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十大癌症」結果揭曉:「胰臟癌」首次擠進榜單!  「它」擠下大腸癌成新任癌王

最新「十大癌症」結果揭曉:「胰臟癌」首次擠進榜單! 「它」擠下大腸癌成新任癌王

最新「十大癌症」結果公布!依據衛福部110年(2021年)最新的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2萬1,762人,較109年減少217人,全癌症的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06.5人,較109年下降4.8人。110年全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4歲,與109年相同。

細胞治療終落地:CAR-T細胞免疫治療獲健保給付  點燃血癌及淋巴癌新生機

細胞治療終落地:CAR-T細胞免疫治療獲健保給付 點燃血癌及淋巴癌新生機

白血病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為國人男、女性癌症致死排行第九及第十名,根據111年國人死因統計,白血病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合計造成超過2500位患者死亡 。雖然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及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在前線治療有極佳預後,但仍有1-2成的兒童(ALL)以及高達5成的成人患者(DLBCL)復發。

金獎導演陳慧翎罹癌逝世!  醫揭「子宮頸癌」最致命之處:HPV病毒恐潛伏20年之久

金獎導演陳慧翎罹癌逝世! 醫揭「子宮頸癌」最致命之處:HPV病毒恐潛伏20年之久

曾獲5次金鐘獎殊榮;執導過數部膾炙人口台劇的導演陳慧翎,於今年11月1日不敵「子宮頸癌」病情復發,僅48歲就因病逝世。子宮頸癌為婦女常見癌症之一,大部分由性行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所引起。

沒吃對恐提早當爸媽!  事前、事後避孕藥如何服用?  醫揭「關鍵4大差異」

沒吃對恐提早當爸媽! 事前、事後避孕藥如何服用? 醫揭「關鍵4大差異」

避孕行為除了男性配戴保險套外,服用避孕藥可謂同等重要。不少有避孕需求的女性,都會選擇服用避孕藥,但避孕藥應該怎麼吃、何時吃,才能得到最大效果?一直是不少年輕男女亟欲釐清的問題。

睡前聽「白噪音」幫助深層睡眠?  研究曝額外好處:心血管功能獲提升

睡前聽「白噪音」幫助深層睡眠? 研究曝額外好處:心血管功能獲提升

保持良好的睡眠品質,與更好的心血管健康有關?歐洲心臟學會(ESC)出版刊物《歐洲心臟期刊》(EHJ)近日發布研究,表明「深層睡眠」狀態時的聽覺刺激,有助於增加年輕男性的左心室功能,進而帶來提升心血管健康、心臟泵血能力等顯著效益。

每10人就有1.5人不孕! 中醫調體質+西醫試管療程  扭轉準爸媽壞「孕」氣

每10人就有1.5人不孕! 中醫調體質+西醫試管療程 扭轉準爸媽壞「孕」氣

據世衛組織(WHO)公布調查發現,全球約有15%的成年人有不孕症的困擾,可見不孕症遺害遠比大眾所想地更加嚴重。台北宜蘊中醫診所院長陳玉娟醫師表示,不孕症的成因眾多,女性方面如卵巢早衰、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子宮肌腺症、輸卵管阻塞、骨盆腔感染等;或男性出現精索靜脈曲張、精蟲數目不足、精蟲活動力不足以及精蟲型態異常,都可能導致不孕的狀況出現。

她內側腹股溝「腫一大包」急救醫!  醫師驚曝:「這疾病」不治療恐危及性命

她內側腹股溝「腫一大包」急救醫! 醫師驚曝:「這疾病」不治療恐危及性命

女性若腹股溝周圍突然「腫一大包」,要當心可能是罹患「疝氣」導致?奇美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林才揚醫師表示,診間有一名20歲年輕女性,近幾週發現右側腹股溝有凸出物,偶爾會隱隱作痛,但躺下時就會消失,站太久或用力時痛感又會很明顯。

愛愛後吃避孕藥不一定能避孕?  藥師親曝:過了「這時間」再吃就來不及了!

愛愛後吃避孕藥不一定能避孕? 藥師親曝:過了「這時間」再吃就來不及了!

燈光美、氣氛佳的「520」剛過完,才發現「愛愛」時太激情忘了配戴保套、甚至是保險套意外破損,該怎麼補救?吃事後避孕藥就真的不會鬧出人命嗎?「小花藥師」花逸修藥師,於社群貼文列舉年輕族群最常見的避孕問題,其中事後避孕藥的作用與女性「是否排卵」,佔有決定性的關鍵。

癌症放療新選擇! 「重粒子治療」適用13種癌症  北榮曝關鍵「4大好處」

癌症放療新選擇! 「重粒子治療」適用13種癌症 北榮曝關鍵「4大好處」

癌症居國人死因之首,每年有將近12萬名新增癌症病人,因此急迫需要有效的治療手段,避免癌症影響民眾的身心健康、甚至使其失去性命。為此,臺北榮民總醫院特別引進國際癌症治療的新選擇「重粒子治療」,並於2008年開始積極籌劃建構臺灣第一座「重粒子癌症治療中心」。

臺灣卵巢癌年輕10歲!  與2種婦病有關?  醫:反覆腹痛、腸胃不適要警覺!

臺灣卵巢癌年輕10歲! 與2種婦病有關? 醫:反覆腹痛、腸胃不適要警覺!

女性朋友當心!短時間內反覆出現腹痛與腸胃道症狀,可能是婦癌警訊或「卵巢癌」徵兆?據衛福部國健署資料,卵巢癌高居女性十大癌症第七名,排名已超越子宮頸癌,更是婦科癌症死亡原因首位。國泰綜合醫院婦癌中心主任何志明醫師接受《潮健康》採訪表示,卵巢癌近年人數增加,發生中位數約51、52歲,與國外相較年輕近10歲,確實有人數增加及年輕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