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確診就能用口服抗病毒藥? 該擔心交互作用嗎? 醫揭開藥卡關真相
Omicron本土確診人數連日暴增,指揮中心宣佈「居家隔離」、「自主防疫期間」、「居家檢疫」三類民眾,於家中使用快篩試劑為陽性,且經醫事人員確認或視訊診療後可列為確診。預計國內確診人數仍將持續走高,各界關心口服抗病毒藥是否能及時開立,讓高風險族群在黃金時間內有「救命藥」可用。
Omicron本土確診人數連日暴增,指揮中心宣佈「居家隔離」、「自主防疫期間」、「居家檢疫」三類民眾,於家中使用快篩試劑為陽性,且經醫事人員確認或視訊診療後可列為確診。預計國內確診人數仍將持續走高,各界關心口服抗病毒藥是否能及時開立,讓高風險族群在黃金時間內有「救命藥」可用。
罹患「異位性皮膚炎」,不僅造成個人生活品質和健康下降,更可能影響整體國家生產力?近期針對異位性皮膚炎病友的調查顯示,有高達92.5%病友的日常生活受到疾病影響;88.5%病友工作能力低落;約有1/3病友表示近期須因病請假。此外,隨著異位病情逐漸加重,工作和生活能力低落的比例也愈高。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醫師指出,異位性皮膚炎為一種慢性免疫疾病,影響層面不只皮膚問題。患者在生活中需時時配戴口罩防塵,提防著棉被、儲藏室中潛藏的過敏原,甚至連接近最愛的寵物都會搔癢難耐。
美國傳出全球第三例、女性首例HIV(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愛滋病毒)感染者接受「幹細胞移殖」治療後痊癒的「紐約病人」個案。報告宣稱,幹細胞治療不只治癒這名64歲女性的急性骨髓白血病,在她體內也已14個月偵測不到任何HIV病毒。顯示基因治療有望引領科學朝治癒HIV的方向繼續進展。
HPV──人類乳突病毒是一種DNA病毒,一共有150種以上的病毒型,其中可分為低危險型與高危險型。HPV病毒是男性及女性重要的傳染病源,其中HPV第16型、第18型屬於高危險人類乳突病毒,與子宮頸癌前病變、子宮頸癌以及男女性外生殖器癌有關。HPV第6型、第11型感染則會造成菜花(生殖器疣)。
輕度兒童患者只要作好基礎治療與保濕,症狀有機會逐慢緩解。十年來,兒童異位性皮膚炎治療的兩大進展,第一是有非類固醇的局部免疫抑制藥膏。第二是是針對異位性皮膚炎的生物製劑。
以往兒童中重度異位皮膚炎需接受全身系統性治療,治療選項包含照光治療、類固醇及免疫抑制劑。針對異性性皮膚炎的生物製劑,可幫助異位性皮膚炎症狀改善達8成以上。現今已核准可用於6歲以上的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這類治療安全性高且沒有副作用疑慮
現代人經常用眼過度、視力疲勞,補充「葉黃素」也成為一陣風潮。新北市立聯合醫院眼科主任陳昱安醫師表示,眼部細胞所需的養分,除了葉黃素外,「玉米黃素」也同等重要。人體眼部中的「黃斑部」,是眼部細胞最密集的區域,其中有二種重要成分,其一是民眾熟知的「葉黃素」,第二則是「玉米黃素」,兩者皆屬於類胡蘿蔔素,對於修復黃斑部細胞、視網膜細胞有一定作用。陳昱安醫師解釋,葉黃素與玉米黃素都有「抗氧化劑」的特性。隨著年紀增長,補充葉黃素與玉米黃素,能保護視網膜與預防黃斑部病變。
關節痛、指甲變形、皮膚出現紅色斑塊都跟乾癬有關?內湖國泰診所皮膚科羅陽醫師表示,乾癬是一種免疫失調疾病,會使皮膚細胞生長速度增加,造成快速脫屑,最大特徵是皮膚表面會有界線清楚的紅色斑塊,並帶有銀白色碎屑,好發部位包括頭皮、耳後、膝蓋、手肘、股溝,氣溫溼冷時症狀容易更明顯。羅陽醫師指出,乾癬患者的指甲會出現類似水滴型的凹陷,且帶有一點一點的斑點。病人也可能出現指甲易脆、易裂,容易與灰指甲混淆。統計發現,約有10%-30%乾癬病人會發生「乾癬性關節炎」。
異位性皮膚炎可視為一種「先天性過敏的遺傳疾病」,與身體免疫系統有關。部份患者是先天基因導致角質層缺乏保水能力,加上後天環境的過敏原與食物等刺激,導致症狀明顯加劇。夏天、冬天季節變化時,症狀也可能變得更為嚴重。羅陽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盛行率以孩童居多,約60%會在1歲前出現症狀,85%患者在5歲前發病。病灶部位也有差異,嬰兒時期的異位性皮膚炎多發生在頭皮、四肢伸側;成人則以手肘、膝窩等皺摺部位為主。
造成台灣5月進入第三級疫情警戒的新冠病毒是英國變種病毒株B.1.1.7,目前在全球的盛行率高,更具傳染性,其傳播速度與範圍都十分驚人,目前全球的防疫方針除了做好自我防護之外,最重要的是施打疫苗。施打疫苗的好處是,就算不能完全避免感染,但確診後的重症和死亡率也會大幅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