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問答集】哪些人適合做「全口重建」? 「All on 4」與傳統植牙差在哪? 影響假牙壽命的關鍵有哪些?

【專家問答集】哪些人適合做「全口重建」? 「All on 4」與傳統植牙差在哪? 影響假牙壽命的關鍵有哪些?

全口重建是指解決患者「大範圍」缺牙、齒列不正或齒列嚴重磨耗的問題,病因往往多重且複雜。例如牙周病導致的多顆缺牙、咀嚼檳榔導致琺瑯質磨損等嚴重口腔問題,這時醫師所採取的整體性重建治療,通常會涉及齒部咬合高度、咬合平面的改變。醫師會針對缺牙顆數、疾病嚴重度、咬合不正等各項問題做通盤評估,並提供個人化的治療方法。

消化道不適竟可能是罹癌警訊? 醫揭驚人數據:每天有10人因此離世

消化道不適竟可能是罹癌警訊? 醫揭驚人數據:每天有10人因此離世

「消化道不適」症狀雖不算少見,但民眾卻時常忽略「上消化道癌症」的危險性。據了解,台灣每天約有10人因食道癌及胃癌離世,年死亡人數更高達4,000人。上消化道癌症前期症狀並不明顯,其中危險性極高的胃癌與食道癌患者逾30%確診時已為疾病晚期、且往往伴隨癌細胞轉移。

美心臟協會:「168斷食」增9成心血管死亡風險!  專家建議「2種人」勿輕易嘗試

美心臟協會:「168斷食」增9成心血管死亡風險! 專家建議「2種人」勿輕易嘗試

「間歇性斷食」容易執行且概念簡單,因此廣受不少減重者的青睞。不過,包括「168斷食」在內的間歇性斷食方法,其減重效益至今仍存在不少爭議。如今美國心臟協會(AHA)公布一項研究,表明採取168斷食者的死亡與心血管風險,可能比未進食者更高。

女性做運動「CP值」比男性高?  研究:訓練時間「砍半」就能獲得同等效益

女性做運動「CP值」比男性高? 研究:訓練時間「砍半」就能獲得同等效益

女性若能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所產生的健康效益竟高於男性?《美國心臟病學院期刊》(JACC)近期刊載的研究證實,養成運動習慣的女性整體死亡風險下降24%;而男性僅降低15%。另外,女性運動者在降低心血管疾病、增加預期壽命等好處上,都比男性運動者更高。

不只亂吃藥惹禍?台灣腎臟病人9成不自知! 醫示警:我們與「慢性腎臟病」距離並不遠

不只亂吃藥惹禍?台灣腎臟病人9成不自知! 醫示警:我們與「慢性腎臟病」距離並不遠

醫療科技日新月異,非傳染性疾病逐漸成為文明國家的重大健康威脅,尤其是與三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的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問題。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2021腎病年報》統計數據,台灣慢性腎臟病盛行率約12%,大約每8位成人就有1位正發生腎臟病變,但是其中超過9成的早期腎臟病患者並不自知1。由於慢性腎臟病早期並無明顯症狀,如果等到出現明顯尿毒相關症狀時才就醫恐已錯過黃金治療期。

深坑大火引爆「空汙」竟是奪命因子?  研究示警:低濃度PM2.5也會增死亡風險

深坑大火引爆「空汙」竟是奪命因子? 研究示警:低濃度PM2.5也會增死亡風險

新北市深坑區昨(20)日驚傳電子產品廠房起火,雖於當晚6時撲滅火勢,但因該處置放大量電子產品與鋰電池,導致雙北多處傳出惡臭;濃煙更一度飄散至新北市新店、中永和與台北市文山區等地。雪上加霜的是,約1週前境外的空氣汙染隨著東北風大舉入侵台灣。

運動治大腦?  「主動」有氧運動改善大腦認知功能!  研究:與多巴胺釋放有關

運動治大腦? 「主動」有氧運動改善大腦認知功能! 研究:與多巴胺釋放有關

運動後產生「快感」如快樂、幸福的感受,是大腦分泌「多巴胺」的現象之一,主動地進行有氧運動可以提高認知功能、縮短認知過程「反應時間」(RT),竟然也與多巴胺有關?一項新的研究透過正子斷層掃描發現,中高強度的有氧運動會促使大腦釋放內源性多巴胺(DA)。

90%慢性腎臟病人不知有病!  出現手腳麻木恐已末期?  6大族群務必及早篩檢腎功能

90%慢性腎臟病人不知有病! 出現手腳麻木恐已末期? 6大族群務必及早篩檢腎功能

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簡稱CKD)在全球盛行率高達10%以上,影響超過8億人的腎臟健康與併發症死亡率 。同時,慢性腎臟病更是造成洗腎的重要原因,但因慢性腎臟病早期絕大多數沒有明顯症狀,導致及早診斷與治療的難度增加,更造成社會醫療的沉重負擔。

間歇性斷食對減重沒用?  一文看懂間歇性斷食生理機制與副作用風險

間歇性斷食對減重沒用? 一文看懂間歇性斷食生理機制與副作用風險

代謝症候群被認為是第2型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盛行率增加的主要危險因子。《內科學誌》最新一期論文指出,飲食控制是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重要環節,近年興起的「間歇性斷食」因為實行方式簡易,被認為具有幫助減重、預防高血糖及心血管疾病等好處,成為許多人的新選擇。

肚子越大預期壽命越短?  重症醫示警:「腰圍」變粗5公分  死亡率最多增9%

肚子越大預期壽命越短? 重症醫示警:「腰圍」變粗5公分 死亡率最多增9%

上班族、久坐族要注意!如果「腰圍」數值開始不受控地成長,可能與預期壽命的減損有關。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貼文指出,腰圍是衡量人體肥胖程度、內臟脂肪堆積的重要指標;近年來有研究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腰圍和壽命之間存在有密切的關係。