憂鬱症狀發生。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