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檢驗領導品牌再突破!  啟新生技宣布全力打造再生醫療供應鏈

微生物檢驗領導品牌再突破! 啟新生技宣布全力打造再生醫療供應鏈

2023第七屆台灣醫療科技展即將在11/30開展,從11/30~12/3展期共四天,由智慧醫療、精準醫療、全齡健康三大主軸、九大關鍵領域以及兩大主題特展組成,啟新生技在地深耕40多年,以台灣第一座GMP認證的培養基製造工廠到現在,已成為台灣最大的成品培養基生產製造公司,市佔率高達50%。

溫差大氣喘、肺阻塞爆發恐釀心肌梗塞?  醫揭國人吸入性用藥3大迷思

溫差大氣喘、肺阻塞爆發恐釀心肌梗塞? 醫揭國人吸入性用藥3大迷思

寒流來襲氣溫驟降,不只各種傳染病菌的感染風險增加,也容易引發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症狀惡化。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因本身肺功能不佳,如果未規則用藥控制良好,在季節交替時容易誘發症狀惡化。

啤酒肚消失下面看得見?!  醫:減重搭配複合式治療  隱藏性陰莖可重見天日

啤酒肚消失下面看得見?! 醫:減重搭配複合式治療 隱藏性陰莖可重見天日

知名Youtuber日前在Podcast分享網友的留言,有網友提到自己的前任體重破百,陰莖勃起只有6公分,到冬天更是呈現「看不見」,發育期過胖是否導致生殖器發育不良也引發熱列討論。外科醫師指出,確實許多人因肥胖而造成陰莖短小來到門診求醫,醫學上稱為「隱藏式陰莖」。

全球「兒童白肺」病例不斷激增! 重症醫籲家長:做「2件事」防疫才具體有效

全球「兒童白肺」病例不斷激增! 重症醫籲家長:做「2件事」防疫才具體有效

全球湧入大量「兒童白肺」事件,甚而引起世衛組織(WHO)的注意,表達對中國境內病例激增的擔憂。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說明,目前北京呈現「多種病原體共存」的趨勢,除了近期爆發的肺炎黴漿菌之外,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腺病毒的案例也同步上升。

感染「肺炎黴漿菌」咳不停怎麼辦?  耳鼻喉科醫揭8招緩解症狀

感染「肺炎黴漿菌」咳不停怎麼辦? 耳鼻喉科醫揭8招緩解症狀

肺炎黴漿菌(Mycoplasma pneumoniae)的主要傳播方式是通過飛沫傳播,當患者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時,攜帶細菌的飛沫釋放到空氣中,其他人吸入這些飛沫後可能感染該細菌。

帶狀疱疹比「分娩」更痛  醫揭「6大族群」最危險:採取預防措施才是遠離皮蛇關鍵

帶狀疱疹比「分娩」更痛 醫揭「6大族群」最危險:採取預防措施才是遠離皮蛇關鍵

帶狀疱疹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所起,美國數據統計,40歲以上成人高達99.5%感染過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根據統計,台灣人約每3個人就有1人終生可能罹患至少一次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高盛行率及可能伴隨而來的疹後神經痛,是台灣民眾不可忽視的健康隱憂。

肺炎黴漿菌疫情將於年末爆發?  重症醫曝「4大特性」:恐在不知不覺間就被傳染

肺炎黴漿菌疫情將於年末爆發? 重症醫曝「4大特性」:恐在不知不覺間就被傳染

口罩、乾洗手先別急著收!近日中國北部引爆「黴漿菌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大規模感染,目前台灣也已傳出多起感染案例。黴漿菌是否將接棒新冠、流感病毒成為冬季疫情的主要威脅?黃軒醫師表示,黴漿菌生長時間緩慢、潛伏期長,是否會形成新一波的感染浪潮,實是有待觀察。

不熬夜、不喝酒也會「脂肪肝」?  營養師揭3大風險因子:別以為身材好就沒事

不熬夜、不喝酒也會「脂肪肝」? 營養師揭3大風險因子:別以為身材好就沒事

不熬夜、不喝酒,飲食也清淡不油膩,即使維持如「健康模範生」般的日常作息,還是可能有罹患「脂肪肝」?聯欣診所李亮儀營養師表示,脂肪肝的成因複雜,除了肥胖、酒精等因素外,藥物、感染更是一大原因。

逾半數糖友罹患心血管疾病?  醫:3大症狀別輕忽!  主動篩檢遠離心衰危機

逾半數糖友罹患心血管疾病? 醫:3大症狀別輕忽! 主動篩檢遠離心衰危機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公布《健康促進統計年報》指出,台灣糖尿病盛行率約佔人口的11%,相當於國內已破250萬人罹患糖尿病。成人預防保健與早期篩檢是檢測出糖尿病的重要功臣,進而提升相關併發症預防;然而隨新冠疫情衝擊,成人早期預防篩檢比例逐年下滑外,男性成人保健預防篩檢率甚至未達三成。

天氣轉涼日夜溫差超大!  醫揭保暖策略:「2部位」不著涼  身體自然從早暖到晚

天氣轉涼日夜溫差超大! 醫揭保暖策略:「2部位」不著涼 身體自然從早暖到晚

受到大陸冷氣團影響,近日台灣全島轉為乾冷狀態,雖然白天中午最高溫可達20度,但日夜溫差劇烈,入夜後中部以北地區最低溫可達11度;民眾需特別注意劇烈溫差導致心血管風險上升。國泰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玠宇指出,腦中風及心肌梗塞易在季節交替、氣溫變化劇烈時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