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波、音波拉皮差在哪? 新技術兼具兩者效果? 醫師籲術後別做「4行為」
不少人為求更年輕化的面部外觀,會選擇非侵入式的「拉皮治療」改善肌膚老化問題。當今主流的「音波拉皮」與「電波拉皮」2種方式,有何不同之處?,音波拉皮的原理為鎖定肌膚深處的「筋膜層」進行聚焦式加熱;電波拉皮則相對作用在肌膚淺層,用高頻的電波去加熱刺激皮膚,誘導皮膚產生電流。
不少人為求更年輕化的面部外觀,會選擇非侵入式的「拉皮治療」改善肌膚老化問題。當今主流的「音波拉皮」與「電波拉皮」2種方式,有何不同之處?,音波拉皮的原理為鎖定肌膚深處的「筋膜層」進行聚焦式加熱;電波拉皮則相對作用在肌膚淺層,用高頻的電波去加熱刺激皮膚,誘導皮膚產生電流。
台灣每年「全身麻醉」申報量超過250萬件,平均約17秒就有1人接受全身麻醉。臺灣心臟胸腔暨血管麻醉醫學會榮譽理事長鄒美勇醫師指出,有別於國人既往認知「麻醉醫師不足」的印象,近年麻醉專科醫師成長幅度約19%,高居所有專科醫師第三名。麻醉安全的漏洞並非人力問題。
年過40以後,大多數人的皮膚肌理開始出現明顯老態,鬆弛下垂、皺紋深刻等狀況層出不窮。若想進一步透過醫學美容療程做改善,微整形此時難以發揮效用;而拉皮手術要價不斐,民眾又害怕成效不佳、疤痕明顯,往往對其敬而遠之。究竟有無折衷方案,可以改善肌膚老化現象?
「我們家逢年過節的時候,大家都在聊健保給付總額的議題,小時候覺得好像不當醫生,在家裡顯得格格不入!」創兆生技創辦人、嶺先牙醫健康診所院長羅士傑醫師告訴記者,他出生在名符其實的醫生家族,一家子出了30幾個醫生。他則跟著爺爺在中醫館學易經、卜卦長大,種下了深厚的知識根苗。
活在社群年代,「顏值高低」也和身體健康狀況有關嗎?過去曾有科學家認為,相貌愈出眾的人,可能擁有更為健康的身體,但沒有明確研究能佐證兩者間的關聯。近期美國德州基督教大學研究則宣稱,具有高度吸引力的族群,不僅有張漂亮的臉蛋,身體的免疫功能也比常人更健全。
黑眼圈讓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更老,也顯得更沒精神,為何許多人都有黑眼圈問題?粹究醫美診所院長楊仕安醫師表示,眼睛四周皮膚薄弱,但匯聚著許多血管,皮下血流的顏色更容易顯示在眼皮下方。當熬夜、工作追劇用眼過度,或過敏體質導致眼周血液循環不佳時,就會產生明顯的熊貓眼。
肉毒桿菌是源於細菌毒素的藥物,常見用於緩解皺紋、治療狐臭;亦可減緩抽筋症狀、脫水及偏頭痛,用途十分廣泛,也是醫美微整型最常見的治療選項之一。刊載於《Scientific Reports》的新研究指出,在身體當中的「4個部位」施打肉毒桿菌,可能與減緩憂慮情緒有關。
專精植髮的沈彥廷醫師,經常到韓國各地進修、學習,燃起對植髮手術的熱情,將最新的治療技術與觀念,從韓國帶回台灣。才發現,受禿頭困擾的族群遠比想像中更多。
當皮膚逐漸老化,產生下垂、鬆弛等各種問題時,非手術治療中當以「拉皮治療」最為風行,由於不須藉由侵入性治療,就能達到拉提、塑形的效果,是忙碌青壯年人士的醫美首選之一。然而,拉皮手術又分為「音波」及「電波」二大種類,功能、價格、適用部位都有差異,民眾應先諮詢皮膚科醫師再決定治療方式。粹究美學診所院長楊仕安醫師受訪表示,無論是電波或音波拉皮手術,都必須打到「筋膜層」才能達到效果。
「肥胖」是現代人的共同問題,據衛福部統計 ,國人在2016-19期間,平均過重率達47.9%,幾乎每2人就有1人出現肥胖問題。由於台灣民眾飲食逐漸精緻化,小吃美食與手搖飲料盛行,再加上防疫期間減少戶外運動,不少人在疫情期間驚覺體重攀升,體重控制與體態問題愈來愈受到重視。飲食控制與規律運動是體重控制的主要關鍵,但現代人工作忙碌、生活緊張,不少人考量到時間成本,會考慮抽脂手術或瘦瘦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