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發生心肌梗塞更危險?  醫示警:每上升1度死亡風險增3%

夏季發生心肌梗塞更危險? 醫示警:每上升1度死亡風險增3%

常於冬季或寒流時爆發的「心肌梗塞」,事實上亦可能於炎熱的夏天發作?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蘇彥伯醫師表示,此前曾收治一位70歲的男性老年患者,因在正午時分於公園運動昏倒而被送至急診室。當時的心電圖顯示為「急性心肌梗塞」,若不治療有高達3成以上的死亡率,情況十分危險。所幸醫療團隊緊急實施心導管手術,並成功打通患者的心臟血管並放置血管內支架,經由2個星期的密集治療後才順利地出院。

夏天大啖「2冰品」恐越吃越熱!  營養師曝配料「這樣選」最能消暑

夏天大啖「2冰品」恐越吃越熱! 營養師曝配料「這樣選」最能消暑

氣溫持續飆高,各式消暑聖品及冰品陸續上市,民眾常冰飲料下肚而覺得清涼暢快。只是冰品及涼飲真的能解身體的熱及渴嗎?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營養室主任蘇嘉華營養師表示,吃剉冰、冰淇淋時的降溫感受只是暫時的,並不能讓身體真正達到散熱的效果。

熱中暑死亡率最高8成!  重症醫呼籲:遇緊急狀況「搶救10步驟」要會

熱中暑死亡率最高8成! 重症醫呼籲:遇緊急狀況「搶救10步驟」要會

進入4月後的連日高溫,讓不少民眾大喊吃不消;4月中旬更是出現30度以上高溫,做好防曬、避免中暑顯得更為重要。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指出,大多數人都知道在高溫下須避免「熱中暑」,但在未中暑前的「熱傷害」症狀變化,也需要格外重視。

她彎腰撿東西突「腦中風」  術後1小時就能下床走路?  醫:「及早就醫」是關鍵

她彎腰撿東西突「腦中風」 術後1小時就能下床走路? 醫:「及早就醫」是關鍵

生活中突遇「急性腦中風」,只要及早就醫仍能恢復良好?光田綜合醫院神經內科柯麗櫻醫師表示,日前曾收治一名66歲婦女,幫忙大樓管理員代班時中風昏倒,經緊急送醫搶救,院方診斷是「急性缺血性腦中風」,並立即施行「顱內動脈取栓手術」。術後1小時意識恢復後,該婦女在3天內就從加護病房轉至一般病房,也能下床走路。

多吃生菜沙拉瘦更快? 大量出汗不等於「代謝好」? 中醫師破解「5大」夏季健康迷思

多吃生菜沙拉瘦更快? 大量出汗不等於「代謝好」? 中醫師破解「5大」夏季健康迷思

今年「大暑」時節迎來長達6天超過36度的極端高溫,醫療門診中不乏有民眾上門求助關於「熱傷害」造成的不適症狀。京都堂中醫師邱冠忠中醫師指出,有5項容易在夏季產生的迷思,提醒民眾別讓錯誤觀念導致身體不適甚至引發肥胖。

夏天必吃「8大飲食」降體溫!  「這食物」排汗解熱兼顧營養價值

夏天必吃「8大飲食」降體溫! 「這食物」排汗解熱兼顧營養價值

近期連日高溫連續飆破36度以上,若沒有定時攝取水分、或暴露在室外環境太久,可能導致脫水、熱衰竭,進而引發中暑。生活中可攝取哪些食物,有助於調節體溫、排解暑氣?研究表明,特定食物確實富含水分、並擁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若民眾自覺飲水不足、暑氣難消,可嘗試攝取以下8種食物。

曝曬陽光使男性「食慾大增」?  研究:還能讓「好感度」顯著提升

曝曬陽光使男性「食慾大增」? 研究:還能讓「好感度」顯著提升

目前學界認為適度曝曬太陽,對於人體健康具有一定助益,如日曬能補充維生素D、幫助身體吸收鈣質,減低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而近日《Nature Metabolism》更揭露日曬對身體的諸多效果,如促進新陳代謝、減少神經過度活動,以及防止肌肉萎縮;且研究更發現日曬與促進男性的「食慾」有關。

一上車空調開最強  26歲男竟「心肌梗塞」! 醫曝關鍵因子:肥胖、三高要注意

一上車空調開最強 26歲男竟「心肌梗塞」! 醫曝關鍵因子:肥胖、三高要注意

近期連日高溫連續飆破36度,特定族群若處於極端的溫度環境中,如辦公室、住家、自駕車或捷運等處,要當心空調溫度過低導致「心肌梗塞」。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心臟內科孫德光醫師表示,近日戶外持續高溫,對於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可能因頻繁進出室內外劇烈溫差環境,有誘發心肌梗塞的風險。

年輕族群「出血性中風」變多?  醫師點名「這疾病」是隱藏殺手

年輕族群「出血性中風」變多? 醫師點名「這疾病」是隱藏殺手

天氣炎熱也可能引發中風?光田綜合醫院醫療副院長嚴寶勝醫師受訪指出,中風主要分為兩種,一種為出血性中風,一種為梗塞性(缺血性)中風,夏天時因天氣熱、水分吸收少而流汗增加,容易使血液變得較為黏稠而導致梗塞性中風。如果又有抽菸、喝酒、習慣吃高鹽食物,更會增加中風危險。

天氣熱也是中風高峰期! 水喝太少、情緒暴躁易促發?  1症狀出現快就醫

天氣熱也是中風高峰期! 水喝太少、情緒暴躁易促發? 1症狀出現快就醫

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驚傳疑似腦中風送醫,目前仍在觀察治療。夏季連日炎熱高溫,可能增加中風危險因子?醫師提醒,本身屬於高風險族群者,尤要注意慢性病控制,當懷疑為中風症狀發生時,務必第一時間送醫,才有機會獲得更良好的預後,減少殘障、失能甚至死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