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止痛藥也沒用! 「慢性疼痛」為何會發生?  醫:忍超過3個月恐釀大禍

吃止痛藥也沒用! 「慢性疼痛」為何會發生? 醫:忍超過3個月恐釀大禍

「太會忍痛」不僅對健康毫無益處,甚至容易釀成「慢性疼痛」,嚴重影響生活作息?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疼痛治療中心黃鈺涵醫師受訪表示,國人處理疼痛的習慣,大多先吃止痛藥為主、或是乾脆直接忍痛而不肯就醫。長期下來若導致慢性疼痛且無法緩解,便需要疼痛科醫師加以介入。

細胞治療終落地:CAR-T細胞免疫治療獲健保給付  點燃血癌及淋巴癌新生機

細胞治療終落地:CAR-T細胞免疫治療獲健保給付 點燃血癌及淋巴癌新生機

白血病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為國人男、女性癌症致死排行第九及第十名,根據111年國人死因統計,白血病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合計造成超過2500位患者死亡 。雖然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及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在前線治療有極佳預後,但仍有1-2成的兒童(ALL)以及高達5成的成人患者(DLBCL)復發。

健保不給付存活率恐差3倍!  醫點名肺鱗癌、頭頸癌慘列「治療弱勢」

健保不給付存活率恐差3倍! 醫點名肺鱗癌、頭頸癌慘列「治療弱勢」

肺癌長年為十大癌症死亡人數之首,已被稱為臺灣的「新國病」。近年肺癌在檢測基因突變的「精準治療」領域雖有長足進步,但大多數的藥物進展與給付對象是肺腺癌族群。相較之下,第一線治療只有化學治療為主的「肺鱗癌」,可謂是國病當中的「弱勢癌」。

年輕乳癌預後差、晚期多?  醫揭「精準治療」關鍵:3種乳癌患者必做基因檢測

年輕乳癌預後差、晚期多? 醫揭「精準治療」關鍵:3種乳癌患者必做基因檢測

臺灣乳癌一年新增個案約17,000人。乳癌不只是女性癌症發生率首位,人數增加比例也位居十大癌症中前三名。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表示,國人乳癌個案絕對人數上升,雖然發生率高峰往後移,但停經前乳癌比例高達32%,高於歐美地區的25%。

海內外專家齊聚台灣消化醫學週   CBM癌重症輔助成亮點

海內外專家齊聚台灣消化醫學週 CBM癌重症輔助成亮點

一年一度台灣消化醫學週(2023 TDDW)於高雄國立中山大學 隆重登場。TDDW為世界知名的醫學研討盛會,此次亦集結來自各國的消化醫學專家,展示最新醫療新知、新技術。

HPV無所不在是頭頸癌隱藏元兇?  女傳男比例更高!  醫揭5大風險因子

HPV無所不在是頭頸癌隱藏元兇? 女傳男比例更高! 醫揭5大風險因子

頭頸癌是影響男女兩性健康的重要殺手,國內外名人如麥克‧道格拉斯、坂本龍一、已故三立董事長林崑海皆是頭頸癌患者。台灣頭頸癌為2020年十大癌症排名第六名,更是男性癌症排名第三名。

「隱形殺手」高血脂佔健保638億元、青壯年死亡率不輸高齡族!  醫揭低密度膽固醇控制標準

「隱形殺手」高血脂佔健保638億元、青壯年死亡率不輸高齡族! 醫揭低密度膽固醇控制標準

高血脂是無症狀的心血管隱形殺手,根據統計111年十大死因前7名即有4項與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有關。國內20歲以上人口1,940萬人中約25.6%有高血脂,換算下來影響500萬人,每4人就有1人可能是高血脂患者。

寧願「穿尿褲」也不願就醫!  6成攝護腺癌確診已晚期  醫籲男性:每半年要做「2檢查」

寧願「穿尿褲」也不願就醫! 6成攝護腺癌確診已晚期 醫籲男性:每半年要做「2檢查」

許多人都認為攝護腺癌不會致命,其實不然,名媛孫芸芸父親孫道存、台灣棋王吳貴臨等就是因攝護腺癌而辭世。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馮思中醫師指出,攝護腺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在台灣逐年增加,已分別占男性癌症的第五位及第六位。

你常吃的「穀物」竟有抗癌潛力? 瑞復能生醫榮獲《癌友友善標章》:「1技術」不僅防癌也防新冠

你常吃的「穀物」竟有抗癌潛力? 瑞復能生醫榮獲《癌友友善標章》:「1技術」不僅防癌也防新冠

瑞復能生醫科技創立於西元2018年,由身為音樂家的王彥驊教授所創辦。瑞復能透過比對活性資料庫,發現多種可以治療非特異性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自體免疫、嚴重發炎反應以及新冠肺炎後遺症等重要成分,並探討其影響細胞的機制與作用途徑。

智慧醫療與全人照護結合  宸曜診所獲頒《癌友友善標章》:醫曝「2項目」將成治療要角

智慧醫療與全人照護結合 宸曜診所獲頒《癌友友善標章》:醫曝「2項目」將成治療要角

本次獲《癌友友善標章》殊榮的G-clinic宸曜診所,承襲自日本曾振武博士細胞治療實證,結合陳湧仁醫師團隊的豐富經驗,搭配最新醫療科技、與全人照護配套。同樣身為中華民國臨床非侵襲癌治療研究學會理事長,陳湧仁醫師期盼能貢獻一份心力,讓造福人類的良善美意無遠弗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