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疱疹比「分娩」更痛  醫揭「6大族群」最危險:採取預防措施才是遠離皮蛇關鍵

帶狀疱疹比「分娩」更痛 醫揭「6大族群」最危險:採取預防措施才是遠離皮蛇關鍵

帶狀疱疹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所起,美國數據統計,40歲以上成人高達99.5%感染過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根據統計,台灣人約每3個人就有1人終生可能罹患至少一次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高盛行率及可能伴隨而來的疹後神經痛,是台灣民眾不可忽視的健康隱憂。

3大關節疾病都可能釀成「慢性疼痛」?  疼痛科醫驚曝:不動刀也有機會痊癒

3大關節疾病都可能釀成「慢性疼痛」? 疼痛科醫驚曝:不動刀也有機會痊癒

「退化性關節炎」是長者族群最為普遍的關節疾病之一。罹患退化性關節炎一定要開刀嗎?有哪些嶄新的治療可供選擇?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疼痛治療中心黃鈺涵醫師受訪指出,退化性關節炎分為四期,若病程進展至第三、四期,可能需要置換人工關節,因此及早接受治療,對提升患者行動力至關重要。

吃止痛藥也沒用! 「慢性疼痛」為何會發生?  醫:忍超過3個月恐釀大禍

吃止痛藥也沒用! 「慢性疼痛」為何會發生? 醫:忍超過3個月恐釀大禍

「太會忍痛」不僅對健康毫無益處,甚至容易釀成「慢性疼痛」,嚴重影響生活作息?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疼痛治療中心黃鈺涵醫師受訪表示,國人處理疼痛的習慣,大多先吃止痛藥為主、或是乾脆直接忍痛而不肯就醫。長期下來若導致慢性疼痛且無法緩解,便需要疼痛科醫師加以介入。

老人家一直喊痛是無病呻吟?  國人長期忽略的「慢性疼痛」  除了手術還有其他治療方式嗎?

老人家一直喊痛是無病呻吟? 國人長期忽略的「慢性疼痛」 除了手術還有其他治療方式嗎?

經常疼痛的人常常會伴隨睡眠失調、工作效率差等問題,所以旁人會覺得為什麼這個人常常很暴躁。而且有慢性疼痛(超過三個月)的患者,身體對於疼痛的閾值會越來低,更容易受疼痛影響且藥物容易失去原本的效果。

比五十肩還可怕? 6旬婦手臂無力下垂  就醫竟驚曝「肩旋轉肌腱破裂」

比五十肩還可怕? 6旬婦手臂無力下垂 就醫竟驚曝「肩旋轉肌腱破裂」

若生活中遭遇長時間抬手無力、手臂活動範圍受限等狀況,當心可能是「肩旋轉肌腱破裂」的徵兆!奇美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林昇輝醫師指出,此前曾收治一名68歲女性患者,因右肩活動受限而遍尋多家診所檢查治療,甚至注射玻尿酸與濃縮血漿,仍然無法正常生活與工作。

痠痛貼布不是貼越多越有效?  醫示警:貼2片以上當心「這些副作用」出現

痠痛貼布不是貼越多越有效? 醫示警:貼2片以上當心「這些副作用」出現

若近期自覺肌肉疼痛、關節卡卡或骨頭發炎疼痛,在患部貼上「痠痛貼布」有效果嗎?人一博愛復健科診所院長李炎諭醫師於社群表示,痠痛貼布屬「局部消炎藥物」,具有醫學實證的止痛效果,諸如英國治療指引NICE Guidance、美國骨科指引(AAOS)與美國風濕科指引(ACR),都曾證明局部消炎藥物確實有改善局部疼痛的好處。

春季溫差大免疫力開天窗!  醫:當心「帶狀疱疹」爆發面目全非

春季溫差大免疫力開天窗! 醫:當心「帶狀疱疹」爆發面目全非

三、四月間忽冷忽熱,劇烈溫差不只容易感冒,更要小心免疫力開天窗,「帶狀疱疹」風險增加。張益豪耳鼻喉專科診所院長張益豪受訪表示,當季節交替或節晝夜溫差大,保暖未作好易影響抵抗力,除了外界病菌入侵增加,潛伏體內的帶狀疱疹也可能伺機發作。

帶狀疱疹發作比「生小孩」還痛?  醫呼籲:10風險族群不想「討皮痛」快打疫苗!

帶狀疱疹發作比「生小孩」還痛? 醫呼籲:10風險族群不想「討皮痛」快打疫苗!

帶狀疱疹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所引發的疾病,50歲以上成人約99.5%感染過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根據疾管署數據,台灣人中約每3個人就有1人終生可能罹患至少一次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盛行率之高是台灣國人不可忽視的健康隱憂。

皮夾塞口袋超傷骨盆、腰部?  醫示警:壓迫2部位當心「坐骨神經痛」

皮夾塞口袋超傷骨盆、腰部? 醫示警:壓迫2部位當心「坐骨神經痛」

不少男性為求方便,習慣於臀部後方的褲子口袋放置錢包或皮夾。這樣為求方便好拿的習慣,事實上竟是種下「坐骨神經痛」的禍因?人一博愛復健科診所院長李炎諭醫師於社群分享,長期把錢包放在後方口袋,容易造成臀肌與梨狀肌壓迫,確實可能為骨盆與腰部帶來負擔。

得過「皮蛇」更容易中風?  研究:帶狀疱疹增長期心臟病風險

得過「皮蛇」更容易中風? 研究:帶狀疱疹增長期心臟病風險

發生「皮蛇」不只會起水泡、神經痛,也可能會增加未來心臟病的風險?一項前瞻性研究追蹤16年、超過20萬名成人的數據顯示,與未罹患帶狀疱疹的人相比,罹患過帶狀疱疹者發生重大心血管事件的長期風險高出30%,而且在發生帶狀疱疹之後,風險升高時間可能長達12年之久。該研究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