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久坐不動讓關節「未老先衰」? 健身教練曝保養祕訣:3訓練搭配「擦的葡萄糖胺」更有效
現代人上班坐辦公椅、回家坐沙發椅,肌肉量快速流失;訓練時又只重視馬甲線、人魚線,往往容易忽略「下肢鍛鍊」的重要性。好習慣運動教室主理人、健身教練胡孝新表示,人體約有70%的肌肉量集中在下半身,因此鍛鍊下肢遠比想像重要。不過,正因為下半身缺乏鍛鍊,在訓練過程中將造成一定程度的「關節磨損」。若訓練時稍有不慎,恐怕將對下肢造成永久性損害。
現代人上班坐辦公椅、回家坐沙發椅,肌肉量快速流失;訓練時又只重視馬甲線、人魚線,往往容易忽略「下肢鍛鍊」的重要性。好習慣運動教室主理人、健身教練胡孝新表示,人體約有70%的肌肉量集中在下半身,因此鍛鍊下肢遠比想像重要。不過,正因為下半身缺乏鍛鍊,在訓練過程中將造成一定程度的「關節磨損」。若訓練時稍有不慎,恐怕將對下肢造成永久性損害。
走路、跑步時姿勢不正確,容易發生哪些運動傷害?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部洪煒竣醫師受訪指出,走路或跑步偏向「外八」或是「內八」姿勢,較可能造成髖關節內翻或外旋,也會增加膝蓋內側關節的壓力,因此,走路與跑步應盡量保持抬頭挺胸,步態維持「向前」而非「向外」的角度。
關節與活動能力息息相關,走路時膝蓋關節須承受體重2-3倍的壓力,特定姿勢更易加重損耗。然而,民眾大多對關節健康抱有迷思,以為只有「運動過度」才會引發關節痛。謝瑋綾藥師表示,運動強度不是關節磨損程度的關鍵。日常生活動作例如上下樓梯、跑步、盤腿、跪姿、打羽球等,雖然強度不高,但是對膝關節的耗損壓力相當大,長期執行這類動作更容易引起關節疼痛。
膝蓋為支撐軀幹的重要部位之一,膝關節損傷亦為常見的運動傷害。相關研究指出,膝關節損傷患者需花費更久的時間復原;在所有下肢結構性損傷中,膝關節損傷的癒後成本也往往最高。現代人長期久坐或坐姿不良,更是導致膝蓋退化的原因之一;激烈或錯誤的運動方式則會使膝蓋過度磨損,引起十字韌帶(ACL)撕裂、半月板撕裂、軟骨損傷的嚴重傷害。《潮健康》根據運動醫學相關論文研究,整理5種最常見易造成膝關節受傷的運動。
你是不是一天到晚用手機、打電腦,全身上下最靈活的部位是「手指頭」?生活習慣往往會伴隨相對應的錯誤姿勢,引發肌肉、關節一系列的不良症狀,加上防疫期間民眾減少活動,3C產品使用率大增,更容易發生滑鼠手、手臂痠麻、手肘神經刺痛等問題。哪些族群需特別注意關節健康?日常生活有什麼方法能幫助緩解全身痠痛?骨科醫師表示,現代人因為生活型態,肘隧道症候群(Cubital Tunnel Syndrome)是相當常見的問題。
維持良好運動習慣對促進身體健康至關重要,但是很多人都有運動迷思,認為身體狀況不佳或罹患特定疾病,就不能夠正常運動。尤其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流行率最高的疾病,許多心臟病患者開刀或治療後,擔心運動增加身體負擔,因此減少活動量。然而不運動真的對心臟病人比較好嗎?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近期發表研究顯示,確診心臟疾病後如果能保持適當運動,對身體的好處其實超乎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