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後常做惡夢、緊張易怒?不及時治療恐PTSD! 醫揭4招遠離創傷「震後群」

地震後常做惡夢、緊張易怒?不及時治療恐PTSD! 醫揭4招遠離創傷「震後群」

今(2024)年4月3日東台灣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雖然地震帶來的恐慌或許已逐漸消退,但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卻可能持續存在!不少民眾在震後變得更敏感,較容易受到驚嚇,甚至惡夢。對此,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董事長、精神科醫師王浩威醫師提醒大眾,部分心理症狀的發生,可能與「震後創傷症候群」有關。

憂鬱症患病率高居全癌別之冠! 醫示警晚期肺癌患者:預後不良風險增2-3倍

憂鬱症患病率高居全癌別之冠! 醫示警晚期肺癌患者:預後不良風險增2-3倍

根據PLOS ONE期刊2023年研究指出,肺癌病友的憂鬱情緒在所有癌別中比例最高,若屬於中度到重度憂鬱症的肺癌病友,出現預後不良的可能性高出2-3倍。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醫師表示,病友應調適罹癌所帶來的焦慮與沮喪的情緒,才有機會讓治療發揮最大效益。

長輩白天打瞌睡、出現退化性行為? 醫:當心睡眠呼吸中止症增加阿茲海默症風險

長輩白天打瞌睡、出現退化性行為? 醫:當心睡眠呼吸中止症增加阿茲海默症風險

白天打瞌睡、記憶力變差、語言能力減弱等都是老年人常見症狀,很多家屬都以為這是老年人的正常表現,但是事實上長輩很可能有一些慢性疾病的風險因子正悄悄發生,應積極接受檢查甚至安排相關治療喔。

春節返鄉潮憂再度引發COVID-19大流行  Nuvaxovid XBB1.5 疫苗超前部屬配置全台醫療院所

春節返鄉潮憂再度引發COVID-19大流行 Nuvaxovid XBB1.5 疫苗超前部屬配置全台醫療院所

年假即將到來,可預期的返鄉潮、出遊潮,以及公共場合聚餐等團圓活動,都恐增加新冠感染的潛在風險,在流行性呼吸道疾病依舊盛行之際,民眾擔憂隨時暴露在感染風險之中。因此,衛生福利部於新年假期前夕,引進約超過16.5萬劑的Nuvaxovid XBB1.5疫苗,鼓勵民眾前往施打疫苗以提升身體防護力。

孩子脊椎側彎怎麼辦?4D治療系統  有望不開刀恢復脊椎健康

孩子脊椎側彎怎麼辦?4D治療系統 有望不開刀恢復脊椎健康

寒暑假是家長檢測和關注孩子脊椎健康的絕佳時機,挺立康總院長曾琴雁表示,可以觀察孩子彎腰拿東西時,背部是否有單邊隆起、兩側腰線是否平均、褲子一高一低、內衣肩帶是否單側容易滑落等。若發現以上情況,建議安排專業的脊椎檢查評估,一旦發現側彎角度大於30度,未來有較高的風險變成中重度側彎。尋求專業的治療和幫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對孩子最好的做法。

睡眠呼吸中止症年輕化  中壯年中風可能是打鼾惹禍

睡眠呼吸中止症年輕化 中壯年中風可能是打鼾惹禍

打鼾很常見。據統計計45% 的成年人偶爾會打鼾,而25%的成年人嚴重打鼾。不僅影響床伴或其他家人的睡眠品質,也可能伴隨著呼吸中止,引發中風機率。

不是落枕!  脖子痛好不了竟是「斜頸症」發作? 醫曝:1治療可幫助大幅減痛

不是落枕! 脖子痛好不了竟是「斜頸症」發作? 醫曝:1治療可幫助大幅減痛

脖子一轉就痛、只能歪頭,小心是斜頸症惹禍!台灣神經復健醫學會理事陳智光醫師說明,斜頸症多好發於40歲後,除了脖子「歪歪的」,還會伴隨痙攣、顫抖、及中重度疼痛,日常行動因而受阻,對於情緒、社交能力亦有嚴重影響;就連金馬影帝李康生都身受其害。

乾癬共病問題遍全身  皮膚科醫學會最新指引:朝病灶「清零」目標邁進

乾癬共病問題遍全身 皮膚科醫學會最新指引:朝病灶「清零」目標邁進

秋冬氣溫急轉直下,溫度刺激易使皮膚疾病的病灶惡化。臺灣皮膚科醫學理事暨發言人、台北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黃毓惠醫師指出,天氣漸轉陰冷,脂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和乾癬惡化的狀況頻繁,尤其乾癬不只是皮膚問題,更與乾癬性關節炎、虹采炎、心血管疾病、發炎性腸道疾病等共病有關。

帶狀疱疹比「分娩」更痛  醫揭「6大族群」最危險:採取預防措施才是遠離皮蛇關鍵

帶狀疱疹比「分娩」更痛 醫揭「6大族群」最危險:採取預防措施才是遠離皮蛇關鍵

帶狀疱疹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所起,美國數據統計,40歲以上成人高達99.5%感染過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根據統計,台灣人約每3個人就有1人終生可能罹患至少一次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高盛行率及可能伴隨而來的疹後神經痛,是台灣民眾不可忽視的健康隱憂。

縱死猶聞俠骨香,心臟外科「俠醫」的現實與浪漫/楊智鈞醫師專訪

縱死猶聞俠骨香,心臟外科「俠醫」的現實與浪漫/楊智鈞醫師專訪

楊智鈞醫師是現任光田綜合醫院心臟外科主任,曾任心臟外科主任苗栗大千醫療體系心臟血管外科主任、中國醫藥大學安南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台中榮民總醫院 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台中榮總嘉義分院 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綽號「俠醫」,常對台灣健保體制下的醫療亂象直言不諱。在醫學領域裡,作者具備十餘年心臟血管外科急重症臨床經驗,擅長全動脈不停跳心臟繞道、瓣膜修補、主動脈剝離、主動脈瘤微創、靜脈曲張微創、洗腎瘻管等各式心臟血管手術,總計逾5000例。現任中部知名教學醫院心臟外科主任。楊智鈞醫師說,未來的心血管醫學不能只做「治療」,疾病前的預防與養護,仍有許多節點是心臟科醫師可著力處。比如腿部血管疾病最常見的「靜脈曲張」,許多人因為沒有接受心血管專科醫師處理,一旦復發又需要重新治療,白花錢又多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