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染疫易腦炎? 不打疫苗死亡率差10倍? 醫籲有這徵兆快就醫
打疫苗安全嗎?會不會有副作用?部份家長擔憂疫苗安全性,甚至認為讓孩子感染Omicron病毒,獲得自然保護力更安全?光田綜合醫院兒科主任周宇光醫師受訪表示,感染疾病與接種疫苗最重要的衡量效益是死亡率,從大流行地區的兒童死亡率來推估,更應該及早讓孩子打疫苗加強保護力。
打疫苗安全嗎?會不會有副作用?部份家長擔憂疫苗安全性,甚至認為讓孩子感染Omicron病毒,獲得自然保護力更安全?光田綜合醫院兒科主任周宇光醫師受訪表示,感染疾病與接種疫苗最重要的衡量效益是死亡率,從大流行地區的兒童死亡率來推估,更應該及早讓孩子打疫苗加強保護力。
隨著本土確診人數暴增,突然自覺心悸、頭暈、胸悶,時刻擔心自己也確診?小心是壓力過大引起「自律神經失調」!捷思身心醫學診所身心科李旻珊醫師受訪表示,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相當多樣,並且可能發生在不同部位,患者往往因為這些症而在各科掛號看診,身體檢查卻沒有明顯問題,容易影響日常生活。
國內Omicron疫情雖以輕症者為多,但感染後引發的相關腦部後遺症,仍可能對確診者造成嚴重的後果。先前《Nature》刊載研究已明確指出,即使罹患輕症也可能使染亦者的腦部出現「缺氧」現象,造成中樞神經的損害以及能量衰退。如今,刊載《eClinical Medicine》的研究則表明,新冠重症或住院者與嚴重的認知功能下降顯著相關,相當於智商指數下降10分、大腦功能衰退20年。
很多民眾覺得高血脂沒有明顯症狀、無關痛癢,其實,台灣的心血管疾病逐漸年輕化,膽固醇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國人高血脂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暨台北榮民總醫院黃柏勳教授表示,根據國健署2017年至2022年的台灣三高盛行率數據,20-49歲的青壯年族群有高血脂問題達到11.5%,每10個人就有1個高膽固醇。40-64歲更嚴重,有32.6%屬於膽固醇超標,等於3個人當中就有1個高血脂。65歲以上盛行率更達到37.9%。
雖然Omicron確診比例以輕症居多,不過,感染後引發的腦部神經後遺症,仍可能造成嚴重後果?已有相關研究指出,感染COVID-19會引起腦部發炎與慢性缺氧現象,而且並不發生於重症個案,即使是輕症患者都可能深受其害。《自然》(Nature)近期刊載的報告則表示,就算只是「輕微腦部缺氧」,就足以造成局部中樞神經系統缺氧和能量衰退。
新冠疫情睽違2年,全球各地需「在家上班」的工作者紛紛回到崗位,但不少人對於公司政策感到不解與擔憂,深怕在公司辦公,可能將再次面臨確診新冠肺炎的陰影。有些人甚至認為在居家辦公時,工作與生活之間取得了完美平衡,如今返回公司後這樣的平衡將從此不復存在。縱然重返公司後的工作型態,將與疫情大流行期間不盡相同,勞工或雇主仍可採以下4種措施,提高辦公時的安全性,並減輕焦慮感和恐慌感。
從指甲可能看出皮膚病變,甚至是其他器官疾病的徵兆?台北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醫師表示,灰指甲、湯匙甲、乾癬性指甲與杵狀甲等疾病,成因並不盡然相同。黃毓惠醫師解釋,灰指甲通常呈現白色或黃色,並造成甲片的過度增厚。乾癬性指甲則可能使指甲出現大小不一的凹洞,有時會呈現「油滴狀」。湯匙狀指甲的常見特徵為指甲中間凹陷,可能的原因包括甲狀腺問題、缺鐵或缺鐵性貧血、心臟疾病等導致。杵狀指則可能與心肺功能不佳、身體缺氧有關。
一名42歲任職於大企業的女性主管,一年多前因配合公司疫情管控規定,與國外分公司的視訊會議大幅增加,導致日夜作息不規律,精神不佳,更發現月經失調,自感無「性趣」,影響夫妻之間感情,因而求診。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耳鼻喉科徐毓婷主任表示,透過睡眠檢查,該患者診斷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建議病患安排住院並接受手術,患者因是公司主管,平時工作忙碌,實在無法抽出時間住院,更遑論說後還需要一段恢復期休養,後為其安排上呼吸道「微創無線電波」手術,術後當天即重返職場。
許多人認為「腳是第二個心臟」,只要每天多走路,就對心臟健康有幫助?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一般心臟醫學科陳玠宇醫師表示,走路能促使血液循環、減少過度肥胖,並且能夠幫助三高控制。大致而言,有增加血流循環、提升熱量消耗以及減少風險三方面好處,對降低冠狀動脈疾病機率有一定幫助。腳部血管愈健康,也表示心臟血管也較強健?陳玠宇醫師說明,腳部動脈血管如果有阻塞問題,確實多半也會看到心臟血管有阻塞現象,這也是為何腳被視為第二心臟,因為周邊動脈血管與心臟血管有一定程度的關聯。
國內外名人屢傳「心因性猝死」,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一般心臟醫學科陳玠宇醫師表示,但凡心血管問題造成突然死亡皆可歸為心因性猝死,最常見的狀況是心肌梗塞及主動脈剝離、主動脈瓣膜狹窄、心肌梗塞或缺血性心臟病後引起的嚴重心律不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