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感染心絲蟲死亡率100%! 獸醫籲飼主:每月必做「1件事」保護毛孩
貓咪感染心絲蟲的死亡率高達100%,這一致命威脅往往源於蚊蟲叮咬,而非飼主們所想的貓咪足不出戶便能遠離危險。台灣貓科醫學會理事長翁浚岳獸醫師強調,目前僅有10-15%的貓飼主會定期為貓咪投藥,顯示預防觀念的不足。每月投藥才是守護貓咪健康的關鍵行動,有效防止心絲蟲幼蟲發展為致命成蟲,也大大降低感染風險。
貓咪感染心絲蟲的死亡率高達100%,這一致命威脅往往源於蚊蟲叮咬,而非飼主們所想的貓咪足不出戶便能遠離危險。台灣貓科醫學會理事長翁浚岳獸醫師強調,目前僅有10-15%的貓飼主會定期為貓咪投藥,顯示預防觀念的不足。每月投藥才是守護貓咪健康的關鍵行動,有效防止心絲蟲幼蟲發展為致命成蟲,也大大降低感染風險。
不少研究皆支持與「毛小孩」相處,有益於飼主的身心健康;而決定寵物本身的健康因素為何,大多數飼主卻知之甚少。如今一項涉及2萬隻以上寵物狗、刊載於《Evolution, Medicine, and Public Health》期刊的研究指出,如何判斷一隻寵物狗是否健康,可以從「5大因素」加以審視。
UGT全名為phenol 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 (UGT),這類酵素的作用主要是代謝含有苯環、酚類等等的物質,而氯二甲酚(Chloroxylenol, PCMX)就是具有苯環以及酚類的化學分子。人體內具有此酵素,PCMX在濃度低的情況下,是可以被人體所代謝,不容易造成毒性。研究指出貓體內缺乏UGT酵素,包括UGT1A6、UGT1A9等,這也代表當貓在接觸環境中的PCMX,再透過「理毛」及舔拭小肉掌的日常動作,一不小心就會攝入PCMX,且持續累積在貓咪體內「無法被代謝」,而這類毒性物質在體內累積多了,會提高貓主子得到癌症的風險,對其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外出散步是維持毛孩健康的最佳活動之一,但若缺乏寄生蟲防範觀念,反而容易使飼主與毛孩身陷傳染病危機。炎炎夏日來臨,許多蚊蟲、跳蚤伺機作亂,叮咬不僅容易引發紅腫、搔癢難耐,嚴重還可能發燒、頭痛,對於無法言語表達的毛孩與小孩來說,僅能不斷地搔抓皮膚。
在母親懷孕、嬰兒早期讓孩子接觸寵物貓狗,竟可以提升孩子未來的「抗過敏」能力?《PLOS ONE》刊載的9萬人研究證實,自幼接觸寵物貓或寵物狗的嬰兒,比無接觸者發生食物過敏的可能性更小,包括豆類、雞蛋、小麥、堅果、乳製品過敏等,皆發現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不少人經由養寵物得到心靈的慰藉,而經常摸「毛小孩」也被視為療癒身心的一種方式。事實上經由科學證實,養寵物確實對人類的大腦有正向的益處!《Journal of Aging and Health》研究表明,飼養動物可以降低老年人的失智風險,甚至表現出更好的認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