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何男性生育參與度總不足? 醫曝關鍵:這政策再不改 生育率恐「持續探低」
目前台灣生育率普遍低落,與男性伴侶參與度的不足有關?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醫師接受專訪指出,今年一月起政策將男性陪產假由5日增至7日,但與先進國家的平均14日陪產假而言,仍有不小的進步空間。另外,自今年6月以來,陪產假僅有1,975位男性申請,足見男性族群參與生育的意願仍屬消極。
目前台灣生育率普遍低落,與男性伴侶參與度的不足有關?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醫師接受專訪指出,今年一月起政策將男性陪產假由5日增至7日,但與先進國家的平均14日陪產假而言,仍有不小的進步空間。另外,自今年6月以來,陪產假僅有1,975位男性申請,足見男性族群參與生育的意願仍屬消極。
女性出現不孕或懷孕困難情況,與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可能有關?宏其婦幼醫院不孕症專科主治醫師林欣達醫師說明,子宮內膜異位症為一良性的子宮內膜疾病,女性月事來臨時經血不正常逆行至子宮壁、骨盆腔、卵巢,甚至於膀胱與肺部所致。另外,經血亦可能透過血管或淋巴管移行至身體各器官。
隨著年齡邁入50歲,身體的小毛病變得特別多,雖然沒有很嚴重,但就怕日後對健康造成影響,這時該怎麼幫伴侶、以及自己照顧健康?又可以從哪方面開始下手改善?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護理部主任曾斐敬主任表示,人生邁入半百,應及早發現異常並處理不舒服症狀,並積極了解自身健康。
預防「骨質疏鬆」最佳時機應該從年輕開始,不再只有老人需要注意,年輕族群一樣不可輕忽!衛福部國健署指出,人體骨骼的骨量大約20-30歲前會達到最高峰,之後骨量逐漸減少,若骨量流失過多,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就會形成許多孔隙,呈現疏鬆的現象,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骨質疏鬆可能導致骨頭脆弱易斷,且增加骨折的風險。
國人晚婚晚育增加,男、女發生不孕症的比例也逐年上升。國泰綜合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賴宗炫醫師受訪表示,台灣不孕症比例約為15%,每6-7對夫妻中就有1對面臨不孕症問題。過去10年間接受試管嬰兒治療人數更從8,000-10,000例上升至去年的4萬4000多例。
女性私密處長出大小不一的腫塊,要當心可能不是火氣大「長痘痘」,而是罹患「巴氏腺囊腫」導致細菌感染!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婦產科張宇琪醫師表示,日前一名女性患者面有難色、一跛一跛地走進診間,問診後才得知由於陰部腫痛讓她寸步難行,視診時發現小陰唇內側長了一顆有如龍眼般大小的腫塊,經判定確診為巴氏腺囊腫。
子宮內膜是子宮腔的內層組織,也是女性懷孕時受精卵胚胎著床之處。當子宮內膜異常增生變厚,發生癌細胞病變而產生腫瘤、硬塊即是子宮內膜癌。早期的子宮內膜癌限於子宮腔內,隨著腫瘤進展可能侵犯至肌肉層、子宮頸、卵巢、輸卵管及周圍的淋巴腺,蔓延到子宮以外甚至遠處轉移。
不少晚婚女性擔憂年紀過大,恐導致卵子品質下降、生育困難,且孩子誕生後有染色體異常等隱憂。究竟受孕時間在哪些時間點為佳?超過40歲還來得及生育嗎?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副院長林時羽醫師指出,女性30歲後肇因於卵巢老化,卵子品質開始下降,胎兒染色體異常率亦可能提高。若能在30歲以前受孕,卵子狀態較30歲後更佳,因此女性生育年齡以34歲以前最為適合。
荷爾蒙一旦失調,不僅容易情緒不穩,還會有月經失調、皮膚老化和身形改變等狀況;若是卵巢早衰或是進入更年期後,熱潮紅、盜汗、失眠、心悸等相關症候群,也會隨之而來。中醫認為,在荷爾蒙開始下降的階段,適當補充腎氣,並且不讓荷爾蒙流失速度太快,便是每個女性能夠保有青春活力的關鍵。
隨著男女平權與整體經濟發展,現代女性就業率正逐年攀升。根據統計,台灣女性整體勞動參與率已過半(51.4%),其中25~29歲為就業高峰,有超過90%的職業女性。而正值生育期的30-34歲女性,其勞動參與率也接近九成(87.2%)。然而職業女性事業家庭兩頭燒,也造成晚婚晚育、少子化現象,出生嬰兒數逐年遞減,2020年開始生不及死,人口呈現負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