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孩子足夠保護力! 兒童能吃高麗蔘? 營養師揭真實好處
近年公衛議題延燒,環境中充斥各種病菌,對保護力尚未發育完整的兒童形成潛在危機。高敏敏營養師表示,除了平時做好防疫措施勤洗手等基本功,家長們更要注意孩子的飲食均衡、多吃原型食物以增加保護力。如果孩子經常挑食、吃不夠或希望多補營養,可選用營養補充品為孩子的良好體質打底。
近年公衛議題延燒,環境中充斥各種病菌,對保護力尚未發育完整的兒童形成潛在危機。高敏敏營養師表示,除了平時做好防疫措施勤洗手等基本功,家長們更要注意孩子的飲食均衡、多吃原型食物以增加保護力。如果孩子經常挑食、吃不夠或希望多補營養,可選用營養補充品為孩子的良好體質打底。
子宮內膜是子宮腔的內層組織,也是女性懷孕時受精卵胚胎著床之處。當子宮內膜異常增生變厚,發生癌細胞病變而產生腫瘤、硬塊即是子宮內膜癌。早期的子宮內膜癌限於子宮腔內,隨著腫瘤進展可能侵犯至肌肉層、子宮頸、卵巢、輸卵管及周圍的淋巴腺,蔓延到子宮以外甚至遠處轉移。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是生育年齡婦女排卵不正常的原因,發生率約6-12%。目前尚未有明確成因,可能為多基因調控疾病,且有遺傳傾向。當女性體內的雄激素過多時,會影響卵巢的正常排卵功能,導致卵巢中出現多個小囊腫,而使子宮內膜更為脆弱,產生不規則的出血。
台北秀傳醫院執行院長、高雄醫學大學婦產科教授鄭丞傑醫師說明,子宮內膜異位是指良性的子宮內膜組織,出現在子宮之外的不正常位置。當發生在卵巢且形成腫瘤時稱為「巧克力囊腫」;發生在骨盆腔則稱為「骨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發生在子宮肌肉層時就是「子宮肌腺症」。
年輕女性注意了,如果有強烈經痛、骨盆疼痛、性交疼痛、不孕等等症狀產生,可能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生前兆?!子宮內膜異位症被某些人稱為「謎樣的疾病」(Enigmatic diseases),真正發生原因至今尚不明朗,可能的原因包括自體免疫疾病、經血逆流或遺傳因素。不過,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原因雖然眾說紛云,發生前可能卻引起身體的特定變化?《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刊載研究宣稱,當女性出現「偏頭痛」的狀況,有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警訊,且高機率可能產生子宮腺瘤的共病。
女性懷孕初期容易「孕吐」,是不少準媽媽的困擾。孕育新生命固然值得慶幸,但孕期中的女性如何避免連日的孕吐造成身體不適?張語希營養師在社群分享緩解孕吐的「4大妙招」,懷孕初期的媽媽們可以嘗試進行。
突然牙齦腫痛、口乾舌燥,都是火氣大惹禍?扶原中醫診所雲林總院總院長郭大維中醫師接受潮健康採訪指出,中西醫皆會以「火氣大」對病人解釋症狀原因,而西醫指的火氣大,一般與免疫失調、身體發炎有關。中醫則進一步會分辨是真的上火還是虛火所致。
女性經常手腳冰冷、怕吹風,都是因為「冷底」體質的關係?扶原中醫診所雲林總院總院長郭大維中醫師接受《潮健康》採訪說明,冷底體質者常見徵兆的確有手腳冰冷、容易腰痠、臉色蒼白、唇色偏淡,蹲下再站起身時頭暈,或是比常人更怕吹風,甚至一年四季都圍著圍巾。
子宮肌瘤長太大,有可能變癌症嗎?台北秀傳醫院執行院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婦產學科教授鄭丞傑醫師表示,子宮肌瘤成因與女性荷爾蒙(雌激素、動情激素)受體有關,青春期前不會發生,九成病人是介於30-50歲間。停經後的子宮肌瘤尤其要注意可能與癌症有關,不過大致而言,子宮肌瘤演變為癌症的機率僅約0.02%。
愛吃甜食的女性要注意,吃甜食不只易發胖,更會增加「子宮內膜癌」風險?台北秀傳醫院執行院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婦產學科教授鄭丞傑醫師指出,子宮內膜癌最主要的危險因子是不孕、生育太少、肥胖、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糖尿病等,過量攝取甜食確實會增加肥胖及子宮內膜癌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