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肺炎整理包/快篩陽確診、家中有長輩小孩該怎麼辦?哪些症狀應立刻就醫
快篩陽性視同確診?就醫前要注意哪些事項?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及居家檢疫3類對象,在家中快篩陽性時,可由親友攜帶健保卡及快篩檢測卡匣或檢測片至診所或負責居家照護之責任院所請醫師確認。
快篩陽性視同確診?就醫前要注意哪些事項?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及居家檢疫3類對象,在家中快篩陽性時,可由親友攜帶健保卡及快篩檢測卡匣或檢測片至診所或負責居家照護之責任院所請醫師確認。
當醫學專家呼籲,各年齡層應將新冠疫苗「打好打滿」,有助減少重症與死亡率,除此之外,是否有其他方法能降低新冠病毒威脅?國際權威期刊《Nature》報導指出 ,一項針對3萬多名醫護人員的研究發現,接種流感疫苗的人在數個月時間內,發生新冠病毒感染重症的可能性降低約90%,該研究之結論與疫苗問世前的文獻呈現一致性,表示各種疫苗在增強免疫系統上,有協助身體對抗新冠病毒的作用。該研究目前公佈在medRxiv預印本中。
為何食物會導致人體過敏?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當食物中的某種物質透過飲食進入體內,若被免疫系統當作「病原體」,並啟動各種免疫反應,可能將造成身體的極度不適。食物過敏的現象,推測可能為腸道免疫機制出現變化、進而導致體質改變。成人食物過敏與小兒過敏不同,一旦誘發很難再恢復至未過敏的狀態。
平時有心血管問題不自知,小腿忽然腫脹別以為只是水腫,可能是心臟疾病徵兆?亞東紀念醫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主任吳彥雯醫師指出,不少病人施打新冠疫苗出現心臟不舒服,以為只是疫苗副作用而不以為意,最後才檢查確診是心血管疾病,還有病人3條冠狀動脈皆已嚴重阻塞而不自知,提醒有相關風險因子應注意身體警訊。
心血管事件是造成猝死的主要原因,常見於新聞報導中的「心臟衰竭」,究竟是如何發生的?亞東紀念醫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主任吳彥雯醫師接受《潮健康》專訪說明,心臟衰竭是指心肌收縮力下降,心臟送出的血液無法供給身體組織足夠的氧氣。
適逢清明連假,台灣民眾掃墓普遍習慣焚香、燒金紙,以祈求先祖保佑。不過,焚香燒金紙不僅容易引起火災、增加碳排放影響環境,焚燒時產生的化學物質,也可能對身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一場小感冒之後卻久咳不癒,要當心是「氣喘」發作?過敏性氣喘最常見的症狀諸如喘鳴、呼吸困難、胸悶與咳嗽及呼氣氣流受阻。倘若藥物使用不當或外在因素刺激,比如氣溫變化、病毒或呼吸道感染、接觸過敏原、吸菸及空氣污染,都可能引發氣喘或使氣喘加劇。
子宮肌瘤長太大,有可能變癌症嗎?台北秀傳醫院執行院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婦產學科教授鄭丞傑醫師表示,子宮肌瘤成因與女性荷爾蒙(雌激素、動情激素)受體有關,青春期前不會發生,九成病人是介於30-50歲間。停經後的子宮肌瘤尤其要注意可能與癌症有關,不過大致而言,子宮肌瘤演變為癌症的機率僅約0.02%。
寒流持續發威,近日國內因天冷送醫者已逾300件之多 ,其中超過50人死亡。衛福部國健署提醒,若因工作緣故需早出晚歸者,或家中有慢性病、心血管疾病史長者,應特別注意保暖措施。 國健署指出,民眾於低溫或溫差大的環境下,65歲以上長者或慢性病、三高患者應注意以下「8大要點」,以防急性心血管疾病或中風發作。
心臟衰竭是指心臟收縮功能或舒張功能變差,引起呼吸困難、水腫等症狀表現。心臟衰竭在已開發國家的盛行率約1-2%,大於70歲以上族群約有10%患有心臟衰竭。統計顯示,65歲以上因呼吸困難就醫的患者,每6人就有1人被新診斷為心臟衰竭。55歲男性一生中患有心臟衰竭比例為33%,女性則為28%。哈佛大學醫學院指出,心臟衰竭是65歲以上族群住院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心臟衰竭主要有兩大類型,第一類是「左心室衰退」的心臟衰竭(HFrEF),左心室變大後會使心臟不夠力,無法供應足夠的血液到身體其他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