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控制血糖更要器官保護!  糖尿病治療「典範轉移」:體重、血糖、風險因子應並重

不只控制血糖更要器官保護! 糖尿病治療「典範轉移」:體重、血糖、風險因子應並重

11月14日為「世界糖尿病日」,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指出,全球超過十分之一人為糖尿病患者,且其中高達90%為第2型糖尿病,對此,2023年世界糖尿病日的衛教宣導呼籲人們「瞭解風險、認識應對」(Know your risk, Know your response)。

從眼睛就能看出腎病變? 高醫「AI算命」2系統發功:提前得知洗腎者低血壓問題

從眼睛就能看出腎病變? 高醫「AI算命」2系統發功:提前得知洗腎者低血壓問題

從眼睛怎麼看到腎?如何打造洗腎患者安全又優質的醫療品質?「高雄聯合學習智慧醫療聯盟」在高雄亞洲新灣區建立全球第一座生成式AI醫療產業聚落,生成式AI在提高醫療效率和醫病關係方面具有優勢,並擁有自動病歷摘要和論文閱讀綜整等功能。

「癌症」蟬聯十大死因榜首41年!  醫曝預防措施:35歲後必做「1檢查」

「癌症」蟬聯十大死因榜首41年! 醫曝預防措施:35歲後必做「1檢查」

衛福部日前公布2022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受新冠疫情及人口老化影響,111年死亡人數較110年增加24,266人;依死亡率排序,111年十大死因依序為:惡性腫瘤(癌症)、心臟疾病、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

「糖」「腎」有問題骨折機率暴增4倍?醫:慢性病人應及早檢測骨密度

「糖」「腎」有問題骨折機率暴增4倍?醫:慢性病人應及早檢測骨密度

糖尿病引起的「糖腎病變」更是國人洗腎最常見的原因。由此可見,「糖」、「腎」兩大慢性病在高齡化社會的台灣有如共伴效應,對國人健康影響不言可喻。糖尿病及慢性腎臟病會影響鈣質吸收、造成神經病變及循環系統異常,都是導致病人骨鬆風險更高的原因!統計顯示,50歲以上男、女性的骨鬆盛行率為23.9%及38.3% ,但是50歲以上的第二型糖尿病人,高達38%同時具有骨質疏鬆症,女性比例更高達45%,如果本身有慢性腎臟病,且FRAX問卷顯示骨鬆性骨折的風險百分比、髖關節骨折風險百分比已達中度風險乃至「極高風險」區間,或是病人出現副甲狀腺功能亢進情況、因疾病長期需要使用類固醇等,都建議由醫師評估進行骨密度檢測。

40歲以下糖尿病患者變多?  專家曝:「心腎共病」人口暴增  恐成糖友最大威脅

40歲以下糖尿病患者變多? 專家曝:「心腎共病」人口暴增 恐成糖友最大威脅

就算平時的飲食總量較少,仍可能面臨「體脂過高」的窘境?嫚嫚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診間近期有一50歲中年女性患者,平時總量偏少,體脂肪卻高達40%。進一步問診後發現,雖然該患者一天僅吃兩餐、進食量也很少,但喜歡每天吃點餅乾、搭配含糖手搖飲的飲食內容,應是造成其體脂居高不下的主因。

糖友心腎共病風險最高3倍! 台灣「1照護觀念」領先全球:減少患者醫療支出

糖友心腎共病風險最高3倍! 台灣「1照護觀念」領先全球:減少患者醫療支出

台灣糖尿病就醫人數高達242萬,已佔國內總人口近10%之多。更令人擔憂的是,糖尿病共病多,其中心血管疾病及腎病變比例高、影響甚鉅。然而,每位患者狀況不同,如果能精準評估共病發生風險並及早預防,將有機會提升照護品質、也降低不必要醫療負擔。

連結全球20國站點!AZ加速台灣醫療新創:應對病患旅程斷點、優化疾病照護

連結全球20國站點!AZ加速台灣醫療新創:應對病患旅程斷點、優化疾病照護

AstraZeneca阿斯特捷利康(AZ)打造的「A.Catalyst Network國際生醫創新鏈結網路計畫」結合新創與永續,成為2023年遠見「企業永續公民獎」唯一獲獎的外商藥廠。A.Catalyst Network集結了全球20多個實體與虛擬的醫療創新中心站點,透過AZ充實深厚的研發能量,以及對全球醫藥市場的深刻洞察,成功協助包括台灣在內全球各地區在地醫療產業,找出更多新創可能與解決方案,幫助世界邁向聯合國制定的永續發展目標。

不吃鹽多喝水降血壓?  她低血鈉送醫急救!  醫揭低血鈉輕、中、重度症狀

不吃鹽多喝水降血壓? 她低血鈉送醫急救! 醫揭低血鈉輕、中、重度症狀

現代社會健康意識抬頭,但是,過度追求健康採取激烈飲食,也可能會造成身體傷害。一名60歲婦人退休後追求養生,看見網路資訊宣稱「鹽份影響血壓」,於是突發奇想,三餐皆不加鹽並大量喝水,希望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未料身體開始愈來愈虛弱,甚至意識狀態變差,緊急送醫後發現是「低血鈉」,血鈉值僅120 mEq/L(正常值約135-145),接受適當治療才得已康復。

咖啡一天能喝幾杯?  基因檢測預知骨鬆風險!  醫揭存骨本3關鍵

咖啡一天能喝幾杯? 基因檢測預知骨鬆風險! 醫揭存骨本3關鍵

台灣平均一年喝掉28億杯咖啡,然而,因為利尿作用電解質流失,加上年齡增長、飲食習慣不佳等因素,許多人可能已經默默成為「骨質疏鬆」的高危險群。國健署調查顯示,國內每7人就有1人骨鬆,骨鬆不再是老年人問題,年輕人或懷孕的媽媽們,一樣不能輕忽。

後疫情國人腎臟拉警報!  醫:慢性腎臟病「四高五狀」不可不防

後疫情國人腎臟拉警報! 醫:慢性腎臟病「四高五狀」不可不防

台灣腎病盛行率高居全球第一,進入「後疫情時代」,病毒對器官的長期影響仍不可忽視,國人更需提高對腎臟病的警覺心。根美國研究顯示,確診後的患者腎臟老化速度是一般人的3倍,隨著年齡增長,腎臟會逐漸老化,以平均一年1%的速度下降,但感染新冠病毒的話,腎臟老化速度可能將飆至3倍1,意即在一年內就下降3至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