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攝護腺癌3成確診即轉移  比歐美多3倍!  醫:50歲上應定期檢查PSA

台灣攝護腺癌3成確診即轉移 比歐美多3倍! 醫:50歲上應定期檢查PSA

110年國人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攝護腺癌新發生人數達7,481人,不只在男性十大癌症中排名第5位,死亡率更高居第6位。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馮思中醫師表示,攝護腺癌是高齡男性最好發的癌症之一,且發生人數成長率近4%。

最新「十大癌症」結果揭曉:「胰臟癌」首次擠進榜單!  「它」擠下大腸癌成新任癌王

最新「十大癌症」結果揭曉:「胰臟癌」首次擠進榜單! 「它」擠下大腸癌成新任癌王

最新「十大癌症」結果公布!依據衛福部110年(2021年)最新的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2萬1,762人,較109年減少217人,全癌症的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06.5人,較109年下降4.8人。110年全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4歲,與109年相同。

肺癌檢測、開刀「一條龍搞定」?  醫揭整合型手術優勢:躺著就能一次將肺結節根除

肺癌檢測、開刀「一條龍搞定」? 醫揭整合型手術優勢:躺著就能一次將肺結節根除

奇美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蘇英傑醫師說明,隨著世衛組織(WHO)揭示肺癌成為全球癌症最大殺手,也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臺灣醫療界也對此積極應對。儘管近9年臺灣肺癌死亡率持續走低,但2022年肺癌仍奪走10,053名(43.1%)寶貴生命,幾乎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五分之一(19.4%)。

金獎導演陳慧翎罹癌逝世!  醫揭「子宮頸癌」最致命之處:HPV病毒恐潛伏20年之久

金獎導演陳慧翎罹癌逝世! 醫揭「子宮頸癌」最致命之處:HPV病毒恐潛伏20年之久

曾獲5次金鐘獎殊榮;執導過數部膾炙人口台劇的導演陳慧翎,於今年11月1日不敵「子宮頸癌」病情復發,僅48歲就因病逝世。子宮頸癌為婦女常見癌症之一,大部分由性行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所引起。

乾癬症狀不只影響皮膚?   延誤就醫恐失明、關節發炎!  醫曝「3步驟」快速釐清病情

乾癬症狀不只影響皮膚? 延誤就醫恐失明、關節發炎! 醫曝「3步驟」快速釐清病情

皮膚若出現紅斑、發癢或鱗狀脫屑等狀況,別急著自己買藥亂擦,有可能是自體免疫疾病「乾癬」的警訊?林口長庚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蔡昀臻醫師在《生醫時代》專訪中指出,乾癬又稱「銀屑病」,也因病灶部位的皮膚粗糙如牛皮又稱為「牛皮癬」。

頸部腫塊「推不動」是癌症?  甲狀腺癌精準治療曙光:二線標靶治療反應率破五成

頸部腫塊「推不動」是癌症? 甲狀腺癌精準治療曙光:二線標靶治療反應率破五成

頸部周圍摸到不正常的「固定」腫塊,要當心是甲狀腺癌徵兆?據109年癌登資料顯示,甲狀腺於十大癌症中位居第七名,是女性癌症發生率第四位,女性發生率高出男性三倍,國內名人如李明依、寶媽皆曾發現甲狀腺癌。

他失業「借酒澆愁」喝到肝臟冒大顆泡泡!  醫示警:「4大傷肝行為」嚴重恐奪命

他失業「借酒澆愁」喝到肝臟冒大顆泡泡! 醫示警:「4大傷肝行為」嚴重恐奪命

眾所周知,不理性的飲酒行為會導致「脂肪肝」風險增加;若患病後不加以控制飲酒量,更會引起「肝臟衰竭」,嚴重者甚至將危及性命!澄清醫院胃腸肝膽科吳明駿醫師表示,近期收治一名37歲肥胖男性,原本就有脂肪肝病史,最近更是因失業在家,整日借酒澆愁。

寧願「穿尿褲」也不願就醫!  6成攝護腺癌確診已晚期  醫籲男性:每半年要做「2檢查」

寧願「穿尿褲」也不願就醫! 6成攝護腺癌確診已晚期 醫籲男性:每半年要做「2檢查」

許多人都認為攝護腺癌不會致命,其實不然,名媛孫芸芸父親孫道存、台灣棋王吳貴臨等就是因攝護腺癌而辭世。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馮思中醫師指出,攝護腺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在台灣逐年增加,已分別占男性癌症的第五位及第六位。

【專家問答集】攝護腺肥大原因、症狀有哪些?  治療一定要手術嗎?  吃壯陽藥能改善下泌尿道?

【專家問答集】攝護腺肥大原因、症狀有哪些? 治療一定要手術嗎? 吃壯陽藥能改善下泌尿道?

攝護腺,位於骨盆腔底部,為男性獨有之腺體。攝護腺腺管內儲存「攝護腺液」,與精子混合後會形成精液。當步入中老年後,隨著男性荷爾蒙的刺激,攝護腺逐漸變大且壓迫膀胱,導致膀胱容積減少並阻礙尿液從膀胱流出之途徑,進而產生排尿不順、頻尿、夜尿等症狀。

半夜常跑廁所竟是攝護腺癌二期? 醫揭徵兆:排尿出現「4變化」要小心!

半夜常跑廁所竟是攝護腺癌二期? 醫揭徵兆:排尿出現「4變化」要小心!

今年67歲的李姓患者因解尿不順、頻繁夜尿就醫,經檢查後發現除了攝護腺肥大外,攝護腺特定抗原(PSA)數值也偏高。儘管經直腸攝護腺超音波檢測發現1個1公分的結節,並進行經直腸攝護腺超音波切片,但因病灶太小尚無法精準對病灶做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