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控制血糖更要器官保護!  糖尿病治療「典範轉移」:體重、血糖、風險因子應並重

不只控制血糖更要器官保護! 糖尿病治療「典範轉移」:體重、血糖、風險因子應並重

11月14日為「世界糖尿病日」,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指出,全球超過十分之一人為糖尿病患者,且其中高達90%為第2型糖尿病,對此,2023年世界糖尿病日的衛教宣導呼籲人們「瞭解風險、認識應對」(Know your risk, Know your response)。

皮膚差、小腹凸都是「便秘」害的?  營養師勸上班族:用「1法則」揮別排便不順

皮膚差、小腹凸都是「便秘」害的? 營養師勸上班族:用「1法則」揮別排便不順

「便秘」總讓現代人頭痛不已,尤其外食族、上班族平時缺乏纖維攝取,不只影響腸胃健康,更有可能導致皮膚問題如長痘痘、肌膚暗沉,或是女性最在意的小腹突出,都是長期便秘容易衍生的惱人問題。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建議年輕族群,可善用「4381+1/3法則」以有效預防與改善便秘。

吃止痛藥也沒用! 「慢性疼痛」為何會發生?  醫:忍超過3個月恐釀大禍

吃止痛藥也沒用! 「慢性疼痛」為何會發生? 醫:忍超過3個月恐釀大禍

「太會忍痛」不僅對健康毫無益處,甚至容易釀成「慢性疼痛」,嚴重影響生活作息?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疼痛治療中心黃鈺涵醫師受訪表示,國人處理疼痛的習慣,大多先吃止痛藥為主、或是乾脆直接忍痛而不肯就醫。長期下來若導致慢性疼痛且無法緩解,便需要疼痛科醫師加以介入。

長骨刺、椎間盤突出一定要開刀嗎?  物理治療師揭密:僅10%病患適合事先手術

長骨刺、椎間盤突出一定要開刀嗎? 物理治療師揭密:僅10%病患適合事先手術

「不少長者在上了年紀後,常受「骨刺」或「椎間盤突出」所苦,而究竟是否要開刀,也是民眾所苦惱的問題之一。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表示,病患走出診間後容易只記得醫療人員講述的幾個關鍵字,就誤以為病症極為嚴重、甚至需要開刀。

「茶碗蒸」是外食族飲控首選?   營養師揭三餐在外必知「6大飲食攻略」

「茶碗蒸」是外食族飲控首選? 營養師揭三餐在外必知「6大飲食攻略」

近日「茶碗蒸」話題延燒,不少民眾好奇含有雞蛋、雞肉與毛豆等優質蛋白質的茶碗蒸,是否可作為外食族飲食控制的選項?高敏敏營養師指出,茶碗蒸總體熱量約90-150卡,確實為高蛋白且低熱量的食品之一。

柿子和「高蛋白食物」一起吃會拉肚子?  營養師解答:至少間隔x小時再吃最安全

柿子和「高蛋白食物」一起吃會拉肚子? 營養師解答:至少間隔x小時再吃最安全

時至秋天,同時也是柿子與螃蟹盛產的季節。網路傳聞螃蟹與柿子一同食用,恐會有「中毒」的風險,究竟是否為真?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澄清,2種食物一起吃並不會引起中毒,但柿子中的「單寧酸」與螃蟹內豐富的蛋白質結合,容易凝結成塊而不利於腸胃吸收,腸胃敏感者甚至可能引起腸絞痛。

腹痛、脊椎側彎是「叢狀神經纖維瘤」作怪?  醫揭神經纖維瘤原因、症狀與治療困境

腹痛、脊椎側彎是「叢狀神經纖維瘤」作怪? 醫揭神經纖維瘤原因、症狀與治療困境

找不到原因長期腹痛,或孩子忽然發生「脊椎側彎」,竟可能是身體裡「叢狀神經纖維瘤」在作怪?台大醫院小兒神經科范碧娟醫師指出,神經纖維瘤(NF)主要有三大類型:神經纖維瘤症候群第一型(NF1)、神經纖維瘤症候群第二型(NF2)、神經鞘瘤(許旺氏細胞瘤),其中以第一型(NF1)最常見。

海內外專家齊聚台灣消化醫學週   CBM癌重症輔助成亮點

海內外專家齊聚台灣消化醫學週 CBM癌重症輔助成亮點

一年一度台灣消化醫學週(2023 TDDW)於高雄國立中山大學 隆重登場。TDDW為世界知名的醫學研討盛會,此次亦集結來自各國的消化醫學專家,展示最新醫療新知、新技術。

補班日焦慮感爆棚、無心工作?  心理師警告:「8徵兆」是心理壓力過載警訊!

補班日焦慮感爆棚、無心工作? 心理師警告:「8徵兆」是心理壓力過載警訊!

為因應國慶日4天連假,不少上班族本週需要連上6天班;比平常更多的工作量令人喘不過氣。聯青診所倪家珍心理師表示,如果補班日帶給身心靈巨大的壓力、甚至是想到要去上班的念頭就開始感到害怕,可能是壓力與焦慮已經超越「負載量」。

中秋吃「柚子」解便秘還能消水腫!  營養師曝正確吃法:放7-10天風味最佳

中秋吃「柚子」解便秘還能消水腫! 營養師曝正確吃法:放7-10天風味最佳

適逢中秋佳節,不少民眾除了烤肉同樂、吃月餅賞月外,也會食用當季盛產的柚子(文旦)應景。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提醒民眾,柚子熱量雖低,並富含眾多營養成分,但對於血糖偏高的族群而言,需要控制份量,否則食用過多仍會導致血糖失控,一般而言建議每日攝取量在5-6瓣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