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攝護腺癌3成確診即轉移  比歐美多3倍!  醫:50歲上應定期檢查PSA

台灣攝護腺癌3成確診即轉移 比歐美多3倍! 醫:50歲上應定期檢查PSA

110年國人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攝護腺癌新發生人數達7,481人,不只在男性十大癌症中排名第5位,死亡率更高居第6位。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馮思中醫師表示,攝護腺癌是高齡男性最好發的癌症之一,且發生人數成長率近4%。

肺癌奪十大癌症首位  她不抽菸腫瘤2公分全無症狀!  醫揭肺癌風險與預後差別

肺癌奪十大癌症首位 她不抽菸腫瘤2公分全無症狀! 醫揭肺癌風險與預後差別

衛生福利部110年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公佈,國人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2萬1762人,其中「肺癌」首次超越大腸癌,成為十大癌症人數首位,發生個案來到16,880人,更是男女性癌症發生數第二名。過去肺癌發生期數偏晚,導致死亡率高,存活率低。

不只控制血糖更要器官保護!  糖尿病治療「典範轉移」:體重、血糖、風險因子應並重

不只控制血糖更要器官保護! 糖尿病治療「典範轉移」:體重、血糖、風險因子應並重

11月14日為「世界糖尿病日」,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指出,全球超過十分之一人為糖尿病患者,且其中高達90%為第2型糖尿病,對此,2023年世界糖尿病日的衛教宣導呼籲人們「瞭解風險、認識應對」(Know your risk, Know your response)。

吃止痛藥也沒用! 「慢性疼痛」為何會發生?  醫:忍超過3個月恐釀大禍

吃止痛藥也沒用! 「慢性疼痛」為何會發生? 醫:忍超過3個月恐釀大禍

「太會忍痛」不僅對健康毫無益處,甚至容易釀成「慢性疼痛」,嚴重影響生活作息?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疼痛治療中心黃鈺涵醫師受訪表示,國人處理疼痛的習慣,大多先吃止痛藥為主、或是乾脆直接忍痛而不肯就醫。長期下來若導致慢性疼痛且無法緩解,便需要疼痛科醫師加以介入。

肺癌檢測、開刀「一條龍搞定」?  醫揭整合型手術優勢:躺著就能一次將肺結節根除

肺癌檢測、開刀「一條龍搞定」? 醫揭整合型手術優勢:躺著就能一次將肺結節根除

奇美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蘇英傑醫師說明,隨著世衛組織(WHO)揭示肺癌成為全球癌症最大殺手,也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臺灣醫療界也對此積極應對。儘管近9年臺灣肺癌死亡率持續走低,但2022年肺癌仍奪走10,053名(43.1%)寶貴生命,幾乎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五分之一(19.4%)。

細胞治療終落地:CAR-T細胞免疫治療獲健保給付  點燃血癌及淋巴癌新生機

細胞治療終落地:CAR-T細胞免疫治療獲健保給付 點燃血癌及淋巴癌新生機

白血病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為國人男、女性癌症致死排行第九及第十名,根據111年國人死因統計,白血病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合計造成超過2500位患者死亡 。雖然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及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在前線治療有極佳預後,但仍有1-2成的兒童(ALL)以及高達5成的成人患者(DLBCL)復發。

沒擁房讓租屋族「更短命」?  《BMJ》研究:「6大租房問題」恐加速生理年齡老化

沒擁房讓租屋族「更短命」? 《BMJ》研究:「6大租房問題」恐加速生理年齡老化

有鑑於全球房地產價值的急遽上升,「買房」似乎越來越成為年輕人遙不可及的夢想。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較差的住房條件似乎與身心健康低落有關。刊載於權威醫學刊物《英國醫學期刊》(BMJ)的研究表明,租屋者的「生理年齡」衰老速度似乎快於購屋者。

頸部腫塊「推不動」是癌症?  甲狀腺癌精準治療曙光:二線標靶治療反應率破五成

頸部腫塊「推不動」是癌症? 甲狀腺癌精準治療曙光:二線標靶治療反應率破五成

頸部周圍摸到不正常的「固定」腫塊,要當心是甲狀腺癌徵兆?據109年癌登資料顯示,甲狀腺於十大癌症中位居第七名,是女性癌症發生率第四位,女性發生率高出男性三倍,國內名人如李明依、寶媽皆曾發現甲狀腺癌。

健保不給付存活率恐差3倍!  醫點名肺鱗癌、頭頸癌慘列「治療弱勢」

健保不給付存活率恐差3倍! 醫點名肺鱗癌、頭頸癌慘列「治療弱勢」

肺癌長年為十大癌症死亡人數之首,已被稱為臺灣的「新國病」。近年肺癌在檢測基因突變的「精準治療」領域雖有長足進步,但大多數的藥物進展與給付對象是肺腺癌族群。相較之下,第一線治療只有化學治療為主的「肺鱗癌」,可謂是國病當中的「弱勢癌」。

沒吃對恐提早當爸媽!  事前、事後避孕藥如何服用?  醫揭「關鍵4大差異」

沒吃對恐提早當爸媽! 事前、事後避孕藥如何服用? 醫揭「關鍵4大差異」

避孕行為除了男性配戴保險套外,服用避孕藥可謂同等重要。不少有避孕需求的女性,都會選擇服用避孕藥,但避孕藥應該怎麼吃、何時吃,才能得到最大效果?一直是不少年輕男女亟欲釐清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