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癬共病問題遍全身  皮膚科醫學會最新指引:朝病灶「清零」目標邁進

乾癬共病問題遍全身 皮膚科醫學會最新指引:朝病灶「清零」目標邁進

秋冬氣溫急轉直下,溫度刺激易使皮膚疾病的病灶惡化。臺灣皮膚科醫學理事暨發言人、台北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黃毓惠醫師指出,天氣漸轉陰冷,脂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和乾癬惡化的狀況頻繁,尤其乾癬不只是皮膚問題,更與乾癬性關節炎、虹采炎、心血管疾病、發炎性腸道疾病等共病有關。

肺炎黴漿菌疫情將於年末爆發?  重症醫曝「4大特性」:恐在不知不覺間就被傳染

肺炎黴漿菌疫情將於年末爆發? 重症醫曝「4大特性」:恐在不知不覺間就被傳染

口罩、乾洗手先別急著收!近日中國北部引爆「黴漿菌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大規模感染,目前台灣也已傳出多起感染案例。黴漿菌是否將接棒新冠、流感病毒成為冬季疫情的主要威脅?黃軒醫師表示,黴漿菌生長時間緩慢、潛伏期長,是否會形成新一波的感染浪潮,實是有待觀察。

乾癬症狀不只影響皮膚?   延誤就醫恐失明、關節發炎!  醫曝「3步驟」快速釐清病情

乾癬症狀不只影響皮膚? 延誤就醫恐失明、關節發炎! 醫曝「3步驟」快速釐清病情

皮膚若出現紅斑、發癢或鱗狀脫屑等狀況,別急著自己買藥亂擦,有可能是自體免疫疾病「乾癬」的警訊?林口長庚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蔡昀臻醫師在《生醫時代》專訪中指出,乾癬又稱「銀屑病」,也因病灶部位的皮膚粗糙如牛皮又稱為「牛皮癬」。

CA19-9超標竟非癌症?  他確診「特發性肺纖維化」不到一年病逝!  醫:咳喘累逾8週快就醫

CA19-9超標竟非癌症? 他確診「特發性肺纖維化」不到一年病逝! 醫:咳喘累逾8週快就醫

經常咳嗽、喘不過氣別以為是小事,一旦聽診時肺葉時有「魔鬼氈」撕裂的異音,就有可能是「肺纖維化」徵兆!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提醒,肺纖維化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與其他呼吸道疾病混淆,或被患者以為是小感冒而錯失治療時機。

肺動脈高壓堪稱「心臟的癌症」?  醫曝1跡象:過馬路總「走輸小綠人」要當心

肺動脈高壓堪稱「心臟的癌症」? 醫曝1跡象:過馬路總「走輸小綠人」要當心

一名30歲的年輕女子結束日本蜜月行後,回台不久後昏倒送醫,經醫師診斷為「心臟衰竭」;進一步檢查發現,引發心臟衰竭的元兇是「肺動脈高壓」。這才知道,該患者先前出現食慾不振、雙腳水腫像「麵龜」、異常喘息等症狀,並非會計工作太累、腎臟出狀況,而是肺動脈高壓的警訊。

沒想過皮膚病痛起來要人命!  「這種乾癬」讓她插管、用葉克膜才倖免於難

沒想過皮膚病痛起來要人命! 「這種乾癬」讓她插管、用葉克膜才倖免於難

33歲陳小姐在坐月子期間出現皮膚異常,膿疱從眼周、嘴巴、脖子蔓延到手肘、臀部,全身皮膚皺褶與關節處嚴重潰爛。起初看了2、3家皮膚科診所,前後用藥數次效果都不盡理想。在醫師建議下住院治療後,才終於確診為「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治療期間甚至因免疫力低下,必須送入加護病房插管使用葉克膜,與死神拔河1個月後才撿回一命。

帶狀疱疹發作比「生小孩」還痛?  醫呼籲:10風險族群不想「討皮痛」快打疫苗!

帶狀疱疹發作比「生小孩」還痛? 醫呼籲:10風險族群不想「討皮痛」快打疫苗!

帶狀疱疹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所引發的疾病,50歲以上成人約99.5%感染過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根據疾管署數據,台灣人中約每3個人就有1人終生可能罹患至少一次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盛行率之高是台灣國人不可忽視的健康隱憂。

細胞治療是難治疾病新曙光?「幹細胞」活化擴增提升可行性

細胞治療是難治疾病新曙光?「幹細胞」活化擴增提升可行性

全球幹細胞療法臨床試驗共有973項,包括癌症、脊髓損傷、腦中風、漸凍症、失智症、骨關節炎、帕金森氏症、紅斑狼瘡以及卵巢早衰等多種疾病,台灣衛福部也開放《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開放細胞治療技術成為許多難治疾病的新曙光。其中,周邊血液造血幹細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PBSC)的擴增技術,CD34+ HSCs (造血幹細胞)小於5%經過3周培養後可達純度90%以上,可應用於幹細胞治療,也可分化成免疫細胞,應用於免疫療法,或可以做其他實驗用如標靶藥物篩選研究、移植入小鼠作藥學驗證。

女性比男性多3-8倍!  紅斑性狼瘡不只侵犯皮膚  徵兆、診斷、治療一次看懂

女性比男性多3-8倍! 紅斑性狼瘡不只侵犯皮膚 徵兆、診斷、治療一次看懂

「全身性紅斑性狼瘡」(SLE)是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風濕病)之一,所謂的自體免疫疾病是指造成發炎反應的物質是由本身所產生。循環中帶有對抗自體細胞的表面的專一性抗體,會結合到細胞表面成份,啟動發炎發應,不只造成細胞與組織傷害,還會形成可溶性免疫複合物沉積在血管和組織內。

口罩解禁後如何維持免疫力? 營養師曝「後疫情時代」必吃5大營養素

口罩解禁後如何維持免疫力? 營養師曝「後疫情時代」必吃5大營養素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於9日宣布,2月20日開始若疫情可控,除了大眾運輸工具、醫療院所2大場合之外,其餘室內環境民眾可決定是否配戴口罩。不過,仍有不少民眾擔憂口罩解禁後,感染病毒的風險將驟然增加,也擔心年長者或家人因強大的病毒感染力,影響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