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憂鬱症是成人自殺主因 與癌症、心臟病糖尿病都有關? 問卷破10分快就醫
近年隨著名人輕生憾事頻傳,引發國人關注憂鬱症議題。憂鬱症是最常見的情緒疾病,對於身心的影響卻不可忽視,當代文獻指出,憂鬱症的盛行率遠比一般人想像更多,成人的生命週期中面臨12個月重度憂鬱症的風險接近6%;個人終身發生憂鬱症的風險更高達15-18%。
近年隨著名人輕生憾事頻傳,引發國人關注憂鬱症議題。憂鬱症是最常見的情緒疾病,對於身心的影響卻不可忽視,當代文獻指出,憂鬱症的盛行率遠比一般人想像更多,成人的生命週期中面臨12個月重度憂鬱症的風險接近6%;個人終身發生憂鬱症的風險更高達15-18%。
「思覺失調症」是一種會影響邏輯與思考能力的常見精神疾病,國內思覺失調症病友約15萬人。若未按照醫囑固定服藥回診,容易在急性發作入院後,又未良好控制導致出院後再度入院的「旋轉門」現象。
常聽到加班會導致「爆肝」的說法,但實際上加班、輪班或夜班等影響晝夜節律的工作方式,比起爆肝恐怕更加「燒腦」!近期刊載於《PLOS ONE》的研究指出,上晚班、大夜班者或需要輪班的勞工,比起上日班者更可能出現「認知障礙」風險。
距華語歌壇巨星李玟逝世已2個多月之久,各界表達哀悼之意的同時,也引起民眾對於「憂鬱症」預防的重視。事實上近期權威期刊《Nature》之子刊物《Nature mental health》刊載論文明確指出,若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7大習慣,可以將憂鬱症發生的風險降低57%之多。
華語歌壇天后李玟(CoCo)驚傳逝世,享年48歲;其二姊李思林亦於週三(5日)晚間證實此噩耗。消息一出引起眾多藝人與歌迷的不捨,事實上平時看似樂觀並充滿活力的李玟,早在數年前就罹患憂鬱症,今年初更因天生腿部缺陷接受手術。
演藝圈天后李玟傳因憂鬱症驟然離世震驚各界。據衛福部《自殺防治手冊》指出,自殺族群七成以上有憂鬱症,而罹患憂鬱症的自殺風險約為一般人的20倍。更值得注意的是,憂鬱症潛在盛行率高於大眾想像,若未及時尋求適當協助以及親友支持,恐增加自殺風險。
近年經由媒體、出版刊物廣泛報導,「高敏感人格」成為社群熱門議題,不少家長擔心孩子屬於「高敏感人格」或是有潛在的「亞斯伯格症」,可能導致課業、社交生活困難,甚至影響未來職涯發展。
近期覺得壓力過大、鬱鬱寡歡?不妨在室內空間擺放植栽,或許對於改善心理狀態有幫助!一份刊載於《Building and Environment》的研究表明,在工作場所或室內空間擺放植物、盆栽造景,對於提升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幫助;進一步分析發現,在8種植栽樣本中,其中3種被認為能帶來最大的幸福感。
我們經常將大腦這個神奇的器官比喻為電腦。和電腦一樣,你的大腦很容易受到入侵程式的負面影響,導致作業系統出問題。在電腦的世界裡,這些具破壞性的程式被通稱為「惡意軟體」,但可能各有不同的名字,如「病毒」、「程式錯誤」、「特洛伊木馬」或「蠕蟲」等,其中有一些是偷渡式下載,可能導致你的電腦變成殭屍電腦。這些惡意程式不管目標是要完全接管你的電腦,還是弄亂一些檔案,都是由程式設計師透過未經授權的遠端存取安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