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巧克力好處多? 抗發炎還能改善心情? 營養師授選購「3要訣」
生活中的巧克力產品隨處可見,一般而言,加工過的巧克力含糖量往往偏高,攝取過量恐會導致肥胖。不過,不少研究表明,可可含量較高的「黑巧克力」,適度食用對健康可帶來一定程度的益處。簡鈺樺營養師指出,診間不少民眾有固定食用巧克力的習慣,然而若本身為BMI超標者、慢性病患者或代謝功能不彰者,食用過量的巧克力,將使多餘的熱量轉化為脂肪,對身體健康極為不利。
生活中的巧克力產品隨處可見,一般而言,加工過的巧克力含糖量往往偏高,攝取過量恐會導致肥胖。不過,不少研究表明,可可含量較高的「黑巧克力」,適度食用對健康可帶來一定程度的益處。簡鈺樺營養師指出,診間不少民眾有固定食用巧克力的習慣,然而若本身為BMI超標者、慢性病患者或代謝功能不彰者,食用過量的巧克力,將使多餘的熱量轉化為脂肪,對身體健康極為不利。
電子菸外型酷炫、好攜帶的特點,讓其逐漸取代傳統香菸,成為癮君子的新寵兒。不少人深信電子菸對於人體的危害更輕;甚至有吸菸者為了戒除菸癮,從此投入電子菸懷抱。抽電子菸真比香菸更健康嗎?《eLife》刊載研究指出,電子菸不僅與更高的死亡率有關,甚至可能造成身體「4種器官」的嚴重發炎現象。
從國人愛吃的六大類食物排名,竟可發現隱藏健康危機?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攜手國健署與農糧署舉辦「食物明星賽」,根據全台17萬人次的票選發現,六大類食物以高麗菜、白米飯、香蕉、鮮乳、豆腐、核桃奪得國人最愛吃的食物冠軍。該份調查也發現,大蒜、油條、榴槤為國人最挑食的蔬菜類、全榖雜糧及水果類。
外表看起來纖瘦有致,體脂肪卻過高的「泡芙人」族群,大腦功能將比常人更容易受損?不少研究證實,全身性肥胖將影響心血管功能,造成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慢性發炎的機率提高,而高體脂正是肥胖的危險因子之一。近期刊載於《JAMA Network》的研究,透過分析受試者的大腦橫斷面後發現,體脂過高者的腦損傷機率上升,且認知功能、記憶力皆呈現顯著下降趨勢。
焦慮、壓力、失眠等問題時常困擾著現代人,而心理問題不僅源於工作、人際關係,也和日常的飲食習慣有關?事實上,若在生活中適時攝取特定營養成分,可能對個人的焦慮問題產生正面作用。美國哈佛大學直屬機構《哈佛健康出版社》即點出常見的5種天然營養來源,有助緩解焦慮問題,與生活中的緊張不安感。
世界衛生組織(WHO)曾指出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主要的人口死亡原因之一,估計每年奪去近1790萬人的生命。不過,民眾仍可透過改變飲食、養成運動習慣以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威脅。《美國心臟協會》(AHA)即建議,飲食上可用「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取代生活中常見的飽和脂肪酸與反式脂肪。
鎂不只是骨骼的主要成份,對神經和心臟功能都很重要,更擔負調節生理機能,以及組成肌肉酵素等作用。人體大部份的鎂儲存於骨骼之中,鎂也是骨骼硬度的來源之一,並參與肝臟內進行的維生素D合成。大抵而言,人體需要足夠的鎂幫助血管放鬆、產生能量及促使骨骼發育。
健康飲食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基本條件。考量到健康飲食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關聯性,《美國心臟協會》15年來首次更新了飲食指南,並刊載於《Circulation》期刊。美國心臟協會根據過往研究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就醫紀錄,節錄10種飲食建議,民眾可視個人健康程度作出調整。
心情鬱悶洗「冷水澡」,能凍結多餘的煩惱?溫度對生理狀態與心理狀態的影響,也許確實有其道理。《英國醫學期刊》曾報導一名受試者因對氟西汀、西酞普蘭等抗憂鬱藥物產生抗藥性,須每週接受「冷水療法」讓情緒獲得穩定。該療程不僅使受試者的憂鬱症狀明顯改善,甚至一年間逐步減藥,治療效果獲得大幅進展。《英國醫學期刊》在病例報導中表明,冷水療法並非適用於所有憂鬱症患者。不過,英國樸茨茅斯大學的研究同樣宣稱,寒冷的水溫可能有助抒緩解壓力、減輕焦慮。
別輕忽「長期焦慮」對身心靈造成的影響!若因工作、人際關係等因素導致長達6個月以上的焦慮情緒,可能要擔心「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包括容易恐懼緊張、過度擔心日常問題、易怒、注意力難以集中、心跳加快、肌肉緊繃、胸悶、社交障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