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病」痛風連國中生都會得?  專家揭防治策略:只靠「改善飲食」還不夠

「帝王病」痛風連國中生都會得? 專家揭防治策略:只靠「改善飲食」還不夠

痛風性關節炎曾被視為「帝王病」和「富貴病」,如今卻已廣泛影響現代人,連國中生也開始出現症狀。事實上痛風並非與「風」有關,而是與新陳代謝有關的疾病。

冬天流失電解質更快!只喝水無法改善酸鹼不平衡? 營養師推「1飲料」有效吸收

冬天流失電解質更快!只喝水無法改善酸鹼不平衡? 營養師推「1飲料」有效吸收

運動飲料只能在運動後飲用嗎?其實冬天更應該透過運動飲料,補足身體缺失的水分?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表示,縱然秋冬天氣寒冷、民眾運動量顯著減少,但這並不代表身體的水分沒有流失。以成年人來看,每天因流汗、呼吸、代謝而流失的水分就高達2.5公升,往往可能高過成人一天的飲水量。

2022十大健康新聞!  曬太陽助長男性性慾?  確診康復後能愛愛嗎?  高敏感人格根本不科學?

2022十大健康新聞! 曬太陽助長男性性慾? 確診康復後能愛愛嗎? 高敏感人格根本不科學?

2022年面臨Omicron變疫株肆虐,新興傳染病的相關研究方興未艾。同時,疫苗技術的突破,也推動癌症疫苗的研發往前邁進,而癌症免疫治療、細胞治療的應用開發也在不斷邁進。體重管理觀念抬頭,愈來愈多人追求減重的同時,竟也意外造成糖尿病針劑藥物的缺貨。回顧今年還有哪些最受大眾關注的健康議題?以下為《潮健康》整理2022年十大健康新聞。

志玲姊姊47歲像20歲!   營養師曝「凍齡秘訣」:原來是做到了「9件事」

志玲姊姊47歲像20歲! 營養師曝「凍齡秘訣」:原來是做到了「9件事」

不少明星藝人外貌姣好、身材勻稱,力求在螢光幕目前展露最好的樣子,如知名藝人林志玲就以其「凍齡」的外貌著稱。高敏敏營養師表示,林志玲之所以能保持年輕美麗,在生活作息與飲食上實是下足了不少功夫。而要學會志玲姐姐的修養之道,重點在自律的生活型態與正確的飲食習慣。高敏敏營養師表示,若想維持肌膚年輕、避免提早老化,愛美的民眾可將以下9大習慣加入日常生活中:每天喝定量水分、少吃加工品、開加濕器幫助保濕、保持運動習慣、睡前抬腿運動、每天做有氧拉筋、每餐吃蔬果、戒除甜食、以低脂點心取代甜點。

運動過量恐心律不整、猝死?  醫:2類「運動模式」最危險

運動過量恐心律不整、猝死? 醫:2類「運動模式」最危險

近期中國屢傳因運動後喝冰水而猝死的新聞,是否與突發性「心律不整」有關?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內科張伯丞醫師接受《潮健康》採訪表示,心律不整的誘發因子屬於多重因素,情緒、睡眠、運動中體溫變化及外界氣溫都可能影響,但預防心律不整仍以注重本身危險因子,如三高控制更為重要。

多吃生菜沙拉瘦更快? 大量出汗不等於「代謝好」? 中醫師破解「5大」夏季健康迷思

多吃生菜沙拉瘦更快? 大量出汗不等於「代謝好」? 中醫師破解「5大」夏季健康迷思

今年「大暑」時節迎來長達6天超過36度的極端高溫,醫療門診中不乏有民眾上門求助關於「熱傷害」造成的不適症狀。京都堂中醫師邱冠忠中醫師指出,有5項容易在夏季產生的迷思,提醒民眾別讓錯誤觀念導致身體不適甚至引發肥胖。

夏天必吃「8大飲食」降體溫!  「這食物」排汗解熱兼顧營養價值

夏天必吃「8大飲食」降體溫! 「這食物」排汗解熱兼顧營養價值

近期連日高溫連續飆破36度以上,若沒有定時攝取水分、或暴露在室外環境太久,可能導致脫水、熱衰竭,進而引發中暑。生活中可攝取哪些食物,有助於調節體溫、排解暑氣?研究表明,特定食物確實富含水分、並擁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若民眾自覺飲水不足、暑氣難消,可嘗試攝取以下8種食物。

運動後喝冰水、泡冷泉易心律不整猝死?  胸口「痛如刀割」是危險徵兆?

運動後喝冰水、泡冷泉易心律不整猝死? 胸口「痛如刀割」是危險徵兆?

近日臺灣各家媒體報導,中國福建近期傳出一起19歲青少年運動喝冰水猝死的個案。在劇烈運動後馬上喝冰水,真會造成血管收縮、導致心血管問題猝發?在運動時發生哪些身體變化,應該立即停止並就醫檢查?光田醫院大甲院區心臟科主治醫師曾敏昇醫師接受《潮健康》訪問表示,喝冰水造成心血管疾病的說法,在目前文獻資料來看證據力並不充足。但確實有部份專家認為飲用冰水與神經反應之間的關連,可能導致心臟節律異常,出現心臟亂跳、心律不整等情況。

濕氣重不只會水腫 6症狀都是身體太濕!中醫揭夏日「清熱利濕」吃法

濕氣重不只會水腫 6症狀都是身體太濕!中醫揭夏日「清熱利濕」吃法

炎炎夏日到來,熱氣與濕氣加重之下,身體更容易有哪些不適?陳禹維中醫師指出,當濕氣太重時,很多人會感覺自己容易水腫;有鼻過敏、濕疹、或脾胃不好的族群,症狀也可能加重。另外,「濕性重濁」,一些筋骨關節不好的族群也會變得更嚴重,因此冷氣或電扇「切記不要直吹關節」!

確診遇發燒、咳嗽、喉嚨痛莫恐慌! 中醫師曝「2妙招」幫助縮短病程

確診遇發燒、咳嗽、喉嚨痛莫恐慌! 中醫師曝「2妙招」幫助縮短病程

本土確診病例逐日攀升,雖然當局已決定與病毒共存,但新聞每日不斷播送的確診數字,著實令許多民眾產生恐慌感。亞東紀念醫院傳統醫學科林巧梅醫師提醒民眾, 避免染疫的基本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有其必要;倘若得知自己確診亦無須過度恐慌,可視為與病毒對抗而獲得暫時免疫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