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大關節疾病都可能釀成「慢性疼痛」? 疼痛科醫驚曝:不動刀也有機會痊癒
「退化性關節炎」是長者族群最為普遍的關節疾病之一。罹患退化性關節炎一定要開刀嗎?有哪些嶄新的治療可供選擇?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疼痛治療中心黃鈺涵醫師受訪指出,退化性關節炎分為四期,若病程進展至第三、四期,可能需要置換人工關節,因此及早接受治療,對提升患者行動力至關重要。
「退化性關節炎」是長者族群最為普遍的關節疾病之一。罹患退化性關節炎一定要開刀嗎?有哪些嶄新的治療可供選擇?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疼痛治療中心黃鈺涵醫師受訪指出,退化性關節炎分為四期,若病程進展至第三、四期,可能需要置換人工關節,因此及早接受治療,對提升患者行動力至關重要。
為了顧及男子氣概與鞏固「顏值」,不少男性誤信生髮偏方,抹生薑、抹粗鹽甚或用沙拉油洗髮者時有所聞。事實上目前已有不少針對男性生髮的治療措施,可以視男性落髮的嚴重程度,採取最適合的診治方法。
若自覺與他人談話只能用氣音溝通、講話時異常費力,要注意可能是「聲帶萎縮」的警訊!奇美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王俞鈞醫師表示,此前有一位45歲女性,因沙啞問題多次接受藥物、手術及語言治療,但沙啞狀況仍然嚴重;平日更只能以氣音與人溝通,且講話時非常費力,讓該患者感到困擾不已。
一蹲下去就站不起來?或是跑步、走路後膝蓋正前方出現磨擦刺痛感?當心不是膝蓋退化而是「髕骨外翻」。髕骨是人體最大的種子骨,位在股骨上的凹槽,能夠避免肌腱與股骨磨擦而斷裂,具有保護膝蓋的效果。當膝蓋的外側力量大於內側時,就可能使髕骨兩邊失去平衡,造成髕骨外翻。
全球幹細胞療法臨床試驗共有973項,包括癌症、脊髓損傷、腦中風、漸凍症、失智症、骨關節炎、帕金森氏症、紅斑狼瘡以及卵巢早衰等多種疾病,台灣衛福部也開放《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開放細胞治療技術成為許多難治疾病的新曙光。其中,周邊血液造血幹細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PBSC)的擴增技術,CD34+ HSCs (造血幹細胞)小於5%經過3周培養後可達純度90%以上,可應用於幹細胞治療,也可分化成免疫細胞,應用於免疫療法,或可以做其他實驗用如標靶藥物篩選研究、移植入小鼠作藥學驗證。
PRP (platelet-rich plasma)運用在臨床應用多元行之多年,除了運用在治療退化性關節炎,還可以運用在醫美方面,其原理是運用高濃度的自體生長因子,可以吸引體內幹細胞群聚,刺激真皮層膠原蛋白增生,修補細紋、斑點、痘疤、毛孔粗大、線條鬆弛等,一般PRP只能當天使用需每次抽血,而長春藤生物科技特別推出「I CARE PRP+」製程嚴謹,利用低溫真空結晶方法,一次抽血可多次使用,把PRP結晶於瓶中,長春藤生物科技獨家專利設備,有效延長產品效期達半年。
自體生長因子幫助軟組織傷口癒合。近幾年來廣受演藝圈明星、NBA球星等各界名人使用,詢問度也日益增加。但坊間也偶傳出,因所萃取的PRP沒有做好防菌管理,使得患者注射後感染,引發為感染性關節炎的治療失敗案例,需要注射抗生素治療一個月才能復原。PRP增生治療的效果,關鍵在生長因子活化程度。目前已發展成功I CARE PRP+ 高濃度自體修護生長因子,將生長因子濃度提升至一般PRP產品的80~100倍,可更有效增強治療效果。
春寒料峭時節,氣溫、溼度劇烈變化,更容易發生關節不舒服,甚至引起關節炎大發作?衛福部臺中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黃敏旭受訪表示,溫度、溼度加上壓力的綜合變化,的確可能影響關節和軟組織的活動度與協調度。尤其退化性關節炎病人及關節有舊傷者,在氣溫變化時更容易感覺關節不適加劇。
膝關節由大腿的股骨、小腿的脛骨與腓骨、跟前方的髕骨構成,不只是承擔負重功能,更是人體進行運動時活動頻率最高的關節之一。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吳易澄指出,國人最常見的膝蓋運動傷害,以運動中強力拉扯、發生碰撞,造成肌肉拉傷、挫傷為主,表現多為組織腫脹合併疼痛。非碰撞類運動如慢跑或自行車等個人運動,則因反覆動作累積成運動傷害,可能引起髕骨肌腱炎、韌帶慢性發炎等。
早期關節炎發生時,關節內具有對軟骨保護、潤滑及抗發炎的玻尿酸濃度下降,如果先採取再生療法會有明顯改善效果。PRP增生療法,是使用自己的血小板血漿回注體內,血小板的生長因子可以促進組織的修復和再生,對疼痛有緩解作用,也具有低排斥、傳染病或其他風險,是安全性高的方式。研究顯示I CARE PRP+ 高濃度自體修護生長因子,其生長因子濃度為一般PRP的80~100倍。由於血小板濃度升高,促進組織修復的能力也會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