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攝護腺癌3成確診即轉移  比歐美多3倍!  醫:50歲上應定期檢查PSA

台灣攝護腺癌3成確診即轉移 比歐美多3倍! 醫:50歲上應定期檢查PSA

110年國人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攝護腺癌新發生人數達7,481人,不只在男性十大癌症中排名第5位,死亡率更高居第6位。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馮思中醫師表示,攝護腺癌是高齡男性最好發的癌症之一,且發生人數成長率近4%。

啤酒肚消失下面看得見?!  醫:減重搭配複合式治療  隱藏性陰莖可重見天日

啤酒肚消失下面看得見?! 醫:減重搭配複合式治療 隱藏性陰莖可重見天日

知名Youtuber日前在Podcast分享網友的留言,有網友提到自己的前任體重破百,陰莖勃起只有6公分,到冬天更是呈現「看不見」,發育期過胖是否導致生殖器發育不良也引發熱列討論。外科醫師指出,確實許多人因肥胖而造成陰莖短小來到門診求醫,醫學上稱為「隱藏式陰莖」。

中年男子有一半罹患「攝護腺肥大」?  醫提醒:不及時治療恐損男性雄風

中年男子有一半罹患「攝護腺肥大」? 醫提醒:不及時治療恐損男性雄風

每年11月又稱為「Movember」(鬍子月、男人月),旨在鼓勵在大眾多加關注男性健康,例如攝護腺癌、睪丸癌、憂鬱症、男性排尿障礙等相關疾病,並藉此提高社會對於男性疾病的認知。其中「攝護腺肥大」更是男性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

她「先天聽損」音準與一般人無異!  醫:及早植入人工耳蝸  助聽損者回歸正常生活

她「先天聽損」音準與一般人無異! 醫:及早植入人工耳蝸 助聽損者回歸正常生活

即使罹患先天聽障,若趁早介入早療措施,患者仍有機會過上正常人的生活、甚至發展唱歌、跳舞等仰賴聽力的興趣專長?目前就讀台藝大一年級的昱玟,兩歲時被診斷為先天性雙耳重度聽障,因為父母的堅強與勇氣,決定為寶貝女兒植入電子耳。

肺癌奪十大癌症首位  她不抽菸腫瘤2公分全無症狀!  醫揭肺癌風險與預後差別

肺癌奪十大癌症首位 她不抽菸腫瘤2公分全無症狀! 醫揭肺癌風險與預後差別

衛生福利部110年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公佈,國人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2萬1762人,其中「肺癌」首次超越大腸癌,成為十大癌症人數首位,發生個案來到16,880人,更是男女性癌症發生數第二名。過去肺癌發生期數偏晚,導致死亡率高,存活率低。

調查曝4成國人擔心麻醉風險拒檢查!  醫:注意麻醉安全3大關鍵

調查曝4成國人擔心麻醉風險拒檢查! 醫:注意麻醉安全3大關鍵

近年麻醉事件屢屢搬上影視平台,引發國人關注麻醉風險議題,台灣麻醉醫學會公佈「台灣麻醉警世大調查」最新報告,發現民眾擔心「麻醉後醒不過來」的比例高達37.2%、憂慮「麻醉後會有不適症狀強烈」36.8%、表示「害怕手術中意外醒來」則有33.0% 。該份調查反映普遍國人對麻醉的三大隱憂。

強迫實驗室改數據?  腦中風新藥驚傳研究造假  專家揭「活化蛋白C」真相

強迫實驗室改數據? 腦中風新藥驚傳研究造假 專家揭「活化蛋白C」真相

腦中風新藥傳出研究疑似造假,引發科學界及國際食藥機關關注。國際重要科學期刊《Science》收獲匿名舉報,指稱南加大神經遺傳研究所主任Berislav Zlokovic的腦中風新藥「3K3A-APC」第三期臨床試驗的臨床前研究數據可能為造假資料,以及第二期臨床試驗結果被過度解讀。

3大關節疾病都可能釀成「慢性疼痛」?  疼痛科醫驚曝:不動刀也有機會痊癒

3大關節疾病都可能釀成「慢性疼痛」? 疼痛科醫驚曝:不動刀也有機會痊癒

「退化性關節炎」是長者族群最為普遍的關節疾病之一。罹患退化性關節炎一定要開刀嗎?有哪些嶄新的治療可供選擇?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疼痛治療中心黃鈺涵醫師受訪指出,退化性關節炎分為四期,若病程進展至第三、四期,可能需要置換人工關節,因此及早接受治療,對提升患者行動力至關重要。

吃止痛藥也沒用! 「慢性疼痛」為何會發生?  醫:忍超過3個月恐釀大禍

吃止痛藥也沒用! 「慢性疼痛」為何會發生? 醫:忍超過3個月恐釀大禍

「太會忍痛」不僅對健康毫無益處,甚至容易釀成「慢性疼痛」,嚴重影響生活作息?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疼痛治療中心黃鈺涵醫師受訪表示,國人處理疼痛的習慣,大多先吃止痛藥為主、或是乾脆直接忍痛而不肯就醫。長期下來若導致慢性疼痛且無法緩解,便需要疼痛科醫師加以介入。

肺癌檢測、開刀「一條龍搞定」?  醫揭整合型手術優勢:躺著就能一次將肺結節根除

肺癌檢測、開刀「一條龍搞定」? 醫揭整合型手術優勢:躺著就能一次將肺結節根除

奇美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蘇英傑醫師說明,隨著世衛組織(WHO)揭示肺癌成為全球癌症最大殺手,也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臺灣醫療界也對此積極應對。儘管近9年臺灣肺癌死亡率持續走低,但2022年肺癌仍奪走10,053名(43.1%)寶貴生命,幾乎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五分之一(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