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夠本」防癌症!幹細胞儲存能清除癌變?醫師:2種人最好趁早
各種新興治療武器中,儲存自身幹細胞可應用於更新及修復各個組織及器官,全球也有許多抗癌、抑癌的成功案例,凍存健康的幹細胞,將健康的幹細胞回輸身體,可以平衡清除體內病變細胞,並更新衰老損傷的細胞。成人周邊血幹細胞的萃取,雖然沒有年齡限制,但年紀越大儲存的周邊血幹細胞品質相對越差、數量也越少,及早儲存健康幹細胞是較佳的方式。
各種新興治療武器中,儲存自身幹細胞可應用於更新及修復各個組織及器官,全球也有許多抗癌、抑癌的成功案例,凍存健康的幹細胞,將健康的幹細胞回輸身體,可以平衡清除體內病變細胞,並更新衰老損傷的細胞。成人周邊血幹細胞的萃取,雖然沒有年齡限制,但年紀越大儲存的周邊血幹細胞品質相對越差、數量也越少,及早儲存健康幹細胞是較佳的方式。
台灣慢性腎臟病人口近12%,因洗腎盛行率居世界首位而被稱為「洗腎王國」,洗腎人口為何呈現逐年增加?台北慈濟醫院腎臟透析中心主任郭克林醫師受訪表示,因為先天腎臟病而需洗腎的比例相對穩定,洗腎人數增加主要仍與「四高」問題──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共病症有關。
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於11日餐敘時突身體不適且當場倒地,倒地前自覺無法舉起左手、連談話都有困難,送醫後確定為腦中風。腦血管疾病均為國人10大死因的第2-4位,平均每年奪走1萬多條寶貴的性命,患者即使存活也可能遺留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不僅造成病患與照顧者沈重的負擔,也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近年來,全球各界進一步開展了幹細胞治療的臨床研究。美國、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率先用幹細胞移植治療疾病的方法,並取得了不錯的療效。在台灣也在特管辦法開放下助長更多幹細胞治療疾病的臨床研究。台大醫院小兒血液腫瘤權威醫師林凱信教授表示,幹細胞療法,近年來臨床成效顯著,成為許多不治之症的研究焦點。其中周邊血幹細胞因為侵入性低、治療應用範圍廣,成為近年來興起的採集幹細胞方式。
大腸癌已連續15年高居國人癌症發生率第一名,亟需嶄新的治療方法確保患者的身體健康,以及腸胃道功能的穩健。臺北榮總內視鏡診斷暨治療中心團隊結合AI影像,研發「腸道內視鏡多模態輔助診斷系統」,除可智慧辨識瘜肉,更可同時識別多種不同的大腸病灶,準確度達90%以上,研究成果更獲得國際內視鏡知名期刊《Surgical endoscopy》刊登。
新冠病毒的治療主要包括支持治療或對症治療等一般治療,以及抗病毒、抗菌和中醫藥等,但尚無特效藥物。然而,面對疫情的反復,各界頂尖專家們,從未放棄前行的腳步,其中幹細胞應用於新冠病毒的相關進展也逐步加快,臨床試驗多為應用重症以及危重症患者的臨床救治工作,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在疫情期間因過於恐慌、焦慮而暴飲暴食;或者自覺胃口全失、食不下嚥,可能是罹患「飲食失調」(Eating Disorder)的前兆!據《Lancet》刊載社論指出,飲食失調 是可能致殘、致命且代價高而的精神疾病,恐將嚴重損害身體健康,並破壞心理社會功能。在新冠大流行的2年間,確診飲食失調者更以驚人的速度不斷上升當中。
隨著天氣逐漸轉熱,不少手搖飲料店也隨之湧入人潮。不過,含有過量糖分的手搖飲,其實難以達到解渴的效果!根據衛福部的「國人糖攝取量上限」指南,每天飲用一杯「半糖」飲料已經瀕臨超標,若平時飲食愛好重甜、重鹹的食物,往往容易吃下超標的糖分而不自覺。
從國人愛吃的六大類食物排名,竟可發現隱藏健康危機?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攜手國健署與農糧署舉辦「食物明星賽」,根據全台17萬人次的票選發現,六大類食物以高麗菜、白米飯、香蕉、鮮乳、豆腐、核桃奪得國人最愛吃的食物冠軍。該份調查也發現,大蒜、油條、榴槤為國人最挑食的蔬菜類、全榖雜糧及水果類。
大腸直腸癌持續為國人十大癌症首位,每年確診人數高達約1.7萬人,如果確診為大腸癌務必接受完整治療,避免腫瘤「原地復發」。一名57歲金門女性,發現第三期大腸癌之後雖有手術,卻因為擔心疫情而未繼續接受化療,僅9個月後腫瘤復發,從會陰、肛門處滲出大量血膿、分泌物,每天必須換2-3次尿布,最後回到門診時已惡化為第4期轉移性大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