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異位性皮膚炎「痛到眼渙散」 醫:善用「Soak and Seal」把握出生黃金打底期
「看到小baby身上脆弱的肌膚『流湯流汁』的慘狀,真的很難過」安瑟美膚整形外科診所院長鄭惠文醫師分享一名異位性皮膚炎寶寶「小寶」(化名),就診時身上皮膚乾裂、痛到眼神渙散,由於皮膚問題連帶影響睡眠與生長發育,和同齡孩子相比,小寶身形明顯瘦小,令醫護人員備感不捨。
「看到小baby身上脆弱的肌膚『流湯流汁』的慘狀,真的很難過」安瑟美膚整形外科診所院長鄭惠文醫師分享一名異位性皮膚炎寶寶「小寶」(化名),就診時身上皮膚乾裂、痛到眼神渙散,由於皮膚問題連帶影響睡眠與生長發育,和同齡孩子相比,小寶身形明顯瘦小,令醫護人員備感不捨。
秋冬氣溫急轉直下,溫度刺激易使皮膚疾病的病灶惡化。臺灣皮膚科醫學理事暨發言人、台北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黃毓惠醫師指出,天氣漸轉陰冷,脂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和乾癬惡化的狀況頻繁,尤其乾癬不只是皮膚問題,更與乾癬性關節炎、虹采炎、心血管疾病、發炎性腸道疾病等共病有關。
皮膚若出現紅斑、發癢或鱗狀脫屑等狀況,別急著自己買藥亂擦,有可能是自體免疫疾病「乾癬」的警訊?林口長庚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蔡昀臻醫師在《生醫時代》專訪中指出,乾癬又稱「銀屑病」,也因病灶部位的皮膚粗糙如牛皮又稱為「牛皮癬」。
使用「酸類」保養品進行居家煥膚可說是時下保養風潮,雖有不少產品標榜減緩痘痘、粉刺、皮膚暗沉、老化等問題,但酸類具有刺激性,網路上也頻傳刷酸導致脫皮、泛紅等等「災情」。
33歲陳小姐在坐月子期間出現皮膚異常,膿疱從眼周、嘴巴、脖子蔓延到手肘、臀部,全身皮膚皺褶與關節處嚴重潰爛。起初看了2、3家皮膚科診所,前後用藥數次效果都不盡理想。在醫師建議下住院治療後,才終於確診為「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治療期間甚至因免疫力低下,必須送入加護病房插管使用葉克膜,與死神拔河1個月後才撿回一命。
異位性皮膚炎究竟為何發生,又應該如何控制?國泰醫院暨內湖國泰診所皮膚科羅陽醫師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遺傳與環境因素交織而成的疾病。當個體因遺傳而有「絲聚蛋白」受損的現象,容易造成表皮角質層難以保持水份,皮膚屏障能力不佳。一旦遇上環境因素如濕度、過敏源等,就容易引發異位性皮膚炎,且相當高比例會面臨氣喘、過敏性鼻炎等共病。
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皮膚有熱紅、搔癢和抓痕等症狀,不僅使外觀不盡理想,還可能使心理狀態出問題?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皮膚部曾涵琪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往往皮膚發炎嚴重、破皮且滿是疤痕;病灶影響外觀亦可能影響心理狀態。若及早申請健保藥物加以治療,有助於緩解發炎和癢感,並找回自在生活與正常膚質。
保養品不是擦愈多愈有用!台北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醫師表示,保養品「擦得多」不如「擦得聰明」。肌膚容易乾燥、脫屑的族群,可挑選保濕性較強的產品;油性肌膚容易長粉刺、痘痘,則以改善膚質、減少粉刺為優先;皮膚較黝黑或黝黑斑者,可挑選促進美白的保養品作為日常保養幫助。
果酸、杏仁酸、水楊酸等「酸類」產品廣受歡迎,每個人都適合使用酸性保養品煥膚嗎?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皮膚部主任藍政哲醫師提醒,酸類產品使用過度,有可能滲入皮膚深層造成肌膚長期傷害。
皮膚容易紅、腫、癢,有可能是用錯藥物和保養過度?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皮膚部主任藍政哲醫師接受潮健康專訪指出,台灣藥物取得容易,民眾容易在對皮膚狀態不甚瞭解之下,逕自購買類固醇藥膏塗抹,有可能引發後續發炎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