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輕忽耳鳴、暈眩、睡眠呼吸中止症  醫警告:嚴重可能耳聾!

勿輕忽耳鳴、暈眩、睡眠呼吸中止症 醫警告:嚴重可能耳聾!

60歲的王媽媽(化名)因眩暈長期反覆發作,吃藥未見改善,抽血檢查未發現貧血、高血脂問題,由子女帶媽媽來看診,診間發現患者身型肥胖、脖子較粗短,且問診時家屬反應王媽媽的鼾聲可從2樓傳到1樓且有健忘問題,經過睡眠檢測發現王媽媽患有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經過正壓呼吸器治療2星期後眩暈症狀不藥而癒,健忘情形也獲得了改善!

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只影響關節!  風險因子、併發症與藥物治療方式一次看懂

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只影響關節! 風險因子、併發症與藥物治療方式一次看懂

類風濕性關節炎(RA)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會導致關節疼痛和腫脹。林口長庚醫院風溼過敏科蔡昀臻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全台盛行率約1-2%,患者人數粗估達10-20萬人,好發於30-50歲,男女比率約為1:3,近年因診斷工具與健康意識進步,患者人數持續增加,是風濕免疫疾病大宗。

染疫一週出現「5症狀」 長新冠風險增3倍? 重症醫曝高風險群

染疫一週出現「5症狀」 長新冠風險增3倍? 重症醫曝高風險群

確診後是否將罹患「長新冠」,與染疫一週後出現「5種症狀」可能有關?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貼文指出,《Nature》刊載研究說明,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分析英國、美國瑞典的新冠肺炎病例後發現,染疫者於確診第一週內,出現「5種症狀」以上,日後病程發展成長新冠的風險,將是一般確診者的3.53倍。

快去打疫苗! 研究:新冠重症者患「認知障礙」  相當於大腦「衰老20年」

快去打疫苗! 研究:新冠重症者患「認知障礙」 相當於大腦「衰老20年」

國內Omicron疫情雖以輕症者為多,但感染後引發的相關腦部後遺症,仍可能對確診者造成嚴重的後果。先前《Nature》刊載研究已明確指出,即使罹患輕症也可能使染亦者的腦部出現「缺氧」現象,造成中樞神經的損害以及能量衰退。如今,刊載《eClinical Medicine》的研究則表明,新冠重症或住院者與嚴重的認知功能下降顯著相關,相當於智商指數下降10分、大腦功能衰退20年。

抽電子煙更健康?  研究打臉:導致「4器官」嚴重發炎、「2種口味」最毒

抽電子煙更健康? 研究打臉:導致「4器官」嚴重發炎、「2種口味」最毒

電子菸外型酷炫、好攜帶的特點,讓其逐漸取代傳統香菸,成為癮君子的新寵兒。不少人深信電子菸對於人體的危害更輕;甚至有吸菸者為了戒除菸癮,從此投入電子菸懷抱。抽電子菸真比香菸更健康嗎?《eLife》刊載研究指出,電子菸不僅與更高的死亡率有關,甚至可能造成身體「4種器官」的嚴重發炎現象。

確診新冠讓男性「生殖器」萎縮?  美研究證實:「勃起功能障礙」風險高20%

確診新冠讓男性「生殖器」萎縮? 美研究證實:「勃起功能障礙」風險高20%

美國近日傳出一名男性染疫後,陰莖縮短達「3.8公分」;經醫師評估後確定無法再恢復至先前長度,消息一出引發各界譁然。事實上,新冠肺炎導致陰莖萎縮實為零星個案;與其擔心「小兄弟」因確診而變短,男性更應注意染疫後的「不舉」問題。此前《Sexual Medicine》刊載之研究即證實,感染新冠病毒後,確實可能導致勃起功能障礙風險增加。

鬱結難消?  新冠後遺症重創百萬人心理  運動助恢復「心理彈性」

鬱結難消? 新冠後遺症重創百萬人心理 運動助恢復「心理彈性」

新冠病毒大流行已超過2年,疫情尚未全面趨緩,中國、香港又陸續傳出確診人數大爆發,另一方面,「新冠後遺症」影響數以百萬計的全球人口的心理健康。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指出,即使沒有確診,仍可能因為居家防疫期間的孤獨感、焦慮感與疫情新聞壓力,造成食慾不振、失眠、心理健康惡化、長期沮喪等狀況。

不運動是全球第4死因!  研究:每週運動不足10分鐘   Covid-19死亡風險增2.49倍

不運動是全球第4死因! 研究:每週運動不足10分鐘 Covid-19死亡風險增2.49倍

Omicron變異株再度造成疫情緊繃,一旦防疫再度升級,室內外運動場館空間又可能面臨關閉。然而,缺乏運動是全球死亡率的第4大風險因素,也被認為是感染新冠病毒的重症風險因子。加州大學團隊發表於國際期刊《BJM》的研究指出,長時間不運動(一周運動不到10分鐘)的COVID-19 患者,住院率、重症率、死亡率都有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