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死猶聞俠骨香,心臟外科「俠醫」的現實與浪漫/楊智鈞醫師專訪

縱死猶聞俠骨香,心臟外科「俠醫」的現實與浪漫/楊智鈞醫師專訪

楊智鈞醫師是現任光田綜合醫院心臟外科主任,曾任心臟外科主任苗栗大千醫療體系心臟血管外科主任、中國醫藥大學安南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台中榮民總醫院 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台中榮總嘉義分院 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綽號「俠醫」,常對台灣健保體制下的醫療亂象直言不諱。在醫學領域裡,作者具備十餘年心臟血管外科急重症臨床經驗,擅長全動脈不停跳心臟繞道、瓣膜修補、主動脈剝離、主動脈瘤微創、靜脈曲張微創、洗腎瘻管等各式心臟血管手術,總計逾5000例。現任中部知名教學醫院心臟外科主任。楊智鈞醫師說,未來的心血管醫學不能只做「治療」,疾病前的預防與養護,仍有許多節點是心臟科醫師可著力處。比如腿部血管疾病最常見的「靜脈曲張」,許多人因為沒有接受心血管專科醫師處理,一旦復發又需要重新治療,白花錢又多受罪。

益生菌何時吃才有用?  7類菌株差很大!  藥師揭益生菌作用與成份真相

益生菌何時吃才有用? 7類菌株差很大! 藥師揭益生菌作用與成份真相

健康人腸道是一個極為複雜的細菌共生體,超過100萬億個細菌細胞,涵蓋1000個不同種屬的菌株。很多人會把「排便順暢」和「促進消化」兩個混為一談,益生菌在一般情況下,主要被探討的是「減少腸道壞菌」與「整腸」的功能。「促進消化」則是指把營養素分解讓人體可以吸收攝取,適合補充的是消化酵素、鳳梨酵素、木瓜和奇異果酵素才能有促進消化作用,兩者有所區別,消費者很容易混淆。

BA.5正式入侵本土!  《Nature》曝3大特點:傳播力強大恐「前所未見」

BA.5正式入侵本土! 《Nature》曝3大特點:傳播力強大恐「前所未見」

根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國內目前已有2例Omicron病毒亞型「BA.5」本土確診者。究竟新型變種病毒是否將造成嚴重疫情?根據美國病毒進化生物學家Jesse Bloom指出,相較Omicron先前的亞型如BA.1、BA.2或BA.3,其後代BA.4、BA.5似乎更能躲避抗體與免疫反應;即使民眾此前已感染新冠病毒,BA.5強大的免疫逃脫能力仍可能致病,造成「二次感染」。

疲勞、腦霧是微血栓塞大腦?  專家揭「長新冠」3大致病可能

疲勞、腦霧是微血栓塞大腦? 專家揭「長新冠」3大致病可能

COVID-19影響全世界將近三年。對許多人而言,染疫確診後只要適當休息、治療,症狀康復後便能回到正常生活。然而,不少確診者的惡夢,卻是在病毒感染康復之後才開始。權威學術期刊《SCIENCE》專文報導指出 ,從病毒大流行伊始就有科學家陸續發現「長新冠」可能造成持續性症狀,並努力探索其背後發生成因。截止目前,引發「長新冠」的後遺症有三種可能理論:第一是病毒感染造成的微小血栓,第二是病毒殘留在體內並持續複製,第三則是染疫引起的免疫異常。

染疫、打完3劑仍會「二次感染」?  專家曝真相:未來「多次染疫」將成常態

染疫、打完3劑仍會「二次感染」? 專家曝真相:未來「多次染疫」將成常態

國內Omicron疫情嚴峻,導致確診人數不斷攀升。不少民眾染疫康復後,擔憂是否將造成「二次確診」;根據《自然》(Nature)與《科學》(Science)的研究指稱,Omicron相較Delta、Alpha等變異株,造成二次感染的風險確實較高,但無論是輕症、住院與重症風險,似乎皆比第一次感染時為低。

又有新病毒!  COVID-19每6個月大突變一次?  提防Delta捲土重來

又有新病毒! COVID-19每6個月大突變一次? 提防Delta捲土重來

台灣本土病例連日暴增超過數萬例的同時,COVID-19病毒的演化進展也未停下腳步。國際權威期刊《自然》刊登報導指出,南非科學在上一代Omicron變異株現世後的6個月左右,又再次發現BA.4和BA.5兩種亞型,而且這兩種變異珠的傳播力較早期的Omicron版本根本,具有「改變遊戲規則」的潛力。

無症狀傳染人口「至少翻6倍」   重症醫:Omicron讓「全世界都鬆懈了」

無症狀傳染人口「至少翻6倍」 重症醫:Omicron讓「全世界都鬆懈了」

本土疫情再度爆發!疫情指揮中心於3月27日宣布,新增83例新冠肺炎本土病例與120例境外病例,此次確診病例可謂「遍地開花」,足跡遍布桃園、基隆、台東等地,無不讓民眾人心惶惶。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貼文中直言,Omicron「無形傳播」的特性,可說是讓世界各地的民眾與公衛單位「過於鬆懈」了。

恐非上天禮物!  Omicron重症與死亡率嚴重低估  研究稱住院率比Delta高75%

恐非上天禮物! Omicron重症與死亡率嚴重低估 研究稱住院率比Delta高75%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最新刊登的報告,反轉了Omicron傳播力強而毒性弱的看法。哈佛大學醫學院與美國麻州總醫院的共同研究指出,與Delta變體相比,Omicron病毒在南非地區的傳播速度確實有所下降,重症與死亡人口也比先前的疫情大流行時來得更少。但是,這並非因為Omicron的感染力比起Delta較衰弱。相反地,先前大規模的Delta病毒感染,導致南非人口普遍具有一定免疫力,得以抵擋Omicron病毒的大舉入侵。

大魔王認證?  單株抗體恐無力抵抗Omicron!  研究:抑制效果「幾乎沒有」

大魔王認證? 單株抗體恐無力抵抗Omicron! 研究:抑制效果「幾乎沒有」

Omicron變種病毒自2021年11月從南非擴散以來,傳染性強、容易造成「免疫逃脫」的特性,使其成為現今全球疫情的主要感染源。科學家發現,Omicron病毒中的「棘蛋白」中,被發現至少已有33處突變; 受體結合域中的29種胺基酸則有15種產生異變,與原始株的型態差異不可同日可語。

Omicron病毒量少卻超強?群體免疫已無望? 學者驚吐:人人都會中

Omicron病毒量少卻超強?群體免疫已無望? 學者驚吐:人人都會中

Omicron為何能以閃電般速度大量傳播,迅速成為各種主要流行的變異株?美國佛蒙特大學病毒學家Emily Bruce在最新預印本研究中指出,Omicron可以逃脫疫苗接種或是曾感染過其他病毒株所產生的免疫力,Omicron在感染者身上的病毒量雖然不及Delta,但僅僅2個月內就成為美國新增案例的主要病毒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