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確診上不了班?長新冠損害「認知功能」劍橋研究:7成患者受影響
國內Omicron疫情持續延燒,每日確診數破萬的情況已然成為常態;不過去年罹患Alpha與Delta的患者,其後續出現「長新冠」(Long Covid)症狀可能需要更多關注。英國劍橋大學刊載於《Frontier in Aging Neuroscience》的研究即表明,長新冠造成的認知功能障礙,普遍使患者的記憶力與注意力下降、可能影響工作表現。
國內Omicron疫情持續延燒,每日確診數破萬的情況已然成為常態;不過去年罹患Alpha與Delta的患者,其後續出現「長新冠」(Long Covid)症狀可能需要更多關注。英國劍橋大學刊載於《Frontier in Aging Neuroscience》的研究即表明,長新冠造成的認知功能障礙,普遍使患者的記憶力與注意力下降、可能影響工作表現。
先前受到歐美諸多名人推崇的「原始人飲食法」(Paleo Diet),與其他飲食法有何不同之處?又稱為「古飲食」的原始人飲食法起源於1975年,由營養學家Walter L. Voegtlin所提出,主張飲食內容應遵從石器時代的原始人一般,只吃蔬果、瘦肉、魚肉、堅果或種子,並避免全穀類、豆類與加工食物。
C型肝炎隨著篩檢普及,確診人數有逐年增多趨勢。體內潛藏C肝病毒不只會變慢性肝炎,還可能引發肝硬化及肝癌?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醫學院肝膽內科教授戴嘉言醫師受訪時表示,國內C肝相較於B肝,的確較有地域分佈及族群性傾向。戴嘉言醫師說明,全台平均C型肝炎機率約為3-4%,在中南部特定鄉鎮可能高達10%-30%,推測與早期共用針頭、刺青、針灸、牙科處理等器械感染較有關。另一方面,一些特殊族群包括洗腎患者或施打藥物毒癮者等也有較高的C肝感染風險。
罹患「異位性皮膚炎」,不僅造成個人生活品質和健康下降,更可能影響整體國家生產力?近期針對異位性皮膚炎病友的調查顯示,有高達92.5%病友的日常生活受到疾病影響;88.5%病友工作能力低落;約有1/3病友表示近期須因病請假。此外,隨著異位病情逐漸加重,工作和生活能力低落的比例也愈高。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醫師指出,異位性皮膚炎為一種慢性免疫疾病,影響層面不只皮膚問題。患者在生活中需時時配戴口罩防塵,提防著棉被、儲藏室中潛藏的過敏原,甚至連接近最愛的寵物都會搔癢難耐。
眼睛睜不太開,拍照時覺得自己「大小眼」?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整形外科教授賴春生醫師表示,大小眼在醫學上稱為「眼瞼下垂」,可能與先天或後天因素有關。如出生時提眼肌發育不良,或後天提眼肌退化導致,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造成支配肌肉的神經受損而引起眼瞼下垂。
國際巨星Will Smith當眾掌摑奧斯卡頒獎人Chris Rock,近日成為全球焦點新聞,而其妻子Jada Koren Pinkett-Smith「因病脫髮」亦造成不少討論。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哈佛健康出版》指出,掉髮的成因眾多,可能由不同的疾病或生活習慣所導致,包括罹患嚴重免疫疾病、或長期服用特定藥物,確實可能導致重度脫髮現象。
年輕女性注意了,如果有強烈經痛、骨盆疼痛、性交疼痛、不孕等等症狀產生,可能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生前兆?!子宮內膜異位症被某些人稱為「謎樣的疾病」(Enigmatic diseases),真正發生原因至今尚不明朗,可能的原因包括自體免疫疾病、經血逆流或遺傳因素。不過,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原因雖然眾說紛云,發生前可能卻引起身體的特定變化?《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刊載研究宣稱,當女性出現「偏頭痛」的狀況,有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警訊,且高機率可能產生子宮腺瘤的共病。
「穀胱甘肽」有著強大抗氧化能力,並能消除自由基,近年常被添加於各類保健品與營養食品中。張語希營養師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雖然肝臟會自行製造穀胱甘肽,但隨著年齡增加會逐漸減少,市面上的穀胱甘肽通常由圓酵母萃取而成。當體內穀胱甘肽含量不足,體內自由基上升更容易引起發炎反應,甚至可能增加罹癌機率。外觀上也會加速老化,比同年齡人更顯老態。
晚婚族逐年增加,生育年齡提高也使更多女性興起「凍卵」念頭。凍卵是否適合所有女性,又有何條件限制?宜蘊生殖醫學中心院長陳菁徽醫師說明,適合凍卵的女性可歸類如下:未來有生育計劃的罹癌女性、沒有子宮的女性、先生患有無精症、家族有卵巢早衰或自體免疫疾病、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以及30歲以上暫時無生育計劃,但未來不排除生育的女性。
為何身上容易出現「紅色顆粒狀斑點」?內湖國泰診所皮膚科羅陽醫師表示,流汗造成的汗腺阻塞,確實可能造成局部紅色斑點,尤其好發於體質濕熱、排汗功能不佳的人身上。另外,男性因運動、會陰部與內衣褲產生摩擦;或頭皮後枕部、髮際線部分過敏發紅引起的「毛囊發炎」症狀,亦可能表現為紅點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