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微粒會「遺傳給下一代」?  專家點名:濕手拿發票、吸奶嘴都很危險

塑膠微粒會「遺傳給下一代」? 專家點名:濕手拿發票、吸奶嘴都很危險

現在,塑膠儼然已成為「生活必需品」,正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只要一想到這件事,我就覺得於心不安,因此,我一定要向各位說明塑膠製品的危險性。更有報告指出,如果孕婦體內囤積大量「雙酚A」,生出來的孩子將來很有可能會罹患憂鬱症等精神疾病或變胖。

吃火鍋傳染風險更高!名醫提醒「春節防疫」關鍵:這地方一定要消毒

吃火鍋傳染風險更高!名醫提醒「春節防疫」關鍵:這地方一定要消毒

「吃火鍋」的傳染力更強,因為煮火鍋時會有蒸氣上升,當飛沫中帶有病毒顆粒時,就更容易隨著蒸氣飄散。黃高彬醫師建議,第一、少出入人多場所,盡量與陌生人保持2公尺距離;第二、外出用餐盡量隨時配戴口罩,尤其是與鄰座親友談話時,也應注意吃火鍋時蒸氣的傳染力更強

不用再打疫苗「加強劑」?  輝瑞CEO:一年一次「流感針」就夠

不用再打疫苗「加強劑」? 輝瑞CEO:一年一次「流感針」就夠

Omicron疫情正在各國如火如荼地展開,政府機關普遍呼籲民眾應施打第3劑加強針以獲得額外保護力,雖然感染人數屢創新高,輝瑞(Pfizer)執行長 Albert Bourla 卻在接受以色列媒體訪問時斷言,全球將於「數月後」恢復至接近正常的狀態,並表示新冠病毒不會被徹底消滅,將「陪伴人類往後數年」。Bourla也提到,加強劑並不是最後手段,一年一次針對所有變種病毒的「流感針」劑型,才會是結束大流行的有效作法。

COVID-19口服抗病毒藥是疫情曙光?  學者:未來恐有「抗藥性」病毒現世

COVID-19口服抗病毒藥是疫情曙光? 學者:未來恐有「抗藥性」病毒現世

我國購買之首批新冠肺炎口服藥物「Molnupiravir」於昨日(1月24日)到港,作為對抗Omicrom疫情的重要資源,口服抗病毒藥物是否真能終結疫情大流行?權威醫學期刊《Nature》報導宣稱,目前陸續獲各國批准上的之2款新冠肺炎口服藥確實有明顯治療效果。然而,2款新藥能有效降低重症與死亡率,科學家卻已馬不停蹄地開始尋找「替代品」。

2天傳百人!Omricon無症狀傳染超強 重症醫提醒「餐廳內用」必作6動作

2天傳百人!Omricon無症狀傳染超強 重症醫提醒「餐廳內用」必作6動作

無症狀傳播也是Omicron疫情急速升溫的另一原因。黃軒醫師指出,無症狀傳播是目前球疫情擴散嚴重的主要原因之一。移工人員、海運人員大多年輕力壯,體格很好,這樣體質的感染者正是「無症狀傳播」最大的族群。

Omicron升溫本土爆82例!指揮官:桃園、高雄傳染鏈對社區危脅性高

Omicron升溫本土爆82例!指揮官:桃園、高雄傳染鏈對社區危脅性高

陳時中指出,單次新增82例是相當高的數字,現已針對園區兩大棟樓公眾區域重疊的30家廠商進行約2000人的大規模篩檢,以分析是否有擴散情形。桃園移工群聚以及高雄港區是目前最居社區感染威脅的兩條傳染途徑,呼籲民眾不可掉以輕心。

Omicron升溫尾牙能去嗎?  外食族必知3招「減少病毒接觸」

Omicron升溫尾牙能去嗎? 外食族必知3招「減少病毒接觸」

年假期間,旅居在外的商務人士或學子陸續返台,準備與家人團圓過年。不過,國外Omicron變種病毒肆虐、疫情相對嚴峻,連帶影響國內確診數隨之增加。值此危急時刻,是否應避免外出聚會、並取消相關年節活動?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醫師表示,自1月初桃機爆發群聚事件以來,國內疫情確實有升溫現象。以目前二級警戒的態勢而言,疫情指揮中心雖未針對內用行為採取管制措施,提醒民眾關注指揮中心的最新公告,以及地方政府的政策方針;並因應政策隨時做出調整。

蓋鍋蓋、電鍋保溫能減少細菌?  飯菜不能放超過「1小時」?  專家揭「隔夜菜」食安原則

蓋鍋蓋、電鍋保溫能減少細菌? 飯菜不能放超過「1小時」? 專家揭「隔夜菜」食安原則

時近尾牙及春節,大多數家庭會準備豐盛的料理與年菜。食物烹煮後如果先蓋上鍋蓋,是否能夠保持「真空」減少細菌與毒素滋生?毒理專家、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招名威教授表示,環境及食物本身都含有細菌存在,而細菌又有「好氧」與「厭氧」之別,只以鍋蓋隔絕空氣,未必能完全達到抑制細菌滋生的作用。招名威教授解釋,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菌等屬於好氧細菌,透過鍋蓋減少食物與空氣的交流接觸,的確較不容易讓細菌滋生。不過,厭氧細菌如肉毒桿菌,在缺乏氧氣的環境中反而更容易滋生。

印度變種株再次來襲!戴兩層口罩防病毒更給力? 醫師:順序戴對才是重點

印度變種株再次來襲!戴兩層口罩防病毒更給力? 醫師:順序戴對才是重點

近期本土疫情逐漸獲得趨緩,因此疫情指揮中心也宣布,防疫警戒自三級警戒調降至二級警戒;雙北市也於8月3日宣布同步開放餐廳內用、許多企業也知會員工恢復公司辦公模式,顯見台灣已逐漸走出三級警戒陰霾,離正常生活又近一步。然而確診印度Delta變種株的患者人數於各國再次暴增,包括美國、中國與韓國等國家都傳出疫情爆發的情況,引起各界擔憂;前副總統陳建仁日前更在臉書發文表示,應盡快取得最大量的疫苗因應變種病毒威脅,可見國人在個人防疫作業上仍不能掉以輕心。

疫情期間壓力大「體重直線上升」?如何避開「情緒性進食」和壓力肥

疫情期間壓力大「體重直線上升」?如何避開「情緒性進食」和壓力肥

疫情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模式,民眾開始在家上班上課,加上餐廳無法內用、菜市場人流管置,外送美食成為最熱門的選擇。吃太多外送美食的結果,很可能是隨著防疫期間體重直線上升。尤其當你需要在家上班同時照顧小孩長輩,還須分心擔憂病毒何時找上門,身體自然反應增加攝取高熱量的垃圾食物,這就可能是壓力帶來的「情緒性進食」,讓你一天天走進「壓力肥」的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