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喝含糖飲料 當心「類成癮」惡性循環? 源頭可能是壓力情緒?
每天總是忍不住訂手搖杯,辦公桌上一定有含糖飲料不喝就難受,算是成癮行為嗎?四季心心理諮商所所長蘇琮祺心理師解釋,「成癮行為」在心理學有嚴格定義,必須具備四種特徵:不用不行(強迫性)、越用越多(耐受性)、不用會痛苦(戒斷性)、會影響正常生活(傷害性)。
每天總是忍不住訂手搖杯,辦公桌上一定有含糖飲料不喝就難受,算是成癮行為嗎?四季心心理諮商所所長蘇琮祺心理師解釋,「成癮行為」在心理學有嚴格定義,必須具備四種特徵:不用不行(強迫性)、越用越多(耐受性)、不用會痛苦(戒斷性)、會影響正常生活(傷害性)。
每當興起減肥念頭,準備好好控制體重,卻總是實行一半就放棄?只用意志力減肥為何難逃失敗收場?四季心心理諮商所所長蘇琮祺心理師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多數人對意志力的想像「過於美好」。有限的寶貴資源,使用過度會引發疲勞。當意志力耗用殆盡時,容易重拾過去的飲食習慣,辛苦減重的成果可能又回到原點。「意志力在心理學上的定義,其實是自我控制的歷程,所以會愈用愈累,因為身體每天面臨各種選擇、判斷,都是在消耗意志力!」
常聽上班族抱怨「什麼都在漲、但薪水卻沒漲」,反映了通貨膨脹帶給民眾的經濟壓力。尤其歷經新冠肺炎大流行,全球各地裁員、失業潮屢見不鮮,可謂自金融海嘯後的另一波「經濟災難」。生活成本的提升、加上新冠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結果可能導致更多的精神壓力、焦慮與憂鬱症狀發生。
主管與員工間的關係反映了個人的健康程度?早前瑞典的研究顯示 ,與賞罰不公、武斷、不傾向體諒他人的主管共事,員工罹患心血管疾病事件的風險更大。《職業與環境醫學》期刊指出,糟糕的管理者往往造成員工的巨大壓力,且隨著時間推移,這種壓力將使罹患心臟病風險將如「滾雪球」般逐步攀升。
心理問題成為現代人不可忽視的一大威脅。尤其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全球各地皆報告了更高比例的精神疾患問題;在台灣,2021年1-9月精神科求診人數突破130萬人,較去年增加3.2%、更較前年同期成長10%。然而,人們對於精神疾病的成因仍然知之甚少。相關研究指出,共病性的早發性精神疾病,風險因素互有重疊、且症狀不一,這使得疾病走向、變得難以預測,癒後治療流程也相對棘手。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發布一則研究報告,指出早發性精神問題,可能主要由3因素的結合所引起。
時常處於焦慮狀態嗎?刊載於《PLOS ONE》期刊中的研究顯示,近年風行的「ASMR」(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 , 自發性知覺神經反應 ),對焦慮者而言可能是一大福音。ASMR的概念於2010年被提出,通常指透過刺激五感,使顱內、頭皮、甚至四肢產生酥麻與愉悅感。如吹氣、按摩、呢喃等行為,皆可能觸發ASMR機制。
日常生活精神緊繃、壓力過大,現代人面臨「失眠」與睡眠問題的比例不在少數,一些人習慣在睡前喝酒幫助入睡。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精神科周緯柏醫師提醒,在睡覺前飲酒助眠的作法,長此以往將對睡眠品質造成負面影響,與幫助睡眠的初衷恐背道而馳。周緯柏醫師表示,睡前喝酒在一開始時,確實會讓人產生好入睡的感覺。但連續數天後,會發現睡眠品質下降。臨床研究顯示,酒精成癮者有程度不一的睡眠問題。長期酒精成癮者會產生以下狀況:作夢變得頻繁、淺眠、入睡時變得困難以及容易早醒。
面對突如其來的情緒起伏,是否該擔憂是「躁鬱症」前兆?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精神科周緯柏醫師表示,精神醫學上的躁鬱症是指陣發性(Episodic)的情緒障礙,發病時的情緒與原本情緒出現明顯落差且造成生活職業上的失能。躁鬱症可分為「躁期」與「鬱期」,若接受妥善治療,可大幅減少發病的次數和嚴重度。
無法專心又沒耐心,別以為只是個性使然,有可能是「過動症」表現,而且小時候發病可能持續到成年以後,影響心理健康?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勝傑醫師表示,過動症全名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主要會出現注意力不足或過動、衝動症狀,有些患者可能沒有過動、衝動,而以注意力不集中為表現。也有部分個案同時有注意力與過動、衝動的問題。張勝傑醫師解釋,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大腦中的「多巴胺」過低所致,影響自我控制功能,導致過動、衝動,會有無法靜坐、多話、愛插嘴、無法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