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H不到50歲罹攝護腺癌!年輕男性更危險?醫師:這族群要提早篩檢
近日知名兩性作家H自曝罹患「攝護腺癌」,因年僅49歲即患攝護腺癌三期,發生年齡相對年輕,是否意味腫瘤惡性程度也有較高的疑慮?國泰綜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蔡樹衛醫師接受專訪表示,一般而言,攝護腺癌好發於50歲以上的男性,而越年輕發生攝護腺癌,惡性度較高的機率確實有其可能性。
近日知名兩性作家H自曝罹患「攝護腺癌」,因年僅49歲即患攝護腺癌三期,發生年齡相對年輕,是否意味腫瘤惡性程度也有較高的疑慮?國泰綜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蔡樹衛醫師接受專訪表示,一般而言,攝護腺癌好發於50歲以上的男性,而越年輕發生攝護腺癌,惡性度較高的機率確實有其可能性。
攝護腺癌是男性十大癌症第5名,一旦確診攝護腺癌,「男性雄風」恐不保?國泰綜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蔡樹衛醫師受訪表示,惡性的攝護腺腫瘤會侵犯周邊的「性神經」,確實有可能導致性功能障礙,不過並非男性「雄風不再」的唯一主因。蔡樹衛醫師指出,攝護腺癌患者多為50歲以上中老年人,本身可能已有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伴隨這些疾病而來的血管病變,可能導致充血能力變差與神經病變,進而導致性功能障礙。此外,隨著年紀漸長,男性荷爾蒙降低也可能是性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8月8日為一年一度的父親節,除了與家人團聚表達感謝外,關心爸爸的健康更為重要。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醫師建議,顧好爸爸的身體健康可從「心肺」、「肝膽腸胃」、「泌尿」、「功能醫學」4大面向檢視起。
男性無明顯肥胖、乳房卻異常突出,竟是罹患「女乳症」的前兆?光田綜合醫院整形外科主任吳文宏醫師表示,診間曾有一27歲男性患者,從近百公斤瘦身至75公斤左右,胸部卻沒有跟著「消風」,無奈求助醫師診斷後,才發現自己罹患了「男性女乳症」,經顯微抽脂與手術後才有明顯改善。
隨著年齡邁入50歲,身體的小毛病變得特別多,雖然沒有很嚴重,但就怕日後對健康造成影響,這時該怎麼幫伴侶、以及自己照顧健康?又可以從哪方面開始下手改善?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護理部主任曾斐敬主任表示,人生邁入半百,應及早發現異常並處理不舒服症狀,並積極了解自身健康。
預防「骨質疏鬆」最佳時機應該從年輕開始,不再只有老人需要注意,年輕族群一樣不可輕忽!衛福部國健署指出,人體骨骼的骨量大約20-30歲前會達到最高峰,之後骨量逐漸減少,若骨量流失過多,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就會形成許多孔隙,呈現疏鬆的現象,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骨質疏鬆可能導致骨頭脆弱易斷,且增加骨折的風險。
除了生活習慣不佳、缺乏運動,累積過多「壓力」也可能導致肥胖?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表示,在營養門診的諮詢中,常遇到「就算努力少吃、開始運動,但減肥效果還是有限」的民眾;其實有時候並非吃太多、沒運動才導致變胖,壓力也可能讓體重不斷上升,該現象被稱為「壓力肥」。
男性過於自戀當心「早洩」風險?先前心理學家已表明,自戀行為與性伴侶眾多、婚外情行為可能有關,且並不局限於性別與年齡差異。而自戀傾向除了與個人的心理狀態有關,是否也可能影響生理機制?《Sexual and Relationship Therapy》刊載研究指出,具有自戀傾向的男性,更有可能出現「早洩」症狀。
歌手朱俐靜傳出因乳癌逝世,享年40歲,引發各界關注乳癌年輕化。光田綜合醫院大甲院區院長鍾元強醫師受訪表示,臺灣40歲前的「年輕型乳癌」約為9%-10%,相較於歐美地區的4%-5%,比例高出近2倍。雖然年輕型乳癌佔所有乳癌比例沒有明顯變化,但年輕乳癌大多發現期數晚、病程進展快速,整體預後甚至比老年患者更不理想。
歌手朱俐靜宣告抗癌兩年多後,傳出因乳癌逝世,享年40歲。無論在台灣或是歐美,乳癌都是女性發生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根據108年癌症登記年報,臺灣一年新診斷乳癌為14,856人,是婦女癌症發生率第1位,平均每36分鐘就有1名女性罹患乳癌。年輕乳癌通常發現期數較晚,預後相對不理想,應特別注意危險因子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