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猴痘結痂後還會傳染! 將變下波新冠病毒? 專家:3種人最危險
「猴痘」(monkeypox)病毒今年起在各國迅速傳播,截至目前已有48個國家、超過4,000起案例發生,台灣也在近日傳出首例猴痘確診個案,是從德國返台的男留學生,陸續出現發燒、喉嚨痛、肌肉痠痛、紅疹、鼠蹊部淋巴腫大等症狀,疾管署也在6月23日起宣佈,將「猴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
「猴痘」(monkeypox)病毒今年起在各國迅速傳播,截至目前已有48個國家、超過4,000起案例發生,台灣也在近日傳出首例猴痘確診個案,是從德國返台的男留學生,陸續出現發燒、喉嚨痛、肌肉痠痛、紅疹、鼠蹊部淋巴腫大等症狀,疾管署也在6月23日起宣佈,將「猴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
大腸癌已連續15年高居國人癌症發生率第一名,亟需嶄新的治療方法確保患者的身體健康,以及腸胃道功能的穩健。臺北榮總內視鏡診斷暨治療中心團隊結合AI影像,研發「腸道內視鏡多模態輔助診斷系統」,除可智慧辨識瘜肉,更可同時識別多種不同的大腸病灶,準確度達90%以上,研究成果更獲得國際內視鏡知名期刊《Surgical endoscopy》刊登。
本土累積確診病例已突破300萬大關,由於大多數民眾皆為輕症,且症狀大多能在1週內好轉,因此確診時的照護並不算太艱難。不過,隨著康復人口的增加,不少民眾開始面臨「長新冠」後遺症問題。光田綜合醫院中醫部主任蔡岳廷醫師表示,Omicron感染者罹患長新冠比例約在30-60%左右,等於全台可能至少有30萬以上的長新冠患者,在康復後需要持續調養。
常聽到「男人不壞、女人不愛」,如今在性別逐漸平權的現代社會,這樣的說法是否還成立?近期《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刊載研究表明,擁有「黑暗三角人格」(The Dark Triad personality traits)特質的男性,與更多的性伴侶數量呈正相關。為何擁有該特質的男性容易受到女性歡迎?
孩童感染新冠病毒康復後,也可能罹患「長新冠」後遺症?此前關於孩童的長新冠病例研究尚稱不足,如今不少學者表明,長新冠同樣可能影響小於18歲的青少年與兒童,且症狀似乎與成年人不盡相同。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貼文指出,兒童的長新冠以情緒不穩、疲倦、睡眠障礙、頭痛、呼吸症狀為常見。
無不良嗜好、家族相關病史,仍要注意「心肌梗塞」的風險!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心臟血管內科劉昱成醫師表示,疫情期間一患者於工作時突然昏厥並失去心跳,急診後CPR仍然意識不清。確診後認定為急性心肌梗塞,原本心血管就已慢性阻塞約90%、完全阻塞後更造成大片心肌梗塞缺氧,幸經緊急裝置血管支架後順利清醒。
台灣受到華人教育思想深遠,做事情強調謙虛、不張揚,這樣的社會氛圍導致大眾對於「自戀者」的印象不甚理想。事實上,過度自戀者或心理學上定義的「自戀型人格障礙」者,在工作場域中確實可能影響團隊合作、讓跨部門間的溝通效率極低:甚至有研究指稱,自戀程度較高者更不容易遵守疫情大流行下的防疫措施。
近日適逢端午佳節,台灣素有吃粽子應景的習俗,但一份粽子熱量頗高,食用過量恐會導致脹氣、血糖上升,甚至造成肥胖。更遑論有相關疾病如三高、消化不良、腎臟病等,食用過多的粽子可能使症狀加劇。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表示,粽子配料大多油膩且含有極高的熱量,因此呼籲有以下4種疾病之患者,應遵守以下注意事項,勿過度放縱食慾,在端午佳節也可以享受大啖粽子的樂趣。
指揮中心宣佈「快篩陽等同確診」擴大施用一般民眾,預計將有更多確診個案需要進行居家隔離照護,如何減少家戶感染風險?光田綜合醫院沙鹿總院感染科主任楊清鎮醫師受訪表示,輕症確診者在家照護時,應多注意飲水、休息,隨時覺察是否有症狀變化,避免延誤就醫時間。
確診後是否將罹患「長新冠」,與染疫一週後出現「5種症狀」可能有關?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貼文指出,《Nature》刊載研究說明,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分析英國、美國瑞典的新冠肺炎病例後發現,染疫者於確診第一週內,出現「5種症狀」以上,日後病程發展成長新冠的風險,將是一般確診者的3.5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