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肚子越大預期壽命越短? 重症醫示警:「腰圍」變粗5公分 死亡率最多增9%
上班族、久坐族要注意!如果「腰圍」數值開始不受控地成長,可能與預期壽命的減損有關。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貼文指出,腰圍是衡量人體肥胖程度、內臟脂肪堆積的重要指標;近年來有研究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腰圍和壽命之間存在有密切的關係。
上班族、久坐族要注意!如果「腰圍」數值開始不受控地成長,可能與預期壽命的減損有關。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貼文指出,腰圍是衡量人體肥胖程度、內臟脂肪堆積的重要指標;近年來有研究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腰圍和壽命之間存在有密切的關係。
學界普遍支持「健康生活」有機會延長預期壽命的說法。至於該採取哪些措施保持健康?壽命具體可以延長多久?美國心臟協會(AHA)隸屬刊物《Circulation》於最新刊載的研究中給出答案:若個人遵循8種對健康有利的相關措施,平均可延長壽命約8.9年左右。
現代人飲食西化、再加上久坐不運動的習慣,讓不少族群染上「富貴病」的惡習。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指出,富貴病的一大明顯徵兆就是「吃飽撐著」,或能坐就不要站、能躺就不要坐,長期下來可能導致身材走樣、甚至影響腸胃道健康。一般而言,富貴病造成的影響以4種狀況最為顯著。
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以及肥胖,是引發第2型糖尿病的危險因素,防止第2型糖尿病的良好習慣,建立在規律運動、健康飲食以及適當的熱量限制。然而,現代人因為缺乏運動、輪班工作和生活作息不正常,大幅增加了身體脂肪堆積以及隨之而來的代謝症候群問題,如何在有限時間內提升運動效率,也成為科學試驗的研究方向。
台灣成人過重、肥胖比例不斷上升,根據2020年健康促進統計年報,18歲以上國人過重比例已超過50%,近1000萬成人面臨「體重危機」!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長劉燦宏醫師表示,台灣10年後BMI≧30的人口數將突破10%,尤其是代謝差、活動量低的中壯年族群,不只「多吃少動」更合併有壓力性肥胖等複雜成因,體重更易隨年齡「水漲船高」。
過去研究發現,長期久坐會造成認知功能下降,而認知功能的好壞,也會直接影響兒童的學業成績。因此,藉由提升兒童的身體活動量,達到學業成績進步的效果,這件事情就變得更加重要了!今天跟大家介紹一種「便利」的運動方式,只需要用到短短的時間,且沒有空間、場地上的限制,是隨時隨地都能夠完成的運動!你猜到了嗎?那就是高強度間歇運動。
據美國統計,過去一年期間,因疫情之故居家辦公者、隔離者暴增,連帶使零食消費達到近年高峰。大約有1/4的美國人每天多次吃零食;近40%民眾甚至用零食取代正餐。近期台灣居隔者、居家辦公者眾,如何透過更健康的食物取代傳統零食,成為在疫情期間持盈保泰的重要決策。
為何容易減肥失敗?使人半途而廢的關鍵因素有哪些?四季心心理諮商所所長蘇琮祺心理師於社群貼文指出,許多民眾常常將努力「擺錯地方」,使減肥過程挫折連連。若對減重抱持錯誤的迷思,或太看重體重數字、在意旁人眼光,減重行為將形成巨大的壓力來源,反而更不容易達成瘦身目的。
外表看起來纖瘦有致,體脂肪卻過高的「泡芙人」族群,大腦功能將比常人更容易受損?不少研究證實,全身性肥胖將影響心血管功能,造成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慢性發炎的機率提高,而高體脂正是肥胖的危險因子之一。近期刊載於《JAMA Network》的研究,透過分析受試者的大腦橫斷面後發現,體脂過高者的腦損傷機率上升,且認知功能、記憶力皆呈現顯著下降趨勢。
不少人的年度目標清單中總會有「減肥成功」這個選項,但若光靠「不吃」減肥,反而可能落入「越減越肥」的窘境。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醫師指出,節食減肥不但會加速肌肉流失,也更容易導致復胖。光靠飲食控制很難減掉脂肪,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