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六大專科領域!  長庚與百靈佳殷格翰簽署MOU  盼扭轉患者「無藥可選」困境

聚焦六大專科領域! 長庚與百靈佳殷格翰簽署MOU 盼扭轉患者「無藥可選」困境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與百靈佳殷格翰藥廠於今日簽訂臨床試驗合作備忘錄(MOU),由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決策委員會主委程文俊與百靈佳殷格翰總經理邱建誌代表簽署。程文俊主委表示,本法人秉持「以人為本」、「病患優先」的經營理念,因此除了民眾醫療照護,也非常重視臨床研究和基礎醫學研究。

竹市馬偕兒童醫院「婦幼友善醫療服務成果發表會」 市府肯定打造友善醫療環境

竹市馬偕兒童醫院「婦幼友善醫療服務成果發表會」 市府肯定打造友善醫療環境

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舉辦「用愛照護寶貝-婦幼友善醫療服務成果發表會」,今(13)日由衛生局長陳厚全頒獎,表揚竹市協助推動婦幼友善醫療委員與績優院所;包含兒童友善醫療、幼兒專責醫師、凍卵補助試辦以及周產期高風險孕產婦(兒)追蹤關懷。

食物過敏引起「心血管死亡」機率增加?  研究驚曝:「牛奶」竟是最危險食物

食物過敏引起「心血管死亡」機率增加? 研究驚曝:「牛奶」竟是最危險食物

若對特定食物經常出現過敏反應,可別認為只是小問題!《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最新刊載的研究指稱,食物過敏者相較於一般民眾,更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甚至提高心血管事件死亡風險。令人震驚的是,「牛奶」竟是最可能引發心血管事件的致敏食物。

肥胖不是好吃懶做、意志不堅!  醫:應改正肥胖污名化與負面標籤

肥胖不是好吃懶做、意志不堅! 醫:應改正肥胖污名化與負面標籤

國人身材體態不斷橫向發展,亟須正視「肥胖」已是一種對健康影響深遠的慢性病。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果報告》指出,台灣19歲以上肥胖比例高達23.9%,且超過四分之一人口達到「過重」標準。醫師指出,肥胖是冠心病、中風、糖尿病、癌症疾病的風險因子。然而,肥胖並非單一原因造成,肥胖的污名化及負面標籤,更可能加重肥胖族群的健康問題。

他胃痛就醫檢查結果卻是「心肌梗塞」!  醫揭「非典型5症狀」最容易搞混

他胃痛就醫檢查結果卻是「心肌梗塞」! 醫揭「非典型5症狀」最容易搞混

一位68歲從事臨時鐵工的男性,上腹陣痛、噁心想吐,以為是急性胃炎,服用胃藥但毫無緩解,卻在工作中因呼吸困難全身無力而被送進急診。這位患者被送進急診室時,已因呼吸困難、心跳急促,於急診發現低血壓幾近休克狀態,緊急安排心電圖檢查及抽血檢驗,確定為心肌梗塞,立即做心導管檢查。

出現散光、飛蚊症是「眼腫瘤」?  醫示警4大症狀:惡性黑素瘤致死率近5成!

出現散光、飛蚊症是「眼腫瘤」? 醫示警4大症狀:惡性黑素瘤致死率近5成!

視力變化要當心,突然發生「飛蚊症」或者散光、影像扭曲,恐不只是眼睛老化,也可能是「眼腫瘤」作怪?40多歲賴小姐三年前發現視物時會出現影像扭曲、變形,看地面時會有隆起不平現象,在一般眼科被診斷為視網膜剝離,直到轉診至醫學中心才發現是罕見的眼內惡性黑色素瘤,採取「質子治療」後得以避免摘除眼球,視力也恢復到1.0水準。

自戀者影響「職場氛圍」? 更不易遵循防疫措施?  研究曝常見「4特質」

自戀者影響「職場氛圍」? 更不易遵循防疫措施? 研究曝常見「4特質」

台灣受到華人教育思想深遠,做事情強調謙虛、不張揚,這樣的社會氛圍導致大眾對於「自戀者」的印象不甚理想。事實上,過度自戀者或心理學上定義的「自戀型人格障礙」者,在工作場域中確實可能影響團隊合作、讓跨部門間的溝通效率極低:甚至有研究指稱,自戀程度較高者更不容易遵守疫情大流行下的防疫措施。

哪種「職場人格」較受歡迎?  百萬人調查曝:有「親和力」最加分

哪種「職場人格」較受歡迎? 百萬人調查曝:有「親和力」最加分

擁有哪些特質,在職場上較能「無往不利」?此前日本早稻田大學的研究表明,主管擁有「優秀領導力」、「獨樹一幟的管理風格」,以及與「員工更親密」,是構成優秀領導者的3大要素之一。如今刊載於《SAGE Journal》的研究指出,在工作中展露出「親和力」,對於公司氣氛、團隊凝聚力而言都有正向的效果。

正向轉念化解醫病對立,救病人更要救家屬的ICU名醫/陳志金醫師專訪

正向轉念化解醫病對立,救病人更要救家屬的ICU名醫/陳志金醫師專訪

陳志金以熱血和仗義執言著稱,被稱為「全台灣最知名的ICU醫師」,來台學醫後選擇重症加護病房,找到救贖的使命。他認為「同理」是化解醫病關係的重點關鍵,唯有瞭解動機,才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解決辦法。他說,在病人的最後一刻,更需要拯救的,是家屬

想哭就動吧!德國研究:運動減少憂鬱症狀、增加神經可塑性

想哭就動吧!德國研究:運動減少憂鬱症狀、增加神經可塑性

總是覺得心情沮喪、提不起勁,對生活周遭的一切事物都沒有興趣,是憂鬱症的主要症狀之一,成年人罹患憂鬱症(或稱重鬱症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的風險比一般人所想更高。根據統計,目前全球高達2.64億人有憂鬱症困擾,是影響成人健康的普遍疾病。德國最新研究認為,適當的運動訓練,能夠減少憂鬱症狀並改善病人大腦的神經可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