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蛋導致「高膽固醇」是迷思! 美研究:吃12顆與吃2顆總量「幾乎沒差」

吃蛋導致「高膽固醇」是迷思! 美研究:吃12顆與吃2顆總量「幾乎沒差」

雞蛋長久以來背負「膽固醇過高」的罵名,事實上它反而能增加「好膽固醇」的水平,甚至對於糖尿病患者、老年人更有益?一項於美國心臟病學學院(ACC)年度科學會議上提出的前瞻性對照試驗表明,與不吃雞蛋的受試者相比,每天額外吃雞蛋者的膽固醇水平並未顯著提升。

減重逆轉糖尿病? 醫揭選擇「先發投手」治療糖胖症

減重逆轉糖尿病? 醫揭選擇「先發投手」治療糖胖症

一名才剛確診糖胖症的中年女性,除了血糖高,BMI更超過27,甚至血壓、血脂、三酸甘油脂指數皆高!該案例的主治醫師瑞東診所院長杜柏村醫師和她討論後,建議在第一線先自費使用能兼具控制血糖、又有體重減輕的口服藥物治療,經半年的控制不只血糖達標、減重10公斤、各項數值也都獲得改善。

噴嚏打不停到底是「感冒」還是「過敏」? 食藥署揭「5方法」秒分差異

噴嚏打不停到底是「感冒」還是「過敏」? 食藥署揭「5方法」秒分差異

時序進入冬春交替之際,早晚溫差較大;若開始打噴嚏、流鼻水,到底該如何分辨是「感冒」還是「過敏」?衛福部食藥署說明,若打噴嚏、流鼻水症狀超過2週甚至1個月以上,鼻涕也相對清澈,且沒有伴隨著發燒、喉嚨痛、全身無力等症狀,該情況可能是鼻黏膜接觸過敏原,導致「過敏性鼻炎」發生。

「興奮劑」治過動卻傷心?  研究:長期使用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藥物  增加高血壓、動脈疾病風險

「興奮劑」治過動卻傷心? 研究:長期使用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藥物 增加高血壓、動脈疾病風險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是一種常見的大腦神經發展疾患,估計全球盛行率約在5-12%不等,被認為受到大腦多巴胺、正腎上腺素的受器運輸、血清素運輸等多基因共同影響。

啤酒肚消失下面看得見?!  醫:減重搭配複合式治療  隱藏性陰莖可重見天日

啤酒肚消失下面看得見?! 醫:減重搭配複合式治療 隱藏性陰莖可重見天日

知名Youtuber日前在Podcast分享網友的留言,有網友提到自己的前任體重破百,陰莖勃起只有6公分,到冬天更是呈現「看不見」,發育期過胖是否導致生殖器發育不良也引發熱列討論。外科醫師指出,確實許多人因肥胖而造成陰莖短小來到門診求醫,醫學上稱為「隱藏式陰莖」。

氣溫驟降誘發氣喘、COPD症狀惡化!  吸入劑藥品作用、種類大不同:保存錯誤恐「誤判劑量」

氣溫驟降誘發氣喘、COPD症狀惡化! 吸入劑藥品作用、種類大不同:保存錯誤恐「誤判劑量」

近期東北季風增強,氣溫明顯轉為溼冷,更易增加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發作風險。根據國健署資料指出,氣喘是指受到過敏原或刺激物刺激後,支氣管產生慢性發炎的情形, 而COPD是一種因為慢性呼吸道長期發炎,導致無法恢復的呼吸道阻塞疾病。

減肥困難不一定是「意志力薄弱」!  權威期刊證實:「大腦受損」 恐讓肥胖者管不住嘴

減肥困難不一定是「意志力薄弱」! 權威期刊證實:「大腦受損」 恐讓肥胖者管不住嘴

造成減肥頻頻失敗的根本原因,其實不是「控制不了嘴巴」,而是大腦受損導致口腹之慾無法被滿足?權威科學期刊《Nature》近期刊載的研究稱,大腦中2處的連結變弱或中斷,與受試者體重指數(BMI)增加有顯著的關聯性。

2023「傑出生技產業獎」名單出爐!  醫學新藥、免疫療法跨領域產業獲獎  展現國內生技研發能量

2023「傑出生技產業獎」名單出爐! 醫學新藥、免疫療法跨領域產業獲獎 展現國內生技研發能量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於7月18日宣佈「2023 Taiwan BIO Awards傑出生技產業獎」得主,經過長達三個月的初審、複審及決審,選出共13家機構及產品技術。吳忠勳理事長表示,生物產協年度舉辦「Taiwan BIO Awards傑出生技產業獎」,安排於BIO Asia Taiwan亞洲生技大會同步舉行頒獎典禮及發表。

台灣重度憂鬱人口破百萬?  醫揭5大原因讓患者「束手無策」

台灣重度憂鬱人口破百萬? 醫揭5大原因讓患者「束手無策」

演藝圈天后李玟傳因憂鬱症驟然離世震驚各界。據衛福部《自殺防治手冊》指出,自殺族群七成以上有憂鬱症,而罹患憂鬱症的自殺風險約為一般人的20倍。更值得注意的是,憂鬱症潛在盛行率高於大眾想像,若未及時尋求適當協助以及親友支持,恐增加自殺風險。

降低生理年齡關鍵?  研究曝:用飲食調控DNA「甲基化」  身體最多可年輕11歲

降低生理年齡關鍵? 研究曝:用飲食調控DNA「甲基化」 身體最多可年輕11歲

遵循特定的飲食或生活模式,可以逆轉年齡所導致的各種問題嗎?根據台灣衛福部統計,國內有8成中老年人至少罹患1種慢性病,不僅可能是死亡的風險因子,更為醫療保健系統帶來負擔。近期《Aging》期刊刊載的研究指出,透過飲食調控體內的「甲基化」程序,或許有助預防慢性病、延長預期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