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卵卻不能解凍?  醫:開放單身女性做試管嬰兒  提高冷凍卵子使用率

凍卵卻不能解凍? 醫:開放單身女性做試管嬰兒 提高冷凍卵子使用率

隨國人晚婚、晚育,女性趁黃金生育年齡凍卵的風氣逐漸盛行。然而,即便提早凍卵,單身女性卻未必能自由「解凍」?由於《人工生殖法》規定試管嬰兒對象僅限於一男一女異性夫妻,排除單身女性、同性伴侶生育權,更明文禁止代理孕母。

修《人工生殖法》可救生育率?  醫籲先開放單身、女女伴侶分階段實行

修《人工生殖法》可救生育率? 醫籲先開放單身、女女伴侶分階段實行

臺灣生育率逐年下降,111年度新生兒人數僅有13萬8986人,今年前三季新生兒更不到10萬人。為提高國人生育意願,衛福部從110年起擴大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然受限於當前《人工生殖法》規定,試管嬰兒對象僅限於一男一女異性夫妻,排除單身女性、同性伴侶相關生育權,更明文禁止代理孕母。

求子不必再遠赴海外找「精主」?   衛福部擬開放「代理孕母」拯救少子化危機

求子不必再遠赴海外找「精主」? 衛福部擬開放「代理孕母」拯救少子化危機

少子化已是「國安危機」,為提升台灣生育率,近年除行政院推出試管嬰兒補助鼓勵生育外,各地方政府也陸續推出凍卵補助政策,希望保留未來的生育選擇。但受限《人工生殖法》限制,想要透過試管嬰兒生育卻僅限「異性夫妻」,把單身女性及同性伴侶排除在外;甚至明文禁止代理孕母等規定。

不孕症療程太苦?  逾半患者擔心排卵針施打!  醫籲擴大補助挽救斷崖式出生率

不孕症療程太苦? 逾半患者擔心排卵針施打! 醫籲擴大補助挽救斷崖式出生率

全球男性的「精子濃度」,正在以難以想像的速度下跌當中?2022年11月刊載於《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期刊的研究指稱,在1973年至2011年間,西方國家男性的精子濃度,有52.4%的下跌;精子總量亦減少59.3%;自1973-2000年期間,每年下降速度約為1.16%,2000年後更是加速至2.64%,絲毫沒有減緩的情況。

集中火力行房肚皮卻沒動靜  可能是「老公不舉」害的?  醫詳解男性不孕2大原因

集中火力行房肚皮卻沒動靜 可能是「老公不舉」害的? 醫詳解男性不孕2大原因

夫妻若遭遇求子不順,可能是男性「勃起功能障礙」害的?奇美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謝昆霖醫師指出,先前有一位38歲男性患者,與妻子結婚1年遲遲未能受孕,檢查後發現其荷爾蒙低於標準值,因此先給予荷爾蒙調整藥物治療;豈料3個月後妻子仍未有懷孕跡象,問診之下才發現,丈夫在關鍵時刻往往「抬不起頭」,導致一再錯失受孕良機。

女性4、50歲生育來得及嗎?  醫建議:「2情境」要盡快考慮人工受孕!

女性4、50歲生育來得及嗎? 醫建議:「2情境」要盡快考慮人工受孕!

女性年過40歲後若想要好「孕」來臨,事實上仍可以透過人工生殖受孕成功生子?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院長胡玉銘醫師受訪指出,此前確實有一特殊案例,夫妻都帶有「色素失調症」的隱性基因,過去自然懷孕2次,但發現胎兒攜帶此疾病基因,只好選擇人工流產。該夫妻患者抱著一絲希望來做試管嬰兒,胡玉銘醫師透過PGD基因檢測找到基因正常的胚胎,並且在第一次植入子宮後就順利懷孕。

新生兒外接轉診守護母嬰健康 國泰獲醫策會國家醫療品質獎

新生兒外接轉診守護母嬰健康 國泰獲醫策會國家醫療品質獎

疫情期間一名於鄰近診所出生的早產兒,出生後發生低溫、低血糖、呼吸費力、血色素低下(僅2.9 g/dL,正常為14 g/dL以上)等問題,為縮短搶救時間,外接團隊事前先請診所完成病人COVID-19 PCR,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沈仲敏主任指出,病人到院後診斷為「胎兒母體輸血症」,即病人9成以上血液(209.5 mL)倒輸回流母體,為嚴重貧血(80-150mL以上屬嚴重),發生率約萬分之三,若未及時搶救,延遲輸血治療,嚴重可能出現低血容性休克、多重器官衰竭的情形,死亡率高達6成以上,即使存活也多留下後遺症。

她32歲流產4次  靠第三代試管成功誕子!  醫:「胚胎切片」是大趨勢

她32歲流產4次 靠第三代試管成功誕子! 醫:「胚胎切片」是大趨勢

台灣「少子化」現象已成國安危機,2022年迄今新生兒人數僅約11萬,同時女性生孕年齡延後,除了容易面臨不孕症治療問題,植入胚胎後是否能夠誕下健康寶寶,也是新手爸媽的重大憂慮。年僅32歲的王小姐先前流產4次,第5次懷孕又檢測唐氏症而引產,經由第三代試管「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PGT-A)」獲得正常胚胎,順利誕下健康寶寶,完成生育孩子的夢想。

台女「不想生」原因曝:另一半參與度不足!男性如何成為神隊友

台女「不想生」原因曝:另一半參與度不足!男性如何成為神隊友

隨著男女平權與整體經濟發展,現代女性就業率正逐年攀升。根據統計,台灣女性整體勞動參與率已過半(51.4%),其中25~29歲為就業高峰,有超過90%的職業女性。而正值生育期的30-34歲女性,其勞動參與率也接近九成(87.2%)。然而職業女性事業家庭兩頭燒,也造成晚婚晚育、少子化現象,出生嬰兒數逐年遞減,2020年開始生不及死,人口呈現負成長。

澄清世事無所懼!從毒理學專家變全台灣的教授/招名威教授專訪

澄清世事無所懼!從毒理學專家變全台灣的教授/招名威教授專訪

「要訪問嗎?好啊,來啊,題目給我,等下跟你約時間。」每回記者提出訪問邀約,招名威教授從不拒絕,爽朗的聲音如同穿破陰霾的陽光,帶來一片明亮。在台灣,獲得美國毒理學家DABT(Diplomate of the American Board of Toxicology)資格者僅有4人,招名威教授正是其中之一。他的研究團隊針對PM2.5與心血管硬化的研究成果,更讓空污議題受到廣大注目。在DCARD板上,他則被稱為「中原最帥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